广州市蚊媒监测研究*

2021-11-06 06:13李晓宁何蔚云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疫点伊蚊广州市

李晓宁 刘 远 何蔚云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广州 510440)

蚊虫能够传播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和丝虫病等多种疾病(史书路等,2015;刘起勇,2016;马晓等,2020;王龙昌等,2020)。尤其是登革热等在华南地区造成了极大的公共卫生负担。研究发现,蚊虫携带的病毒有530余种,其中100余种可致病(俞永新,2005)。近年来,在我国蚊体内发现了多种新型蚊媒传播病毒,通过蚊媒监测可掌握蚊虫种群分布、季节消长和抗药性,有助于蚊媒传染病的防控(王英,2019)。本文将从广州市蚊媒监测现状、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3个方面对蚊媒防控等进行综述,以提高广州市蚊媒监测质量,为其他区域蚊媒监测提供科学借鉴。

1 广州市蚊媒监测现状

1.1 蚊媒的监测和组织实施

广州市自90年代开始蚊虫监测以来,逐步建立了范围广泛、指标丰富的蚊媒监测体系。广州市蚊媒监测有多部门参与,其中广州市疾控中心负责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结合广州市本地实际,制定蚊媒监测方案,对现场监测进行技术指导和考核现场监测质量;区疾控中心负责组织协调现场监测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外聘PCO机构负责开展现场监测工作。市疾控中心负责全市21个市级蚊媒监测点的监测,此外还负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双层叠帐法和勺捕法的监测。区级监测由各区疾控中心负责制定区级蚊媒监测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和完成,同时负责对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蚊媒监测进行技术指导、数据上报审核和质量的控制与监督。

各区每半月须对辖区内全部街镇进行白纹伊蚊密度全覆盖监测。各街镇监测环境类型应包括公共外环境、机团单位(包括学校和医院)、建筑工地、特种行业、公园或绿化带、居民住户等。缺少某种环境类型的街镇可用类似的环境类型替代。

自2014年广州市登革热暴发以来,2015年开始广州市逐步加大经费投入,其中市级每年投入600多万,区级约400万/区,建立了市、区蚊媒应急队伍,负责对登革热疫情进行应急处置和蚊媒监测。市、区蚊媒应急队伍的成立充实了登革热疫情中蚊媒防控的力量,提高了现场作业的质量,为有效应对登革热疫情提供了保障;2019年,市蚊媒应急队伍共进行疫点监测与评估165次;日常街道巡查611次。

1.2 蚊媒监测种类

按照监测目的的不同,广州市蚊媒监测可分为种群监测、密度监测和抗药性监测;按照时间可分为常规监测、疫点监测;按照监测地点固定与否又可以分为定点监测和专项巡查。

1.3 蚊媒监测的内容

1.3.1种群监测:种群监测采用诱蚊灯法(《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蚊虫》(GB/T 23797-2009))(赵锋等,2016;陈传伟等,2017;凌超等,2020),选择居民区、公园(含街心公园)、医院作为监测点,农村选择民房和牲畜棚(牛棚和猪圈等)作为监测点,每月监测2次,相邻两次的测定间隔应为15 d,每个监测点(处)使用诱蚊灯1盏,监测从日落20 min后开始,连续诱集1晚。第2 d早晨,将诱集蚊笼取出,用乙醚麻醉后,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计算密度指数,单位为只每台夜(只/(台·夜)),2017—2019年监测结果显示,白纹伊蚊是广州的优势蚊虫,占比93%;其次为致倦库蚊,占比为6.85%。

1.3.2白纹伊蚊专项监测:因广州市长期由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引起本地传播,白纹伊蚊监测是广州市蚊媒监测的重点。广州市白纹伊蚊监测选用方法包括布雷图指数法、标准间指数法、诱蚊诱卵器法和人诱停落法。

1.4 蚊媒监测方法

1.4.1标准间指数法:标准间指数法适宜于对非居民住户公共外环境和集团单位大院白纹伊蚊幼虫的孳生地进行监测,定义每15为1个标准间,按照标准间折算蚊媒传播风险(严子锵等,2006;沈纪川,2015)。标准间指数在操作时,主要针对非居民住户公共环境进行监测,居民小区内除居民户之外的环境也可进行标准间指数法监测,公共外环境又可细分为:机团单位、建筑工地和特种行业3个类型。各类型监测点选择建议如下:(1)机团单位:1~2个,尽量选择有花圃或竹林的单位,如大学、机关等;(2)建筑工地:1~2个;(3)特种行业:1~2个。此处所指的特种行业为汽配行业、停车场、露天废品收购场以及酿造厂、陶瓷厂(店)、饮料厂等具有较多容器特征(如废旧轮胎、玻璃瓶、陶瓷容器等)的行业。在检查的区域范围沿着选定的路线行走,查看该路线左右各3~5 m范围内的孳生地情况,重点查看各类小型积水孳生情况等。2017—2019年广州市标准间指数消长见图1。

图1 2017—2019年广州市标准间指数季节消长曲线Fig. 1 The seasonal fluctuation curves of standard space index for mosquitoes from 2017 to 2019 in Guangzhou city

1.4.2布雷图指数:布雷图指数法是对居民住户室内孳生地进行监测,适用于对室内蚊媒密度进行评估(刘华等,2018;尹锡玲等,2019)。根据白纹伊蚊密度消长和蚊媒传染病发病风险,每条街镇选择1~2个社区(村)开展居民住户室内白纹伊蚊幼虫密度指数监测,监测的社区可进行轮换。为避免连续监测对布雷图指数造成影响,相邻两次监测应选择不同的居民户进行。居民住户数量按户计数,检查室内及室外5 m范围内的各种容器积水,发现阳性积水时填写阳性积水相关信息,按照《广州市白纹伊蚊监测方案》,每次监测不少于100户。布雷图指数(BI)阳性积水容器数/调查户数×100。2017—2019年广州市布雷图指数消长见图2。

图2 2017—2019年广州市布雷图指数消长曲线Fig. 2 The growth and decline curve of Breteau Index for mosquitoes from 2017 to 2019 in Guangzhou city

1.4.3人诱停落法:人诱停落法主要用于对所选择监测点范围内的成蚊密度进行快速监测和评估(刘传鸽等,2013;邓海平等,2014;李国太等2014)。每次监测应分别选择1个社区或居委、公园和其他环境类型(学校、医院、建筑工地等)各1处,监测时可分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设立监测点,监测点应尽量选择避风遮荫处并远离人群。每个监测点由1名专业技术人员手持1个电动吸蚊器开展监测,在媒介伊蚊活动高峰时段(上午7:00—9:00,下午15:00—18:00),诱集者暴露一条小腿,利用电动吸蚊器收集被引诱的伊蚊,每次监测持续15 min或以上,收集成蚊后计算捕获成蚊总数,并进行蚊种和雌雄分类。停落指数=捕获的雌性成蚊总数/(人数×时间)(单位:只/(人·时))。日常监测中采用雌性蚊虫密度来反映蚊媒传病风险,采用总成蚊密度反映蚊媒控制效果。

表1 广州市蚊媒密度分级及防控级别表Tab.1 Classification of mosquito vector density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evels in Guangzhou

1.4.4诱蚊诱卵器法:诱蚊诱卵器法适用于对非居民户及公共外环境的成蚊和幼虫的调查,因诱蚊诱卵器为人工放置容器,更易做到定时、定点,监测结果更加客观、准确(王力等,2019;闫冬明等,2020;张杰等,2020)。每月或每半月对辖区内的全部街(镇)开展诱蚊诱卵器监测,每条街(镇)选择1~2个社区(村)开展监测,在居民区、医院、学校、工地、公园、特种行业(如废品收购站等)可能孳生伊蚊的场所布放诱蚊诱卵器,每个街镇每次布放的诱蚊诱卵器不少于100个。将诱蚊诱卵器放置于上述各类场所范围内利于白纹伊蚊孳生和栖息的阴暗避风处,放置点离地面约0.6 m,每个诱卵器之间的距离为100 m,连续放置4 d,第4 d检查、收集诱到的成蚊及蚊卵。记录诱蚊诱卵器阳性数(包括卵阳性数、成蚊阳性数、卵及成蚊均有的阳性数),同时记录调查期间平均气温和降雨情况。诱蚊诱卵指数(MOI)诱蚊诱卵器阳性数/回收诱蚊诱卵器总数×100。2017—2019年广州市诱蚊诱卵器指数消长情况见图3。

图3 2017—2019年广州市诱蚊诱卵器指数消长曲线Fig. 3 The growth and decline curve of Mosquito-Oviposition trap index from 2017 to 2019 in Guangzhou city

1.5 监测结果的利用

广州市创建了标准间指数监测方法,对户外蚊媒密度风险进行评估,创建了综合的蚊虫风险分级预警体系,将密度风险分为零、低、中、高风险4个级别,并按等级水平进行不同形式的防控。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监测人员专业性不足

种群监测中涉及蚊虫种类的分类鉴定,目前广州市常规监测中涉及8个蚊种,在人员不足情况下,部分区将蚊媒监测工作委托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外聘PCO公司,其分类鉴定等专业技术能力难以保证,容易造成分类鉴定错误、监测数据精度欠缺的现象发生(杨娜等,2016)。主要表现在,(1)在疫点监测时,由于人员不足,部分监测人员还同时承担化学防治任务,衣物上残存的杀虫剂或驱避成份使得监测结果较实际偏低;(2)白纹伊蚊虫卵较少,与杂质区分不明,也可能导致不能发现阳性诱卵器的现场;(3)在数据汇总统计中也容易发生错误。

2.2 监测方法客观性不足

蚊媒监测方法设计时可综合考虑室内外成蚊和幼虫风险,然而实际执行过程中,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对阳性积水的识别能力差异上,部分人员不能依据环境类型找到阳性孳生地;另在室外使用标准间指数进行外环境蚊媒风险评估时,由于不同人员对户外面积估算时差异较大,导致同一区域不同人估算出不同等级的蚊媒风险;在人诱停落法进行成蚊密度监测时,监测时间和监测点的选择难以标准化,监测结果差异较大容易失真,进一步降低了监测结果的客观性。另使用诱蚊灯、诱卵器和电动吸蚊器等监测器械进行的“器械法”监测结果无法和健康城市、卫生城市评估中的路径指数等指标进行对接。

2.3 白纹伊蚊监测覆盖面大,监测频次高,但监测质量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为广东省监测方案要求在3~12月份对白纹伊蚊进行街镇层面半月全覆盖的监测,区通过外聘PCO或下放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方式完成监测,由于监测工作量较大且社区人员不足,监测质量不佳。监测结果解读存在误区,部分区将监测结果作为普查结果和督办依据,要求对监测高的区域进行整改,而忽略了未监测区域的环境整治和成蚊灭杀;部分街镇对监测存在抵触情绪、监测前突击处置以及迫于行政压力更改监测结果等现象,不利于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2.4 监测结果缺乏深入数据分析影响对蚊媒风险的研判

目前,常规监测中,监测结果多以周分析全区域内蚊媒季节消长情况,难以做到精准识别区域风险,监测数据仅用于按月生成《广州市病媒生物监测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并未在其他途径公开。在疫点监测中,仅对实时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而没有综合考虑监测时气象条件、是否已实施防治等外部情况,因而,得出的疫点蚊媒风险难以发挥有效指导作用,既缺乏长期性趋势分析,也不能掌握蚊媒病传播流行规律(张瑞玲等,2016)。同时,还缺乏不同环境类型下阳性积水容器特征的深入分析,疫情处置中缺乏靶标针对性,导致重点区域缺乏控制措施,非重点区域重复用药的现象(冷培恩等,2016)。

2.5 定时定点监测不足

蚊媒监测中仅市蚊媒应急队开展的全市21个监测点为定点监测,其余常规监测均为在街道的社区中循环选点监测,监测结果可比性差。如在登革热流行期,采取蚊媒监测周报告制度,每周向政府和群众报告监测结果,由于监测工作量大以及政府和居民关注程度高,在常规监测中往往混入了大量疫点监测数据,难以有效反映全市平均水平。

3 下一步监测建议与设想

3.1 加大蚊媒监测经费投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现场选点、种类鉴定能力

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展区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区对街镇登革热疫情期间的媒介控制技术指导能力;建立街镇蚊媒监测能力评价体系,推行疫点蚊媒监测评分和公布制度,加强区疾控中心对街镇的能力评估和技术指导的规范性建设,促进街镇疫情处置中的疫点监测和评估能力提升。

3.2 建立蚊媒监测电子化平台

在现有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升级,增加固定监测点数量,提高监测结果的可及性。客观记录监测结果避免因人为因素影响数据可靠性,同时开展飞行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核实。

3.3 避免监测结果人为偏畸

提高监测结果的利用率和避免将监测结果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行政督导应采用专项评估和疫点评估,不应将监测结果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监测结果仅用于反映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不作为疫点效果评估依据,效果评估可通过疫点评估完成,将疫点评估数据从常规监测中剥离,建立疫点数据专项报告机制,避免监测结果受到疫情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监测结果为抽查结果而非普查结果,监测结果高时,应以点代面进行环境整治和成蚊灭杀,未进行监测的居委和物业小区也应同时进行整治;探索客观、稳定的新型监测方法,在全市推广的可行性;加大飞行监测力度,通报飞行监测结果的一致率。

3.4 加强监测结果的深入分析与利用

探索新型客观的蚊媒监测方法,并将新型监测方法与传播方法进行效果验证对比。如采用蚊虫自动计数方法、BG-strap等发方法进行监测,建立监测结果通报机制,及时向市民反馈监测结果,探索“器械法”与“目测法”之间监测结果的关联,通过“器械法”常规监测评估街镇蚊媒密度控制水平;推动白纹伊蚊监测在内的病媒生物监测数据的可视化。

猜你喜欢
疫点伊蚊广州市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基于GIS的夷陵区松材线虫入侵松林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不同气候区白纹伊蚊滞育卵差异研究*
羟哌酯驱蚊液和柠檬桉醇驱蚊液驱避白纹伊蚊的效果对比
祁连山中断喜马拉雅旱獭鼠疫动物病发生地生境特征及流行范围的调查报告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荧光RPA方法鉴定伊蚊的研究*
埃及蚊子的嗡嗡声原来是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