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宝 余景波 齐富磊
摘要: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也是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的根本遵循。从新发展理念角度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上存在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它们的产生是校外原因和校内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职院校应该在完全、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从专业特色育人、协同高效育人、依法依规育人、科学育人和承担使命育人等层面,探寻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路径,从而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担当和历史使命。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新发展格局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10-0059-0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1],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也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高职院校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确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五大基本原则[3],扎实推进人才培养工作改革和创新,开创高职人才培养新发展格局。在新发展理念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依然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应该在厘清这些问题以及产生原因基础上,按照新发展理念的五大基本原则,探寻构建高职教育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路径。
一、新发展理念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按照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思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上存在许多问题,它们的产生主要是由校内和校外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主要问题
1.创新发展上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创新发展上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创新大多停留在表面形式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生产、管理一线最为紧密,学校也重视各项工作理念的创新,但是有些创新却只是停留在形式上,没有扎实开展创新实践工作,导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不能与新时代经济发展相适应。其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创新和需求侧存在一定的矛盾性[4]。再次,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缺少人才资源支撑。有些高职院校教学和管理因缺乏专业人才,继而出现了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着非专业人员管理专业人员的“尴尬”局面。最后,高职院校缺少能持续满足创新所需要的资金。
2.协调发展上的问题
协调发展意味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兼顾多方面的利益[5]。但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够完美地兼顾多方面利益。首先,高职院校不能完全符合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期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第一步是从招生工作开始的,招生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然而,有些高职院校却将招生工作作为了一种营销活动,在招生过程中,有時会进行夸大宣传,“伤害”了家长和考生。其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某些做法不能满足政府期望。高职院校关注人才培养工作的经济利益和办学成本,为此,将经济效益回报视为办学目标之一。最后,高职院校不能适当顾及教职工切身利益,造成学校和教师存在着矛盾。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能够关注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恰当处理好学校与教职工之间矛盾问题,然而,某些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却存在一定的“任性”的管理,导致教职工对学校产生了“抱怨”情绪,从而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绿色发展上的问题
绿色是生态学上的专业术语,后来被逐渐引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上[6]。高职院校绿色发展主要是指透明和可持续的问题。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可以做到人才培养工作的透明化,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高职院校绿色发展的整体水平和质量。首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本来是一项阳光的事业,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某些工作不到位,导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出现某些不良现象。其次,高职院校某些政策制定缺乏长远规划,制约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最后,高职院校软条件建设有待提升品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重要的软条件,校园文化没有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充分融合,没有真正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实效。
4.开放发展上的问题
高等教育需要对外开放交流合作,只有对外开放办学,才有可能做到借鉴校外的有益经验,然而高职院校开放办学发展上却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国际交流的非规范性[7]。存在明显具有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国际化交流项目,有些项目并没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却发布在自己招生简章和官方网站进行宣传,误导了家长和考生;夸大国际交流的作用,对校内正常教育工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次,国内交流合作带有狭隘性。高职院校国内交流主要集中在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同类院校交流,高职院校在与这些学校进行交流的时候,多以学生的输送转移为目的,缺少合作培养、共同育人的做法。最后,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往往关注经济利益,缺少专业产业的交流共建。不利于构建校企互通互惠、开放合作人才培养工作格局的形成。
5.共享发展上的问题
高职院校共享发展是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形成的成果能够让大多数参与者享受到和感受到,从而激发他们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高职院校在共享发展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首先,专业建设资源投入的不均衡性。高职院校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社会急需和自身条件所能够支撑的优势专业建设,但是,高职院校有时为了追求生源数量最大化,盲目开设自己目前条件所不能支撑的一些专业,影响学生未来就业。高职教育发展没有充分满足社会期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由于高职教育发展没有与社会期望完全契合起来,使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所需优质良性环境没有形成,干扰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良性发展大局。最后,高职院校社会化服务意愿和能力不强[8]。高职院校作为高校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然而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大多集中在技术研发和假期社会实践上,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职业性属性,导致他们在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时候,往往采用单一形式,不能有效引起服务对象的兴趣。
(二)成因
1.校外原因
首先,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新常态,国际供应链和产业链随着新冠疫情发生而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这些变化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担当意识的高素质创新性技能型人才,要培养学生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性。
其次,高职生源结构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多元化生源结构给高职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实践带来挑战。招生对象选择的多元化,带来生源对象范围逐渐扩大化,也带来了高职院校教育对象多元化,面对知识基础不同的生源,高职院校却采取原来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工作难以很好地满足学生和家长的期望。
最后,社会对高职教育期望的变化。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态度发生新变化,人们期望高职院校能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面对社会的高度期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创新。然而,由于受到高职教育办学条件等因素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能够完全满足社会期望,导致社会上对高职教育出现一些批评。
2.校内原因
首先,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于完善和提高。高职教育在我国发展历史并不长,规章制度并不是很健全,导致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出现了短板。高职院校管理层次设置存在行政化现象,这是我国高校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行政化管理模式的存在,直接导致高职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着一些官僚化和形式主义问题[9]。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短板问题与高职院校办学历史定位有着直接关联性,高职院校发展源于技工培训,使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出现暂时的缺陷也在所难免,当然,这个问题产生也与高职院校办学的历史渊源有一定的关系。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领导重视程度是有关系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管理决策主要分为党委和董事会两种[10],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不同效果。
其次,高职院校资源条件有限。高职院校按照新发展理念进行人才培养工作,必须依靠一定资源条件支撑。高职院校支撑人才培养工作主要由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组成,物质条件主要是以实体形式展现的各种人才培养资源条件,比如实训室、实验设备、优秀教师等。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支撑,需要科学先进的物质条件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后盾,这些条件有时可能会超出高职院校目前所已经具备的资源基础,从而使得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陷入被动或者“停滞”状态,并且会出现一些让外界不能接受的人才培养行为。
最后,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历史性影响。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这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初心和使命。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对高职人才的职业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由于受到传统办学思想影响,这些培养目标和要求在以往的高职人才培养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将这些内容充实到德育工作中,也没有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新发展理念视域下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新发展格局的路径
(一)以创新理念为高职人才培养增添新活力,走专业特色育人之路
1.立足国情,大力建设和创新特色专业品牌
高职院校要认真开展国情理论研究,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建设思想,通过组织较高层次和水平的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研究,改造和创新高职院校现有专业设置体系。要加大国民经济建设急需人才专业设置和培育力度,高职院校要投入专项资金进行相关专业建设,争取形成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品牌,以此扩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社会认可程度。当然,高职院校在开展特色专业品牌建设和创新过程中,要立足学校特色和优势专业,坚决避免过分追求高大上并且不符合學校客观实际的专业,要科学论证有限专业建设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路径,避免不恰当的资金投入导致的教育资源的浪费。要组织专家对专业建设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尽最大努力减少和解决专业建设的盲目性问题。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新就业服务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必须要开展的一项工作。高职院校要重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要将创新创业作为育人手段,而不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手段。高职院校要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开展此管理工作要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坚决避免出现违背学生意愿开展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班级管理模式。高职院校要鼓励师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以大赛为载体,促进高职院校“双创”工作开展。但是,在开展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要避免出现损害师生利益的问题,不能为了追求最后比赛成绩或业绩,将成绩作为师生奖惩的依据继而损害师生利益,导致学生和教师参加比赛积极性的受挫。
3.培育本区域创新人才,积极创新教育培训模式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创新需要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作为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开展技术教育培训,并形成专业培训管理和帮扶跟踪服务体系,不让教育培训流于形式,要切实提高参训人员的创新意识和技术应用能力。高职院校要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员技能,创新教材和资料,要利用自身专业特长采用活页式教材,最大程度地提升参训人员技术实践能力。
4.探索高职院校管理制度创新
从人才培养工作整体上看,高职院校管理制度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要不断创新高职院校管理制度体系,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高效率地完成管理工作,要注重管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特别是要注意学生管理制度中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创新,要切实发挥实习实训在学生职业技能中的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政府需要出台权威性和强制性的约束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行为的管理实施规范,防止高职学生实习实训引起不必要矛盾,维护高职教育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以协调发展理念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走协同高效育人之路
1.发展协同育人模式
高职院校要利用自身育人优势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以最大诚意吸引各方力量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首先,高职院校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接受政府所分配的教育培训任务,争取以此获得政府在政策方面的专项扶持。其次,高职院校要组织专门委员会扎实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让合作企业获得最大化的合理利益,继而使得企业乐于拿出现有资源提供给高职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实训工作,同时,高职院校以自身利益的某种“牺牲”,来尽可能地获得企业资本注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解决高职院校资金紧张问题。最后,高职院校要构建全方位育人模式,积极与学生家长共建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家长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将家长作为学生培养的“教师”,减少家长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误解”。
2.提高育人工作效率
高职院校由于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造成某些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比较“缓慢”。高职院校提高育人工作效率可以使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获得社会美誉度。高职院校育人工作主要是由教学和管理构成,高职院校要根据教学和管理特点,提高与之对应的管理策略。教学是高职院校育人工作核心,高职院校要以高效率方式提高教学工作质量,同时要注重教学的人文关怀,发挥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高职院校要以学生为中心,凡是学生所关心的管理事务,高职院校应该以高效率模式进行处理,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官僚主义作风,引起学生反感。此外,高职院校也要关注与广大员工利益相关的工作效率,凡是教职工提出的合理诉求应该以最快效率给予处理,以此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推进高职育人风气转变
首先,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为高职院校育人工作风气转变奠定方向基础,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坚决防止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不恰当行为方式,对学生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其次,高職院校要尊重学生意愿开展实践养成教育,在开展实践养成教育之前,一定要做好调研,不能强制学生参加任何有违他们意愿的实践教育养成教育。最后,高职院校要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工作实施规范,让广大教职工明确教育过程中的可为和不可为行为,以此维护高职教育良好育人风气。
(三)以绿色发展理念净化高职育人环境,走育人之路
1.加强思政教育,培育师生生态意识
高职院校要切实重视思政教育工作。首先,注重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过硬的思政教师队伍,要把好思政教师入口关,要严格考核思政教师的品德和品行,做到品行优异、专业对口的专业教师承担思政教学任务,占领好意识形态主阵地,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政策讲深、讲透,推动个人才培养工作按照正确轨迹前行。其次,要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生态教育内容方式,高职院校要组织思政教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开发出适合高职教师和学生所能接受教育内容的载体。通过生动的生态环境保护案例剖析,让广大师生从内心深处重视生态环境问题,进而影响学生行为方式。最后,高职院校要重视专业课程思政化,每个专业课程中都蕴含思政教育内容,要组织专门培训让广大专业教师掌握剖析专业课程思政功能技巧,同时将生态文明思想以恰当方式引入到专业课程讲授中去,最大化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
2.制定阳光育人方案,透明性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高职教育是一项阳光工作。高职院校要认真开展阳光育人工作,将所有非涉密育人工作都摆在阳光下,做到透明化。高职院校阳光育人要体现在细节育人上,针对教师关心的职称评定、学生关心的奖助学金评定工作,专门制定阳光运行方案。要公开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使得符合职称晋升的教师能够及时获得晋升,从而提高他们工作主观能动性。高职院校要将国家奖助学金评定细则、评审过程公布给学生,杜绝评审过程中的暗箱操作。高职院校制定阳光育人工作方案,首先要认真制定和切实执行,并落实到实际操作过程中。其次,高职院校阳光育人方案,要符合高职育人特点和自身育人条件,杜绝不契合学校客观条件的过分拔高,使得阳光育人方案无法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得到真正的应用。最后,高职院校阳光育人方案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热点相契合,能够发挥阳光育人方案在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培养中的最大作用。
3.建设美丽校园,打造舒适育人环境
在校园育人环境打造方面,高职院校要本着科学、客观、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持续推进校园垃圾分类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校园垃圾分类,为校园卫生整洁创设良好条件。高职院校还要开展美丽校园建设工作,科学制订校园绿化方案,使得校园充满绿色,给学生提供一个心旷神怡的学习环境。高职院校还要加强低碳、节能、环保的宣传力度,积极出台师生绿色生活激励措施,努力倡导绿色生活和工作理念,让绿色生活和工作理念深入到教师和学生内心深处。此外,高职院校要加强廉政廉洁专题教育和实践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赢得广大师生的“民心”。
(四)以开放理念完善高职院校育人体系,走依法依规育人之路
1.完善高职教育育人规章和管理结构
高职院校要创新和完善管理监督模式,要管理好关键少数,要规范第一负责人的行为。针对第一负责人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好管理监督细则。公办高职院校可以按照国家工作人员规范对第一负责人进行监督和管理。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其所有制特点,关键少数有时带有“少数人决定一切”的现象,因此,需要政府出台强有力的约束机制,促使民办高职院校规范办学行为。政府应该大力加强民办高职院校的监督机制建设和专项培训。国家要指导高职院校设置好管理层次,要结合高职院校育人客观情况科学规划管理层次,要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为原则,规范好民办高职院校党委与董事会的关系。
2.科学做好国际交流工作
首先,要摒弃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国际交流。高职院校要本着开展国际交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辅助手段,不能够搞强制化的国际交流工作。每项国际交流工作要经过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批,不要开展没有被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国际交流工作,使得国际工作交流做到科学化和理性化。其次,要客观评价国际交流作用。高职院校不能为了搞所谓国际交流,干扰学校的正常工作,比如为了搞好国际交流工作,而给非外语专业学生安排大课时量的英语和计算机教学,使得专业课程教学时间被大大压缩,影响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未来发展的后劲。最后,避免国际交流工作对国内高职教育工作模式的干扰。高职院校应该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开展国际交流,不能一味地向学生推荐所谓国际留学学历提升项目,同时,合理选择国际交流项目的对象,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去国外学习和生活,要考虑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
3.扎实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工作
首先,高职院校要积极与企业及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推进1+X证书制度的落实,按照国家要求和学校人才培养,选取适合企业社会组织联合开发1+X证书,让学生获得更大实惠。其次,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承担横向科研项目,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促进产教融合,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最后,高职院校要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将企业资源优势转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资源优势,借助企业平台完善学校内部实训教学条件,并且将企业资源转化为高职教育的育人资本。在此过程中,要本着双赢原则,让企业获得能够看得见的实惠,从而维持企业和学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源动力和场域。
(五)以共享发展理念推动育人与国家发展战略融合,走承担使命育人之路
1.高职院校要围绕国家政策实现教育效益共享
高职院校要有效利用产业和政策环境创设人才培养工作的良好空间,通过教育资源共享逐步推进形式改革和实现高职育人模式与产业结构形态的制度性对接,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前提下,不断提高国民对职业教育的认可,赢得公平的社会认可和类型教育地位。构建层次合理的高职教育体系,理顺内部和外部衔接转换渠道。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大力发展高职本科教育,因此高职院校构建专科、本科和专业硕士学位的职业教育模式势在必行。高职院校要兼顾内外视野,构建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学分互认、学历互通教育模式,逐渐实现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教之间共生共荣。同时,高职院校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展示人才培养工作正能量,以此改变社会对高职教育不正确的认知。高职院校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进教育特色品牌建设,从而最大化激发人才培养工作的最大活力,实现高职教育效益双赢。
2.高職院校要努力探索师生和谐教育途径
首先,高职院校要合理安排师生本职工作之外的工作。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师生素质安排了其他额外培训任务,这对于提高师生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高职院校在安排布置额外任务前,要充分调研师生所能承担的能力,不给师生安排不恰当的额外任务,比如强制师生做一些明显干扰正常教学和学习的活动,造成师生身心疲惫。其次,高职院校要搭设信息沟通畅通平台,确保师生能够正确及时了解学校各项政策,防止出现学生和教师误解学校政策现象;同时,利用信息沟通平台,上层管理人员也可以及时了解师生所关注的问题,并对这些上传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继而形成上下高度配合的和谐关系。最后,高职院校要指导教师和学生形成合理的纵向和横向的和谐师生关系,在课堂和生活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确保整个育人工作顺利推进。
3.深入推进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首先,高职院校要严格执行国家招生政策,将招生作为高职教育第一步工作。国家要出台规范高职院校招生的相关政策,杜绝招生工作商业化,引导学校专职招生人员要从高职教育发展大局去开展招生工作,形成招生资源共享模式,为高职教育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高职院校要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特别是科学规范好专业课程设置、专业群建设。课程设置体系建设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配置好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特别设置思政课程,将中国抗疫故事及时反映在思政教学中,让学生懂得中国效率、中国能力和中国担当。专业建设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做好建设工作,避免追求高大上的专业而造成的教育资源浪费。最后,高职院校要做好毕业生服务工作,从出口做好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高职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促进高职院校构建人才培养工作新发展格局,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振兴和发展,既要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高度来谋划高职教育重点领域改革,也要从具体实践的可操作性角度来规划实施路径,要在完全、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上下更大功夫,使高职教育真正成为一种被社会广泛接受和经济发展需求,并且具有特殊作用的类型教育,使得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等同的功能;高职院校要在创新发展上下更大气力,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论述,深挖未来发展的潜力,使得高职教育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要在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上下更大功夫,统筹规划,做好调动各方力量、加强思政教育、依法依规开展国内国际交流合作以及教育效益多赢发展的育人运行方案,立足本源、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弥补弱项,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教育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猛.新发展理念: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方法论创新[J]. 江苏社会科学, 2021(5):63-69.
[2]余建军.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维度[J].理论建设, 2021(1):1-5.
[3]潘晓龙.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武威乡村振兴的路径思考[J].甘肃农业,2020(12):22-24.
[4]辛宪章,许峰,张岩松.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高职定位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 2021(1):44-49.
[5]陈子季.以大改革促进大发展,推动职业教育全面振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5-11.
[6]董璐.贯彻新发展理念,这六个字很重要[N].中国应急管理报,2021-02-01(001).
[7]王柯萌. 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D]. 济南: 山东大学, 2021.
[8]刘屈钱,杨梦华.基于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的专业群建设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1(1):56-60.
[9]杨峰.高职院校中层正职与副职领导的权力关系研究[J].职教通讯,2021(1):53-58.
[10]谯欣怡,张玲玲.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研究——基于Nvivo的政策文本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 2021(2):11-16.
(責任编辑:刘东菊)
Research on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LIN Xi-bao, YU Jing-bo, QI Fu-lei
(Qingdao Qiush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Qingdao Shandong 266108, China)
Abstract: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f Chinese socialist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It is fundamental compliance of economy social development and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of talent cultivation to be solved from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coordination, green, openness and shared develop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ed effect of both external and internal reasons. Practice path should be explored from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and efficient education, educating people according to law and regulations, science lasting education, taking the mission on the basis of fully, accurately and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s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to highlight the responsibility and historical miss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lent cultivation; new development patt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