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昌 高雅婷
摘要:文章以《黑图档》所见与盛京文溯阁相关的内容为中心,对盛京文溯阁的保护修缮和古籍管理活动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学术界进一步深入研究清代盛京文溯阁提供线索。
关键词:《黑图档》文溯阁《四库全书》盛京内务府
文溯阁位于今辽宁沈阳故宫西路,既是闻名于世的《四库全书》的珍藏之所,也是建在清代宫廷中的一所大型图书馆。《黑图档》是“清代盛京总管内务府衙门遵制按朝年及行文关系,将盛京总管内务府同京师总管内务府、京师六部等衙门之间,以及盛京将军衙门、奉天府、盛京五部等衙门之间往来公文原件抄录后形成的文书档案”[1],“现存于辽宁省档案馆,2016年经辽宁省档案馆整理后由线装书局出版。”[2]《黑图档》中涉及文溯阁的内容仅占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对于研究文溯阁的古籍管理与保护制度有着极大的作用。本文将以《黑图档》所书内容为基础,对清代盛京内务府对于盛京文溯阁古籍管理与保护的具体措施进行研究,旨在充分发挥档案在清代宫殿职能研究中的作用,为学术界进一步研究盛京文溯阁提供线索。
根据所见《黑图档》的记载,文溯阁所藏古籍的管理大致包括运输上架、陆续增补和撤换删改这三方面。
(一)运输上架,初步奠定藏书规模
因《四库全书》体量巨大,乾隆四十七年(1782)九月十一日,多罗仪郡王永璇等人向乾隆皇帝建议将其分拨运往盛京文溯阁:“恭照盛京文溯阁应行陈设《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四库全书》一部,现在陆续上紧装订,并前后敬谨用宝入匣,自应随时分拨起运,统于明年四月以前全行送往,以期稳妥。”[3]《黑图档》内对每一拨文溯阁《四库全书》的运到日期均有明确记载。
从乾隆四十七年(1782)十一月十三日始到乾隆四十八年(1783)三月二十七日止,中间共耗时近五个月,《四库全书》终于全数运达盛京文溯阁。内阁学士兼《四库全书》总校官陆费墀负责查点交接,交接完毕后陆费墀迅速率员将古籍分部归匣、上架。
(二)陆续增补,进一步完善藏书总量
《四库全书》运输工作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文溯阁所藏古籍数目从此固定不变。乾隆四十八年(1783)三月以后,北京又陆续将不少古籍运往盛京,如乾隆四十八年(1783)《武英殿修书处为派员押送文溯阁陈设之四库全书内总目等书及五军道里表事咨盛京内务府》内记载:“武英殿修书处为移会事。本处应送往盛京文溯阁陈设四库全书内总目二十五匣、简明目录三匣、考证十二匣,烦请贵府查收。”[4]文溯阁古籍增补的工作一直持续到嘉庆年间,嘉庆十二年(1807)《奉天学政为派员将应补入文溯阁空函古籍归架事咨盛京内务府》一文也记载:“再本年六月二十六日,由懋勤殿交出户部尚书戴奏准文溯阁应补入空函《圣制文三集》等书,俟装潢得时该处领去交盛京将军、奉天府丞按册补用文溯阁宝再行归架。”[5]可以说,乾隆朝后期和嘉庆朝时期陆陆续续的增补工作使得一大批珍贵古籍成为了文溯阁藏书的一部分,极大地丰富了文溯阁的总藏书量。
(三)撤換删改,提高藏书的整体质量
巨大的编纂工程、紧张的编纂进度及人为抄写的失误,使得《四库全书》内出现了很多错误。一但有人于其他藏本中发现讹字、错字或者因为某些原因需要进行修改或删除,文溯阁就需要将其所藏《四库全书》从架上撤换下来,送京核查修改。嘉庆三年(1798)《奉天学政为查明文溯阁藏性理大全一书已交武英殿更换事咨盛京内务府》内记载:“准贵府咨查文溯阁所贮《性理大全》古籍曾否交付武英殿之处查明见覆。等因。到本部院,准此。此书因流水标题错误,匣盖写刻亦讹,带京俱交武英股提调吴处更换,相应咨覆。”[6]该文就发现《性理大全》一书的流水标题和匣盖写刻均发生讹误,需要将其带回武英殿进行更换一事进行了明确记载。
(一)定期搬出晾晒
文溯阁每年晾晒古籍一次,晾晒日期没有具体规定,但基本集中在八月中旬左右。每年临近往年晒书之日,奉天学政会根据历法推算出晒书的黄道吉日和吉时,到时相关官员将文溯阁内古籍搬出晾晒。但偶尔也会发生意外,根据咸丰五年(1855)《奉天学政为率员帮同晾晒文溯阁古籍事咨盛京内务府》一文记载,当年定于八月二十六日辰时晾晒文溯阁古籍。但八月二十六日的《奉天学政为择日率员帮同晾晒文溯阁古籍事咨盛京内务》一文内云:“兹因今日阴雨连绵不能晒晾,本学政拟改于八月二十八日巳时,率同奉天府治中曹敦锜、教授祥伶并候委教职李瑞等前往帮同办理外相应咨会……”[7]二十六日阴雨连绵,难以晾晒,于是将晾晒日期又改为八月二十八日巳时。由此可见,文溯阁古籍的晾晒时间确定相对较为灵活,除了根据立法推算出黄道吉日以外,还会根据实际的天气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二)定期发放潮脑与鸡毛掸
文溯阁藏书搬出晾晒每年仅有一次,持续时间为两天到十天不等,而其余时间均在阁内架上陈放,难免会布满灰尘和菌虫。嘉庆二年(1797)《盛京工部为拨给文溯阁需用之潮脑掸子事咨盛京内务府》中云:“查得年例文湖阁内盛装书匣七千余个,每个用潮脑一钱五分,核计共用潮脑六十五斤,大小红泥十八块共用潮脑一斤。野鸡尾掸八把,鸡尾掉八把。以上共用潮脑六十六斤,掸子十六把。”[8]而该例早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二月十九日就已咨行盛京工部在案了。潮脑即樟脑,在书匣内放置潮脑能够起到除湿杀虫的作用。安排文溯阁管理人员使用鸡毛掸子定期除尘,可以有效防止灰尘中的霉菌孢子在适宜条件下生长繁殖,避免纸张污染磨损,使得文溯阁书籍在被搬出晾晒以外的时间内仍得到良好的保存。
(三)营造良好的保存环境
为了避免文溯阁内书匣遭受风吹而皲裂,藏书遭受雨打而字迹模糊,盛京工部会定期糊饰文溯阁的窗槅门扇、安装竹帘雨搭和修缮顶楼瓦片。嘉庆十八年(1813)《盛京工部为俟领到高丽纸再行糊饰文溯阁等处窗槅门窗事咨盛京内务府》内记载:“今文溯阁等宫窗槅门扇系应糊饰之年,是以于本年七月内业将文溯阁等宫窗槅阁门扇写粘单咨行盛京工部派员敬谨糊饰在案。迄今三月有余,并未派员查勘糊饰,但查文溯阁收藏四库全书之所,今窗槅俱经风雨虫蚀,且时值风寒,若不及时糊饰严密,恐书匣风裂。事关全书紧要,未便迟延,理合呈请咨行盛京工部作速派员敬谨糊饰可也,等因。”[9]盛京内务府因盛京工部迟迟未派人糊饰文溯阁窗槅而发文催促,在文中重点提出了糊饰文溯阁窗槅的重要性,侧面体现出清廷对文溯阁内所藏古籍的重视程度。
(四)及时登记上报破损古籍
文溯阁内所藏古籍众多,入藏之后又多次经历增补与抽撤,部分古籍难免会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破损,一旦发现破损,就必须及时上报。如咸丰六年(1856)《奉天学政衙门为抄粘文溯阁收存书籍中应修补之函册事咨盛京内务府》一文中就记载:“查此次晒晾书籍内,经部第七架第三百二十六函三百二十七函《日讲诗经解义》,史部第十六架第一千七百九函、一千七百十函《胜朝殉节诸臣录》有无书,经历任学政咨查贵衙门复称原系留空在案,本学政复查无异。”[10]在例行晒书时,相关官员发现部分藏书出现了有匣无书的情况,而查阅以往档案之后发现,该情况早就已经被登记在案了。
此次晒书过程中,还发现了很多书匣损坏的情况,相关官员随即在公文后附上粘单,及时向上级汇报:“经部第十架一层四百三十五函匣边坏……史部第八架二层一千三百二十四函坏带……子部第十二架四层三千三百七十八函匣边开鳔……集部第八架五层四千六百八十七函坏环……”[11]公文中按照经、史、子、集的顺序对书匣或书函的破损情况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描述。
自建成之日起至清朝末年,文溯阁一直受到悉心保护,阁内《四库全书》的管理也比较规范,保存也相对完整。这一切必须要归功于盛京内务府乃至整个清廷对于文溯阁的高度重视。盛京内务府及文溯阁的专职人员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不论是在藏书管理还是在保护工作上,清朝后期都已经达到制度化、专业化的程度,这些经验与方法对于今时今日的古籍保护与传承、现代图书馆和档案馆管理等事业都有着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2020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嘉道咸三朝《黑图档》研究”(项目编号:20JHQ012)阶段性研究成果;2021年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辽宁省档案馆藏《黑图档》与清代东北史研究”(项目编号2021Lsljdzdkt—009)研究成果。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第四輯)[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5:40.
[2]赵彦昌,姜珊.《黑图档·嘉庆朝》所见盛京地区土地纠纷及解决程序[J].山西档案,2020(1):165.
[3]张书才.纂修四库全书档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638.
[4]杨丰陌.盛京皇宫和关外三陵档案[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123.
[5]辽宁省档案馆.黑图档·嘉庆朝(十五)[M].北京:线装书局,2016:229.
[6]辽宁省档案馆.黑图档·嘉庆朝(三)[M].北京:线装书局,2016:173,138.
[7]辽宁省档案馆.黑图档·咸丰朝(六)[M].北京:线装书局,2016:289,301.
[8]辽宁省档案馆.黑图档·嘉庆朝(七)[M].北京:线装书局,2016:361.
[9]辽宁省档案馆.黑图档·嘉庆朝(二十二)[M].北京:线装书局,2016:148,148-149.
[10][11]辽宁省档案馆.黑图档·咸丰朝(七)[M].北京:线装书局,2016:82,82-84.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