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浮力复习中初高中衔接教学微探

2021-11-03 13:38范建华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衔接教学浮力

范建华

摘要:初中物理知识大多取材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对学生的要求是感性思维和形象思维。高中物理知识对物理现象、规律经常要做模型抽象,注重定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对数学工具要求也比较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初高中物理教学中,经常出现断层现象。为此,探讨在浮力复习中做好初高中衔接的教学思路,搭好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

关键词:浮力;衔接教学;整体思想;等效替代

关于初高中的教学衔接,一直以来都有不少的教师在进行研究和讨论。笔者有着多年的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教学经验,对于这个问题也一直在思考与探索。笔者认为,造成衔接困难的根源有以下两个方面。

(1)知识结构层面。初中物理知识大多取材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对学生的要求是感性思维和形象思维,学生以识记为主,在学习中往往养成死记概念公式、对问题不加分析的习惯,在考试中往往也能获得较好的成绩;高中物理知识是初中知识的进一步延伸,在深度、广度上都有较大的提高,对物理现象、规律经常要做模型抽象,注重定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对数学工具要求也比较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许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在知识、思维、学法等方面无法立刻适应,产生畏难情绪。

(2)教师教学层面。在考试的指挥棒之下,不少初中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的概念教学,配以“魔鬼式”的刷题练习,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运用,忽略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求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不错的分数。高中教师不注重初高中物理的间断点,不能有效地做好“搭桥铺路”,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物理观念。

初高中物理思维的培养不能出现泾渭分明的断层现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连贯衔接过程。初中物理教学怎样做才能真正地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在新授教学中不加节制地提高难度,进行超纲教学,就会出现“揠苗助长”的问题。现在的中考试题兼顾毕业和升学两个功能,中考试题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其功能是让具有物理思维的学生脱颖而出。那么,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衔接知识的渗透,有效做到初高中的衔接呢?笔者认为,在初三的复习阶段进行有效的渗透是比较合适的。首先,学生对于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已经比较熟练,在知识的储备量上已经有了一些积淀,此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提高拓展,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同时,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也不会造成太多的学习负担,能够有效地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关于衔接渗透教学的内容哪些为宜呢?笔者认为有这些:逻辑推理分析、等效替代思想、整体分析思想、图像处理能力、数学知识运用能力、模型建立能力。接下来,笔者用两个例题来探讨在浮力复习教学中能渗透的一些能力。

例题1.(2018.苏州)将一个小物块完全放入容积为200mL的杯内,向杯中加入128g水或96g酒精都恰能将杯装满。小物块的体积为________cm3,密度为________kg/m3(ρ酒精=0.8g/cm3)。

分析:这道中考题考查浮力与密度的综合运用,题目所给数据的方式不同于平时所见题目,学生对于题目给的条件很难进行有效处理。这里就需要学生有足够强的“逻辑推理分析能力”。在教学中遇到类似的题目,可运用“思维流程图”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答案:80cm3   0.9×103kg/m3

例题2.(2019.鄂州)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将A、B、C三个体积相同的正方体分别放入容器内,待正方体静止后,三个容器内的水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FA>FB>FC

B. 三个物体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A>ρB>ρC

C.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大小关系为F甲>F乙>F丙

D.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甲=p乙=p丙

分析:本题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液体的压强公式,能分别判断出选项A、B、C均为错误。关于选项D,可以通过一个常规解法进行判断:由三个容器中水深相同,得到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同,进而得到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相同;又因为容器相同,所以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同;进而得到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同。此题可以给学生渗透上面提到的“逻辑推理分析能力”以及高中经常用到的“等效替代法”“整体法”和“模型建立”。

解析:运用“整体思想”,可知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容器及容器内的水和物块这个整体的总重力的大小。

由于排开水的重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所以,在整体分析时,可以将物体的重力用排开水的重力进行等效替代,等效之后就相当于三个相同容器中装有同样多的水,则容器整体对桌面的压力相同,所以压强也相同,故D正确。

答案:D

我们在初中物理的初三复习阶段,在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可以适当地进行合理的高中物理思维的渗透。具体的渗透方式可以通过在一些有较多思维方式的题型上采取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形式进行。这样既保证了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同時又让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会从物理学的视角分析、解决问题,从中认识到物理的本质,让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思维方式在头脑中进一步得到提炼与升华,发展物理观念,顺利过渡到以后高中物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朱洪彬.探讨初高中物理力学衔接教学[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08).

[2] 杨志明.也谈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J].中学物理,2012(11).

[3] 朱亚明.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浅析[J].湖南中学物理,2012(09).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衔接教学浮力
第7讲压强与浮力专题复习
例谈如何进行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第7讲 压强与浮力专题复习
第十章浮力
初、高中化学计算衔接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探秘浮力
神奇的浮力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