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关联问题,探索研究思路,形成一般方法

2021-11-03 13:38李佳易良斌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关联复习

李佳 易良斌

摘要:基于前课学生作业数据,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通过知识大框架设计,引导学生分类研究问题,体验有关平面直角坐标系题目的变化规律,找到解题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有梯度的问题不断深入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关联;一般方法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与坐标”中的复习课,该知识是七年级数轴教学内容的延续,也是研究函数的基本工具。学生通过五节新课的学习,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内容已经掌握,但对比较综合性的问题略显生疏,没有形成解题思想,对这一类题目的变化规律认识不足。笔者通过知识梳理、搭建系统框架和题组变化,让学生理解知识与题目之间的联系以及题目变化的一般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达到深入理解点的位置与纵横坐标的数量之间对应关系的目的,学会把位置与数量之间相互转化,为后期学生学习函数内容打下基础。

上本节复习课之前,学生通过新课学习和一定量题目的练习,基本掌握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但知识处于碎片化,没有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会解决简单问题,但对复杂问题没有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一、展示数据、发现问题,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搜集学生前期在App上完成的相应练习题,把学生完成情况相对差的题目进行原题展现—数据分析—错因解析。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几组错误分析,明白自己的薄弱之处,让学生聚焦学习注意力,同时知晓自己的错误原因。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章学习中,我们一共学会了几种不同方法来表示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

生1:棋盘法。

生2:方向距离法。

生3:经纬度法。

师:比较这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表示平面上的点至少需要两个数据。

师:还有什么规律?

生:两个数据的写法要规定一个次序。

师:大家再想一下七年级上册学习的数轴知识,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一一对应关系。

师:如何解释一一对应关系?

生:数轴上每一个点都可以用一个实数表示,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一个数轴上的点表示。

师:同理,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与实数对有什么关系?

生:也是一一对应关系。

师:同学们再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有一一对应关系?

本问题比较难,学生思考良久,说出了很多不准确的答案。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确定一个实数必须先确定它的哪两个要素?

生:符号和绝对值。

师:确定一个点必须确定哪两方面的要素?

生:方向和距离。

师:同学们再想一下,数轴有哪些要素?

生:单位长度、原点和正方向。

师:数轴的三要素、点和实数的要素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要确定绝对值和距离,必须确定参考点和参考单位。

生:数轴的正方向对应点的方向和数的符号。

师:非常好!用一句话来表述,数轴和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个工具,把数与形联系起来的工具,运用它们可以把点的位置与数之间建立一种联系。

师:基于以上理解,我们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可把问题归纳为“两个对应”与“三个维度”。“两个对应”即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之间的转换,“三个维度”分别是点的位置问题、点的距离问题、点的变换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不同方法,发现共同点,同时引入数轴做对比,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数学结论后面的数理,归纳总结出本章不同问题的类型和解决问题两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有一个系统思维,站在一个角度理解本章解决问题的本质特征。

二、易错定位、归纳错因,题海导航、探究方法

通过课前学案数据的反馈,笔者发现学生的错题主要集中在第2题、第5题、第6题,第9题和第10题。为此,笔者集中错误类型:(1)已知“距离”相关的问题;(2)信息转化出现“错位”。归纳产生错误的原因:(1)审题时不画图,不用坐标系来解析信息;(2)解决“距离”问题出现惯性思维(单向思维);(3)对坐标系中的“距离”问题理解不到位。

【设计意图】分析课前学案的数据,帮助学生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进行精准定位,为后面的复习课打下基础。

环节一:完成题组,总结归纳。

师:給同学们6分钟时间完成题组一和题组二,并思考PPT上的三个问题。

题组一:

(1)点(-3,4)在第______象限;

(2)点(-3,4)到x轴的距离为_______,到y轴的距离为_______,到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

(3)点(-3,4)关于x轴对称点为_______,关于y轴对称点为________;

(4)点(-3,4)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坐标为________;

题组二:

(1)点(-3,b)在第三象限,则b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2)点(-3,b)到x轴的距离为2,则b的值是多少?到y轴的距离是多少?若点(-3,b)到原点的距离为5,则b的值是多少?

(3)点(-3,b)关于x轴对称点为(a,2),则a=_____,b=_____;

(4)点(-3,b)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a,2),则a=_____,b=_____;

(5)点(-3,b)几何意义是什么?请画图表示;

(6)请用坐标形式表示直线m。

师:请同学们完成课堂学案,观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从题目的条件角度来看,题目中给的点的个数一般有哪几种情况?

(2)从点的坐标形式来看,题目可以有哪几种变化形式?

(3)从所有题目的特点来看,我们研究问题是哪两个方面的相互转化?

环节二:摸清题脉,思考探究。

师:首先,我们一起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从题目条件角度来看,题目中给的点的个数有时是一个点,也有两个点或三个点以上。

师:第二个问题?

生:从点的坐标形式来看,点不含字母,有时含一个字母,也有含两个字母。

师:第三个问题?

生:一般研究点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之间的转化。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研究最简单的一类问题:题目中只有一个点且不含字母。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四个题目主要涉及哪几方面的问题?

生:主要涉及五类问题,分别研究:点的一般位置、特殊位置、距离、平移和对称问题。

师:非常棒。

师:接下来,我们研究另一类问题:有一个点,但含有一个字母的问题。

师:这一类问题,在解决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在由点所处象限来确定字母范围时,要思考点是否在坐标轴上。

生:已知点到两个坐标轴的距离,确定字母值时,要思考到字母的符号。

师:请同学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1)坐标(-3,b)几何意义是什么?请画图表示;

(2)请用坐标形式表示直线m;

(3)请画图表示(a,-3)(-1≤a≤4);

(4)请用坐标形式表示线段AB。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可以用坐标的形式来表示一个线段、射线和直线。

师:以上所表示的线有什么特征?

生:平行于一个坐标轴,而垂直于另一个坐标轴。

师:可以表示其他的线吗?

比如:请用坐标的形式表示一、三象限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若把这条直线向上平移2个单位,你能用坐标的形式来表示这条直线吗?

生:用(x,x)表示一、三象限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生:用(x,x+2)表示这直线向上平移2个单位的直线。

师:非常棒。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研究更難的题目:题目中含一个点,但纵、横坐标都含有字母。

师:这一类题目有什么特征?

生:因为纵、横坐标都含有字母,说明数量关系未知;反之,位置一定是已知的。

师:非常正确,这一类问题的策略是:把坐标的位置信息转化成为横、纵坐标的方程(组)或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得到未知数,从而确定点的坐标。

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m,2m+1)

(1)请用不同的方法说明点A不可能经过某个象限;

(2)请把m取不同值(如m=-2,m=-1,m=0,m=1,m= 2),并得到不同的点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发现所有点都在一条直线上。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点的坐标从不含字母到含有两个字母的问题,逐步深入,让学生体验题目的变化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环节三:运用规律,我问你答。

师:下面我们一起研究问题中含有两个点的问题,先来试着看一下两个点都不含有字母。请同学们试着根据我给的点坐标,提出一个问题。

(1)对于两个点A(-2,2),B(2,3),你能提哪些问题?

生:两个点关于哪个坐标轴对称?

生: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生:从A到B,是如何平移所得?

生:两个点的连线垂直于哪一坐标轴?

生:两个点的连线平行于哪一坐标轴?

师:(2)对于两个点A(-5,3),B(2,3),你还能提哪些问题?

师:(3)对于两个点A(-1,3),B(1,7),你又能提哪些问题?

师:同学们总结一下,你们所出的题目可以有几种不同的类型:

生:一般有五个方面:(1)所处象限位置;(2)特殊位置;(3)距离问题;(4)对称问题;(5)平移问题。

师:我们下面来研究更加难的问题:含有两个点,且点的纵、横坐标中有一个含有字母。这一类题目的规律是什么?

生:因为点的坐标未知,一定是给两个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变换关系和距离,通过位置关系来确定数量关系,从而求出字母的值。

师:非常棒,同学们找到了题目变化的规律。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下:两个点都含有字母,并且含有两个以上的字母。

师:请同学们用三分钟时间来思考一下,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策略是什么?

生:对两个全参数点的坐标,一般把点的位置信息转化成点横、纵坐标的方程(组)。

师:非常好。解决这类多字母问题,一般要把位置关系转化成两个以上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组来求字母的值。

环节四:运用规律,适度拔高。

师:下面我们来挑战一下含有三个点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生:一般要经历四个步骤:建标—描点—连线—观察。

师:根据图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三角形ABC的形状是什么?

生:三角形ABC的面积是多少?

师:最后,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个极限难度:含有三个点且含有字母。

师: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师:这一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由已知点,可以确定三角形的一条边长,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定底求高,或定高求底。然后,再把线段的长度转化为点的坐标。

对应的解题步骤如下:

(1)画坐标—标点—构图;

(2)确定底边或高;

(3)通过面积求出底边或高;

(4)利用相对位置求出点的坐标(注意分类)。

三、课堂小结、形成思路,归纳提炼、反思评价

师:请同学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1)图形与坐标问题主要讨论哪两种关系的转化?

(2)问题中点的坐标有哪几种变化形式?

(3)本章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变化问题?

(4)本章解决所有问题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

师:本节课总结如下:

一个方法:数形结合法;

两种关系: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转化;

三种形式:不含字母、含一个字母和含两个字母;

三个角度:点的位置、点的距离和点的变换。

四、学为中心、丰富素养,教学引领、提升品质

本节课有一个宏观思维,把整个章节的核心问题“点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转化”,通过一个问题串,让学生发现,并用一个直角坐标系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难度每增加一步,學生紧跟着上一个梯度,最终清楚要研究的问题类型是什么以及怎么去解决问题。

(1)本节课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复习,以练促讲,让学生根据有规律的题组变化,找到平面直角坐标系问题的变化规律。所有规律是让学生自主发现、总结,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

(2)本节课主要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在完成学案的基础上进行讲解,每一个环节的推进都是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3)本节复习课所涉及的问题是课标所涉及的内容,课标规定为课堂画了一个“红线”,用一个表格把所有涉及的问题进行分门别类总结,让学生了解复习课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4)本节课教学设计立意高,为了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所有题目中的核心问题,笔者通过一个问题串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关系?让学生理解点的两个要素与实数的两个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帮助学生从数理上理解问题的本源。

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实施脉络清晰,为了帮助学生从题海里跳出来,发现章节中所有题目的变化规律,用了一个“题目变化坐标系”,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每深入一步,让学生精准定位自己探究到哪一个程度,每进一步,就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错得明明白白,解析得清清楚楚。课堂中没有花招,以练带讲,讲练结合,完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内容,进行整章节内容的复习,并且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又有升华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李静 . 经历建模过程 感悟模型思想 [J]. 小学数学教育,2016(6).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关联复习
分层引导 关联照应 开放选择——近三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写作提示”分析
奇趣搭配
拼一拼
智趣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基于关联理论的歧义消除研究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无关联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