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卫
[摘 要]“可视化”地理教学就是要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可理解化,就是要将学生内隐的地理思维显性化。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构筑“直观做”的平台,搭建“形象画”的支架,引领“游戏玩”的活动,催生“言语说”的表达。通过可视化的地理教学,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力,培育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可视化学习;可视化教学
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来说,地图、模型等具有特殊的意义。初中地理学科知识是抽象的,而学生的地理思维也是内隐的。因而,如何引导学生直观地学习地理,把握学生内隐的思维,就成为初中地理教学的一个现实性的问题。可视化教学就是要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可理解化,就是要将学生内隐的地理思维显性化。初中地理可视化教学,要让学生直观地做、形象地画、出奇地想。在初中地理可视化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等,从而达到形象、有趣地促进学生初中地理思维认知。
一、构筑“直观做”的平台,引导学生可视化学习
动手做是初中地理可视化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生的智慧在指尖跳跃。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助推学生的地理实验、地理操作,让学生在“直观做”的过程中,理解地理知识。当然,这种做不是盲目地动手,而是要引导学生将手脑结合起来协调认知,从而促进学生地理智慧的生成。借助可视化的动手做活动,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催生学生的地理想象,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潜质。正如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手脑结合”是创造教育的开端,“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
如,教学“地形图的判别”这一部分内容,笔者没有盲目地、机械地、枯燥地说教,而是引导学生展开动手做活动,让学生亲手用橡皮泥制作“山峰”“山谷”“山脊”“陡崖”等地形模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牙签在山体表面不同高度处做标记,并且标注出高程。接着,引导学生小心地沿着记号处将山体水平切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小心地将取下的山体块放在白纸上,再让学生用笔沿着山体块的边缘描线,并且标注出相应的高度,贴上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的不同名称。如此,就做成了一个简易性的地形模型。由于学生经历了地形模型的制作,因此,就认识了丰富的地形模型表象,助推了学生从平面的地形图进行空间想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不同山体部位的特点,进而培养学生直观地感受地图中山体部位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有的学生说,“通过地形模型的制作,我明白了河流的发育一般是在山谷”;有的学生说,“通过地形模型的制作,我知道了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起为山脊”;有的学生说,“通过地形模型的制作,我理解了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起为山谷”等。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制作地形模型的激情,启迪学生制作地形模型的创新。
二、搭建“形象画”的支架,助推学生的可视化学习
地理科学最为显明的特质就是画图。地图作为学生地理学习的一种语言,蕴含着大量的地理信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画图,更要引导学生识图、解图。借助于图,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记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应用等,从而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空间想象力。如,教学“地球仪”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不仅仅给学生提供了地球仪,而且引导学生“画地球仪”。通过画地球仪,让学生熟悉地球的经度、纬度、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本初子午线、东半球、西半球等相关的概念。通过绘制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网格图,引导学生认识、理解经纬线的含义、指示方向等。在画的过程中,我们还让学生在地轴上标注一个箭头,用以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会主动画出地球仪图,用以支撑、支持自己的问题解决。同时,通过画图,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要在地球上确定一个位置,只需要确定经度和纬度就行了;同样,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地方时,通过计算,学生发现了,一个时区经度每 15 °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1 °差 4 分钟等。两个地区的时差,就决定于这两个地区的经度位置等。有学生通过画地球仪,深刻地说,在地球仪上确定位置就像在平面上用坐标确定位置一样。
绘制图形能帮助学生在初中地理的概念之间建立关联。借助于画图,学生能建立地理概念性的知识体系。概念图还是地理知识结构的视觉化表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地理学习的有效工具。在画地图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画得具体、直观、形象、易懂、有趣等。在对地理图进行解读、识读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让学生进行整体性解读,又要让学生进行细节性解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地理图的作用、效能,让学生把握地理整体性知识和局部性知识的关联。
三、引领“游戏玩”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可视化学习
游戏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方式。只有在游戏之中,学生才能感受、体验到自身的主体性力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游戏化的素材、资源等,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化的活动。通过游戏化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可视化学习。游戏化的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得地理知识、展开地理思维,从而感悟地理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等。
如,教学“疆域——行政区划图”这一部分内容,如何让学生了解我国每一个省份的具体位置、大小、形状等,是教学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了深化学生的表象记忆,笔者让学生从超市购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拼图,引导学生将拼图拆解下来,然后利用课后的时间“玩拼图”。这样的一种游戏,激发了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下课,一有时间就“玩”。刚开始“玩”的时候,只需要学生将拼图拼起来。在拼起来的基础上,笔者对学生提高要求,要求他们能提高拼图的速度。这样的要求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学生不斷地拆解又不断地拼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熟悉了每一个省份的具体位置,每一个省份的相邻省份、每一个省份的大小、形状等。这个玩的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记忆过程,它缩短了学生与地理知识的心理距离,让地理学习充满乐趣。在玩拼图的过程中,学生还展开了丰富、具体的想象。比如,有的学生说,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就像一只“雄鹰”;有的学生说,黑龙江像一只“天鹅”;有的学生说,山东像一个“水壶”;有的学生说,云南像一只“公鸡”等。正是借助于这种形象化的比喻,学生的拼图经验得到分享,从而促进了全体学生对中国政区图的掌握。
四、催生“言语说”的表达,提升学生可视化学习
教师要积极催生学生“言语说”的表达,提升学生的可视化学习。要创造学生的表达时空,赋予学生的表达权力,让学生“想表达”“善表达”“乐表达”。通过地理表达,让教师触摸到学生的内隐性思维,包括学生的思维方向、思维质量、思维水平等,进而让学生的地理学习活动有迹可循、触手可及。
为了催生学生的“言语说”,教师可以通过问题、任务驱动学生表达。如,为了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笔者引导学生做了一次对比性的“地理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分别让学生用“黏土”和“沙子”进行对比、用“降水(洒水)强”和“降水弱”进行对比、用“植被覆盖”和“没有植被”进行对比、用“地表坡度不同”进行对比。通过四组对比性的实验,学生发现了“降水强度大的水土流失严重”“沙土比黏土流失严重”“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坡度陡的水土流失严重”等。刚开始,学生对实验仅仅是简单地汇报了结果,为了催生学生的表达,笔者设置了系列问题,如“人类的哪些活动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防止水土流失,可以采用哪些综治措施?”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天”“地”“人”三个视角加以综合分析。同时让学生的措施从工程、技术、生物、管理等方面进行表达。这样的问题导引,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可视化学习,让学生逐步学会了组织地理语言,让学生的地理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
声音可视化让学生的地理思维处于最大的激活状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其他相关的手段、方式等结合起来。通过搭建相关的支架、构筑相关的平台,切入学生地理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的地理学习从“现实水平”提升至“可能水平”。这样的地理教学活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澄.地理表象、概念、原理及其层级关系[J].地理教学,2000(4):8-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申大魁.追求理解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1(1):68-71.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