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库评价研究态势、热点与趋势

2021-11-03 21:35孙掌印姚凯波徐路金敏婕
现代情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新型智库研究热点评价体系

孙掌印 姚凯波 徐路 金敏婕

关键词:智库评价;新型智库;评价体系;科学知识图谱;研究热点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开展和推动都需要群策群力、集中智慧。在此过程中,中国智库从初步建设到日趋成熟,为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了重要的智慧力量,学术界也围绕智库内涵、特征、类别以及建设路径等多个方面展开研究,掀起了一股智库研究热潮,形成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但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中国智库建设起步较晚,目前无论是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还是国际话语权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推动我国智库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通过科学和客观地审视[1],科学推进智库评价研究工作,而进一步明确智库角色定位、完善智库治理机制、提升智库决策咨询服务能力[2]。

通过信息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的研究方法,能够全景展示我国智库评价研究态势、热点及其趋势,使智库研究领域科研人员直观地了解我国智库评价研究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特征,进而发现我国智库评价研究相关规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智库评价方法和模式,为推动我国智库的科学发展提供借鉴。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作为数据源,以“智库评价”为检索词进行“篇关摘”检索,时间限定为2020年12月31日之前发表的学术论文,检索时间为2021年3月14日。通过人工去除与智库评价研究不相关的文献后,得到有效研究论文1617篇。通过采用信息计量和科学知识图谱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导出1617条智库评价研究文献的NoteFirst和Refworks格式,借助Bicomb、Excel和CiteSpace软件统计智库评价研究文献数据信息,以可视化图谱的形式来呈现年度发文量情况、关键词共现图谱、时区图谱、突现图谱。相关参数设置:时间跨度(Timespan)设置为2006—2020年(数据最早出现在2006年),时间分割(#YearsPerSlice)设为1年,关键词共现(Keyword)图谱节点阀值选择每一个时间段按照g-index(k=25)提取,其他参数选项选择CiteSpace软件系统默认的设置。

2我智库评价研究发展态势

发文量是衡量某一学术领域理论研究水平和研究热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智库评价研究领域不同时期发文量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中国智库评价的研究动态。

本文以智库评价研究论文每年发文量、每年占百分比、累计百分比3个维度作为量化指标,将《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收录的我国关于智库评价研究的1617篇研究文献进行细分,如图1所示。

通过图1可以发现,2011年以前我国智库评价研究处于萌芽发展阶段,国内关于智库评价的研究成果零星呈现。2012—2014年我国智库评价研究处于缓慢形成阶段。随着2013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作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重要批示,同年11月,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被正式提出[3],以及麦甘2013年度全球智库报告引入我国,我国智库评价相关研究开始增多。从2014年起,国内众家机构编制的本土智库评价报告陆续出炉。2015—2020年我国智库评价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该阶段智库评价研究成果呈现迅速增长态势,并于2016年(319篇)和2019年(329篇)分别出现一个峰值,这种现象的呈现与相关支持政策推动密切相关。2015年1月,《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颁布把智库建设提升至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高度[4],随之引起学术界对智库建设展开更加深入和广泛的研究,智库评价研究成为较为突出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并孕育大量优秀的成果。

3智库评价研究热点分析

通过CiteSpace对我国智库评价研究领域进行关键词词频统计及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智库评价研究领域关键词的频次、中心度及其聚类情况,进而客观而形象地展示出国内智库评价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其重点关注的研究问题。如表1和图2所示。

由高频关键词表1可以看出,我国智库评价研究与智库(364次)、智库建设(245次)、高校智库(179次)、新型智库(176次)、中国特色新型智库(89次)、智库发展(71次)、智库评价(47次)、高校图书馆(47次)、影响力(47次)等关键词密切关联,这些高频关键词一方面清晰表征出国内智库评价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厘清我国智库评价研究重点领域及热点问题。

为了更直观、更精准地呈现国内智库评价研究的重点领域及热点问题,根据高频关键词表1的相关统计数据,结合图2中形成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聚类信息,归纳总结得出国内智库评价领域研究热点主要围绕4个方面展开研究。

3.1智库评价基础理论研究

基础理论研究是智库评价研究的知识基础和理论支撑,研究者们集中探讨了智库评价的内涵、逻辑、价值等相关问题。如朱敏等[5]在全球视野的角度下,综合考量智库评价的宏观和微观层面,对智库评价的内涵、流程、模式、方法以及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并提出建立政府主导的评价模式等中国特色智库评价体系建设的具体方法和路径。荆林波[6]阐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提出的全球智库AMI的评价体系。智库思想市场对推动智库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任恒[7]阐述了我国智库思想市场的特征及运行机制,指出在不断发挥智库思想市场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进一步强化对其的监管和评价,以保证智库思想市场的服务质量。岳洪江[8]借助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科学地评价了我国区域智库影响力;雷佳丽等[9]通过对国内外已有智库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总结归纳国内外智库评价在流程各階段的不同特点,挖掘国内智库评价的特色和优势,从中找寻完善国内智库评价体系的动力来源,并以此进一步推动我国智库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3.2智库建设与智库评价相关问题研究

从表1和图2可以看出,关键词“智库建设”节点较大,频次(245次)和中心度(0.38)较高,表现出较为重要的研究地位,是国内智库评价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研究主要集中在智库建设与智库评价的关系等方面。如雷佳丽等[10]通过调研国内外智库评价模式及指标所关注智库特征,以及智库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从智库建设问题来源角度得出智库评价与智库建设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并对智库建设起引导作用。张伟[11]根据智库能力评价理论,结合国内智库建设实际,就若干类型智库进行案例分析,在探讨智库建设现状、优势、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智库提出一些提升智库能力的思路。陆红如等[12]紧密结合智库建设的现实状况,对国内外智库研究的发展和动态进行量化研究及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及若干四级指标的智库评价指标体系。庆海涛等[13]则将智库专家作为特定研究对象,阐述了智库专家的内涵和类别,分析了智库专家评价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法,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形式构建了智库专家评价指标体系。

3.3新型智库评价相关问题研究

结合表1的高频关键词数据和图2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聚类情况,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新型智库在智库评价整体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较高热度,研究者们主要聚焦于新型智库的决策影响力、治理模式、建设路径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等主题,如汤建军等[14]剖析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评价体系的主要内涵和核心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评价指标体系———“天井模型”。栾瑞英等[15]通过比较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宾夕法尼亚大学麦甘项目组的“智库和公民社会项目”等国内外4种智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从中挖掘可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评价体系建设参考的经验和启示。王晰巍等[16]从信息生态这一崭新视角出发,尝试设计了一套生态性评价指标,并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结合典型智库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检验所构建的新型智库微信平台生态性评价指标的有效性。马援[17]则探析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评价体系的内涵和外延,对智库评价的流程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指出了当前我国智库评价领域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破解现实困境、科学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评价体系的5条建议和对策。

3.4高校智库评价相关问题研究

在表1中,“高校智库”是词频和中心度都非常高的关键词(词频179,中心度0.14),说明高校智库是受到国内智库评价研究领域核心关切的重点主题,学术界有关高校智库评价的研究产出也十分丰富,如邱均平等[18]重点考察和探究了中国智库索引数据库中的高校智库的影响力现状及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等问题,指出了高校智库网络影响力研究力度与其对高校智库发展的重要性存在不匹配的现象,进而探寻了进一步提升高校智库网络影响力的现实路径。张日新等[19]将广州58家典型高校智库作为特定研究对象,分析得出高校智库具有学术方面影响力强于决策影响力的特征,探究了依托高校、批准部门、成立时间和依托学科等异质性因素对高校智库影响力引发的差异性影响,对不同类别高校智库如何更加高效、科学地发挥作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郭瑞[20]将知识管理理论作为增强智库评价实证研究说服力的重要理论基础,并通过实证分析归纳得出高校智库评价需要重视的5个重要领域,即高校智库实体建设、社会影响力、政府影响力、学术及同行影响力的评价和特殊因子的补充作用等。金姗姗[21]认为,高校智库建设存在同质化程度高、发展不均衡等现象,研究成果转化难、贡献率低等问题,指出应建设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成效,并对新型高校智库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对象、评价主体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展开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4智库评价研究趋势分析

借助CiteSpace实现对智库评价研究领域关键词时区视图的分析和突现词的探测,能够清晰展示出智库评价研究关键词的变化情况及相互关联,直观反映我国智库评价研究的知识演进过程和研究趋势。同时,时区图谱中关键词之间的连线反映出关键词彼此两两之间的传承关系。如图3、图4所示。

将图3的时区图谱和图4的突现词图谱进行综合分析考量,能够愈发清晰地全景扫描出我国智库评价研究的前沿及趋势,具体如下:

2006—2010年,智库评价基础理论研究是智库评价研究领域集中探讨的问题。在这个时区内发现热點关键词比较少,比较突出的只有“智库建设”“影响力”,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该阶段我国智库评价研究刚起步,学术界关于智库评价研究还未形成成熟的研究逻辑和体系,研究者们只是围绕着智库评价的内涵、特征、价值、原则以及模式等领域进行初步的探索,因此研究产出并不是十分丰富,也很难形成突出的研究热点。

2011—2015年,高校智库、新型智库、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智库发展、智库评价以及高校图书馆等是比较突出的热点。较之前一个时区,这个时区内关键词的密度急剧加大,并且是整个时区图中密度最高的一段,此外,图4所示的9个突变词中有4个(智库、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智库发展、教育智库)出现在这个阶段。这种现象说明,进入该时区后由于受到政策导向等因素的影响,智库评价研究逐步获得了学术界较高的关注,研究热度有了大幅提升,研究主题愈发深入和广泛,这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推动了国内智库评价研究迈向更加成熟、兴盛的新阶段。

2016—2020年,评价体系、社会智库、大数据、高校、知识服务等是这一时间段内智库评价研究领域较为突出的聚类主题。从图3清晰可见,2016—2020时区内智库评价研究领域关键词的密度较高且年度分布比较均匀,研究主题也非常广泛,涉及不同领域、多个学科,表明智库评价研究已经进入日渐成熟、稳定的兴盛期。同时,可以发现该时区内出现的高校与上个时区内的高校图书馆、高校智库、教育智库等关键词紧密关联;智库影响力、智库服务与上个时区内的影响力、政府决策、决策咨询等关键词紧密关联;评价体系与上个时区内的评价指标紧密关联,说明高校智库评价研究、智库决策影响力评价以及智库评价指标体系等是近几年来研究者们重点关注的领域,并维持着较高的研究热度[22]。

另外,图4的9个突变词有5个(智库体系、独立性、评价体系、智库影响力、一带一路)出现在2016—2020时区内,这5个突现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智库评价研究领域在这个时间段的前沿热点,揭示出智库体系、独立性、评价体系、智库影响力、一带一路等是现阶段我国智库评价研究的前沿领域,也是今后研究者们可以进一步关注和探索的研究领域。

5结论与探讨

本文客观描述了我国智库评价研究的基本状况,全景式展示出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前沿热点及演变趋势。通过研究可以得出:我国智库评价研究的热度持续增高,形成了智库评价基础理论研究以及与智库建设、高校智库、新型智库等相关问题研究的热点主题;从研究时区来看,高校智库评价研究、智库决策影响力评价以及智库评价指标体系等是近几年来研究者们重点关注的领域。今后,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智库能力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智库本身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智库评价研究领域很可能涌现出新的前沿问题和热点主题。如何围绕智库评价基础理论研究以及与智库建设、高校智库、新型智库等相关问题研究等主题热点来激发智库内驱力,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设智库现代化多元评价机制

智库评价事关智库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智库建设导向[23]。中国新型智库正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24],目前,我国已形成党政部门、社科院所、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企业、社会智库等多元智库共同发展格局。多元的智库,也对应多元多样的组织形式和类别形态,不同智库理应具备不同特色和专业优势,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实现资金来源多元、研究领域细化、智库产品多样、影响决策方式多维,为顺应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分层化、分众化、分业化的高质量发展趋势[25],智库评价同样需要建立分层、分类的现代化多元评价机制。一方面要完善适应智库现代化建设的评价机制。智库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新命题,其概念、内涵、特征都需要重新构建,结合智库建设与发展实践,聚焦智库现代化建设需求,构建智库现代化建设标准,并以此为基础,根据各类智库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模式,建立完善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的现代化建设评价机制,与智库现代化相匹配,形成相互配合、高效有序的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评价机制;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丰富多元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建设完善并非一蹴而就,要随着智库的发展不断修正、丰富,要实现科学动态发展,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智库发展的需求。在综合性智库评价机制和体系的基础上,细化和完善分类智库评价,重视不同智库的发展特点、实际优势、专业价值和创新价值,充分挖掘不同智库特色、创新做法,并加以推广,形成重视智库多样性发展,尊重智库个性化特色,具有针对性的智库评价机制。

2)完善中国特色智库评价指标体系

2013年,习近平总書记首次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目标,把智库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由文中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关于智库评价的发文量在2013年这个时间节点开始呈现出“迸发”的势头。同时,国内多家学术机构和众多学者纷纷对智库评价展开研究,但出炉的不同版本的智库评价报告因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过程等因素的差异化,导致了各版本报告在评价结果上不尽相同,各有千秋[26]。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国智库建设的实际情况,科学评判我国智库的研究工作和影响力,完善智库评价体系已然是中国特色智库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在评价导向方面,立足国家大政方针,坚持服务本土智库发展需要,坚持“破五唯”,锚定政府和企业等的决策咨询需求,重视产出学术成果在政策转化上的高度可行性,以本土智库评价体系推动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在评价方法方面,兼顾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合理运用新计算方法和技术手段,客观测度投入产出比,力图规避主观因素的干扰和方法不当的影响。在评价过程方面,秉持跨学科、多层面、全过程的评价标准,重视行业间的交流互鉴,合理选择计量指标和评价要素,保障评价流程的严谨性和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在评价效果方面,根据评价结果作出科学反馈,适时调整和优化评价维度,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促进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对智库成果的科学检验。2021年5月21日,《人文社会科学智库评价指标体系(GB/T40106-2021)》正式颁布,该标准从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3个层面从宏观视角对人文社科智库评价做了初步探索,下一步科技类智库等相关智库也可参考标准制定适合自身特色的评价细则,为进一步推动和完善中国特色智库评价指标体系做出努力。

3)加强智库评价研究人才专业性培养

智库评价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有赖于专业的评价人员,要完善智库评价机制,对智库评价人才的培养不可或缺。智库评价人才既要掌握组织行为学、文献情报学等理论,也需要对智库运营、公共政策实践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加强智库评价的人才培养,应专注提高智库评价人才的政治敏感度、学术研究性以及技术专业化,建立多维度、立体化的科学培养体系,体现以情报学为主题的政策导向,不拘泥于传统的情报流程,遵循智库科学规律的实操体系。

一方面,要推动建立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吸纳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型人才,在多学科的交流碰撞中互相促进,既有助于完善科学化的智库评价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兼具理论素养和跨学科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比如在我国智库评价机构中,往往统计学、大数据、计量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较多,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评价智库,让智库评价人才具备多学科背景,更加熟悉智库工作,还需要重视选拔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传播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多角度构建复合型智库机构评价人才队伍;另一方面,除了传统的内部培养方式以外,也可通过访问研究、实地考察、机构间交流等方式,提高评价人员对实践工作的认识,加强培养模式的多样性,促进研究性人才向实践性人才的转型。同时,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破除“唯学历”和“唯论文”的桎梏,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培养出理论扎实、基础知识过硬的智库评价人才队伍,为建设具有聚合力的多元矩阵人才网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新型智库研究热点评价体系
公共图书馆为政府新型智库建设提供决策信息服务的思考
加强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背景探析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微课研究探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