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在基层血站的应用有效性研究

2021-11-03 12:49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8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核酸试剂

曲 执

(葫芦岛市中心血站,辽宁 葫芦岛 125000)

控制并预防血液疾病的感染、传播是血液防控中的重点,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一直是临床血液疾病预防中被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输血前,对血液中传播病原体进行有效的筛查,是保证输血与治疗安全性的关键。在临床中,对于血液的传染性病毒检测多采用酶免检测(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又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主要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毒(HIV)常见性的传播性病毒进行检测、筛查。虽然该检测方式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灵敏度,能控制并预防输血过程中的疾病传播,但在临床筛查中依旧存在局限性。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chniques,NAT)逐渐应用于临床血液疾病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可在短时间内对乙型肝炎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进行快速的筛查检测,进一步保障输血中的血液质量与安全[1]。为了进一步探究血液检测的灵敏度与有效性,本文针对本站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100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探讨在基层血站中采用酶免检测与核酸检测平行筛查血液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100例试验数据均选取于在本血站进行无偿献血者,所选时间区间为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所有无偿献血者均符合我国《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所有无偿献血者在血液采集时,均保留酶免检测与核酸检测两种不同的血液样本。

1.2 方法 血液样本采集后4 h之内,将样本进行20 min的低温离心处理,完成后,放置于2~8 ℃的温度中进行保存,同时需保证在3 d内完成需要进行的核酸检测。①仪器选用:酶免检测选用TECANFREEDOM EVOLYER-200;核酸检测所选用的机型为型号浩源ChiTas BSS1200+ABI7500。②试剂选用:HBsAg试剂(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抗-HCV试剂(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抗-HIV-1/2(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HBsAg试剂、抗-HCV试剂、抗-HIV试剂核酸检测试剂(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2]。③检测方式:对血液样本进行酶免检测与核酸检测,并根据试剂盒中所附带的说明书按流程进行操作。酶免检测:在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的试剂检测中,若试验结果有双阳或单阳现象,则判定为阳性;若为灰区样本,则需要重新进行双孔再检测,若双孔或一孔中有阳性现象,则判定为阳性,作为检测试验不合格。若检测结果中有阴性样本,则需进行核酸检测。此外,在HBsAg、抗-HCV、抗-HIV-1/2检测中,若有2种反应试剂呈阳性状态,则为阳性,若显现为阴性状态,则为阴性;若反应中仅存在1种反应为阳性状态或反应均为阴性状态,则实施核酸检测[3]。核酸检测流程严格按照核酸试剂说明书中的详解步骤进行,若检测结果中有单个阳性现象的Pool,则需要将其拆分后重新进行检测。若混合的样本中呈阳性,但拆分后为阴性的样本,为判定为阴性;若混合样本中呈阳性,且拆分后也有阳性的样本,则判定为阳性[4]。

1.3 观察指标 通过试验记录并对比两种检测方式中呈阳性的概率与核酸检测试验不合格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试验中100例无偿献血者的数据均应用于SPSS20.0进行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种检测方式试验中呈阳性的结果,以及核酸检测试验不合格用率(%)表示。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式试验结果对比 由表1可以看出,经过酶免检测,将HBsAg、抗-HCV、抗-HIV-1/2无反应性与1种反应型试剂的样本总计88例,通过核酸检测后呈阳性的样本有7例,阳性概率为7.95%。

表1 两种检测方式试验结果对比

2.2 核酸检测试验不合格对比 通过酶免检测之后,乙型肝炎病毒检测试验不合格3例,艾滋病毒检测试验不合格2例,丙肝病毒检测试验不合格3例;经过核酸检测试验不合格的有7例,不合格的概率为7.14%。见表2。

表2 核酸检测试验不合格对比[n(%)]

3 讨 论

在患者输血治疗过程中,血液质量的安全性是治疗的基本与前提,而血液的安全性保障问题,在血站的工作中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血液的有效、安全筛查,是保障血液安全的重要方法,也是预防、控制血液传播途径的重要方式之一[5]。现阶段,在临床中对于血液的筛查,多采用酶免检测与核酸检测方式。酶免检测主要是针对抗体、抗原进行筛查检测,但病毒的抗体与抗原极易产生蛋白结构上的变异,使病毒在窗口期时容易造成误检、漏检的现象。而病毒的窗口期,主要是指被病毒感染至该种病毒可被某种检测方式筛查、检测出的一段时间,而处在窗口期的病毒无法被检测到,但其依然具有一定的传染、传播性[6]。而核酸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在样本检测过程中,即使是含量较低的病毒核酸,也可将其检测出,能有效减短酶免检测中的病毒窗口期。据临床研究调查指出,核酸检测能有效缩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毒(HIV)平均感染的窗口期,此外,核酸检测还能有效规避病毒发生变异、隐藏性感染现象等,有效避免了误检、漏检的发生[7]。通过本次试验可知,血液样本在通过酶免检测后,对于HBsAg、抗-HCV、抗-HIV-1/2无反应性与只有1种试剂发生反应现象的筛查。由此可说明,血液经酶免检测的同时,进行核酸检测的平行筛查,有利于避免血液检测中的漏检,两种检测方式互相补充不足,提高血液检测的有效性,保障血液的安全。该结论与李燕红等[8]学者《病毒核酸检测在无偿献血者中的应用及其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一文中取得的结果一致,其将19210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标本采集后进行酶免检测,该数据也再次证明了,核酸检测能有效弥补酶免检测的不足之处,有效降低并控制血液检测过程中的漏检风险,阻止了血液疾病的传播,有效保障了血液的安全性[9-10]。

综上所述,在基层血站中应用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能有效避免单一检测过程中出现的误检、漏检风险,提高血液检测的安全、有效性,预防并控制血液的传染,保障了临床中血液的安全供给,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者核酸试剂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注册数据分析
核酸检测
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2005~2012年无锡地区无偿献血者输血感染检测指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