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PDCA循环管理降低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与坠床发生率价值分析

2021-11-03 12:49杨云秀杨清珍邹文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8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病房护理人员

杨云秀 杨清珍 杨 为 邹文波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重庆 401147)

跌倒与坠床是我国老年群体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跌倒和坠床事件,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精神有一定障碍,坠床跌倒发生率比普通人群较高[1]。跌倒、坠床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是很可怕的,老年患者出现跌倒最容易损伤到骨头,容易出现股骨头骨折,另外如果头部先着地,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颅内出血。坠床与跌倒除了可导致老年人死亡外,也可导致老年患者发生残疾,曾经跌倒、坠床的老年患者,通常遗留各种身心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大多数患者在跌倒、坠床后的恐惧心理也可降低老年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使其活动受限,从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老年患者在跌倒后容易发生骨折,因为年龄比较大,器官功能退化,并且自身修复能力比较弱,严重影响患者的愈合能力,导致康复时间比较长,从而导致因长期卧床而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如压疮、静脉血栓、肺炎等,因此,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和风险管理十分重要[2]。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管理方法,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4个方面[3-4]。本次研究选取100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对PDCA循环管理对降低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与坠床发生率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至2016年收治的50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为对照组,同时选取我院2017年至2019年收治的50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8.78±6.78)岁,精神分裂症34例,情感性精神障碍10例,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4例,中度精神发育迟滞2例;研究组50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8.63±6.74)岁,精神分裂症37例,情感性精神障碍10例,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2例,中度精神发育迟滞1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包括护理人员加强跌倒、坠床风险管理和预防,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研究组给予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计划。对本次研究中老年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原因进行分析后显示,视力下降、反应迟钝、动作缓慢、走路不便、精神障碍等患者及家属因素是导致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发生跌倒与坠床的主要因素,且精神障碍患者长期住院,缺乏家属的探视和陪伴,鞋子较为破旧,鞋底易打滑,极易发生跌倒。①疾病及症状因素:精神分裂症患者常易出现躁动、奔跑、爬高等行为紊乱,较易与其他人发生冲突,以上症状行为都是导致患者发生跌倒的重要原因;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情绪波动大,易怒易激动,易与其他人发生争执而导致跌倒;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由于走路不稳、行动迟缓等原因易跌倒;中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走路不稳或癫痫发作易出现跌倒或坠床。另外,多数精神障碍患者易表现出日落综合征,即白天烦躁,夜晚睡眠,定向障碍,精神混乱,共济失调,从而易发生跌倒或坠床。②治疗与药物因素:抗精神药物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药源性癫痫、急性肌张力障碍、直立性低血压等,发生以上药物不良反应时,患者可能由于头晕、肌肉痉挛等原因而跌倒,行无痉挛电休克治疗的患者易出现恶心、躁动不安等情况,易发生坠床。③护理人员因素:由于护理工作较为繁重,患者数量较多,部分护理人员对跌倒和坠床风险事件缺乏重视,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不到位,尤其是夜间巡视病房次数较少,从而导致不能够及时发现以及满足患者的客观需求。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采用Hendrich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评估,评分1~6分为低风险、≥7分为高风险。对于1~6分者,每周评估1次;对于≥7分者,每日评估1次。随病情变化调整评估频率,并作好相关记录。高风险评分结果可为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制订合理的预防计划与防范措施,如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做好重点患者护理管理,密切关注病情与心理变化,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加强病房安全管理等。计划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将用药错误事件降低为0。

第二,执行。加强患者病情评估,设立明显标识。患者入院时,即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根据量表评分,高风险患者予以重点管理,每日对患者所穿鞋子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合脚防滑,鞋底应平稳、底厚、齿痕深,尽量不穿薄底的拖鞋,以防跌倒,若存在跌倒风险,应及时进行更换,同时,患者应该穿大小适宜的衣服,裤子不可过长,避免活动时绊倒。在床头、楼道设立明显标识,提醒护理人员和患者引起注意;加强病房环境安全管理,病房床位应固定,床间距距离应固定,移去地上多余的杂物,并将病床周围用品整理好,以保持地面与走道通畅,避免空间狭窄给患者带来不便,值班护理人员检查病房内设施完善情况,保持地面干燥,若有潮湿,立即进行处理,尤其加强卫生间水管处、洗漱间等处的检查,发现漏水、渗水及时报修,在病房走廊、卫生间两侧设置安全扶手,保持光线充足,清洁人员清洁地面时应注意防止醒目的防滑提示牌。在患者心情躁动的时候,需要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不可将约束带松绑或者独自留下患者;特殊时间段安全管理,用餐时段,设置专门人员组织患者统一用餐,避免患者发生拥挤而跌倒。夜间加强巡视病房,可以及时的发现患者的客观需求;加强宣教,于病房宣传栏内张贴宣传海报,引起家属与患者的重视,在家属探视时,护理人员应该积极的与家属及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并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讲述发生跌倒、坠床的风险因素,使患者与患者家属掌握跌倒、坠床的预防,以及如何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出现跌倒坠床时如何处理、学会自我保护等,并叮嘱患者尽量在宽敞明亮的场所进行锻炼,在活动时,应该有人陪伴,并告知患者若出现头晕眼花等跌倒风险时,应立即坐下或蹲下,避免高处跌倒,平时更换体位时,应缓慢平稳;加强病房巡视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一级护理患者予以24 h监护,二级护理患者每2 h巡视1次,高风险患者需加强巡视频率,夜间每半小时巡视1次,对药物不良反应较强的患者予以重点管理,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与不良反应情况,询问患者自主感受,及时告知医师,遵医嘱减少药物用量或停药,给予拮抗药物,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出入病房应有人跟随或搀扶,行无痉挛电休克治疗的患者应遵医嘱予以适当保护性约束,以防患者出现无意识的跌倒和坠床;加强高风险患者的管理和护理,对于老年障碍性患者,要增加床栏,避免防止患者发生坠床,在患者卧床时,应该及时拉上床档,避免患者出现坠床事件,患者下床时,可指导患者正确的下床姿势,并协助患者进行运动功能的锻炼,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增加患者的营养摄入,强化体质,增强肌肉韧性和骨质硬度,中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警惕癫痫发作,癫痫发作时注意保护患者,缓解期患者一般意识模糊,应遵医嘱予以适当保护性约束,防止发生坠床;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跌倒、坠床相关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际演练,充分掌握跌倒、坠床预防措施,对跌倒、坠床的高危患者,每日要进行重点交接班,并定期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总结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改进预防措施,加强护理人员对跌倒、坠床风险事件认识,同时应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法规意识。

第三,检查。护理部、护理质量与安全委员会、护士长对护理人员跌倒、坠床方面知识进行检查,增强护理人员的防跌倒意识,并对预防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通过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交谈,了解其对该预防措施的接受程度与认知度,不定时检查病房环境危险因素,分析管理实施后有无安全隐患存在,提出改进意见,并做出相应整改,将其列入到下一PDCA循环中。

第四,处理。发挥三级质控管理原则,落实三级质控检查,及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根据检查结果,针对仍存在的问题进行组内研究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实施整改,并加以完善,护士长需定时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将较为成功的病例,作为推动下一循环的动力,使PDCA循环持续运转,不断降低跌倒、坠床风险发生率,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需观察两组患者跌倒与坠床风险事件发生率,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跌倒与坠床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对比采用χ2检验,用率(%)表示,P<0.05为数据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后显示,研究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为2.00%、坠床发生率为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为12.00%、坠床发生率为8.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对比

3 讨 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也逐渐增加,老年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情感、动作行为、认知等心理活动均出现明显的异常,不能够正常的日常生活与日常工作,在病情的影响下,患者会产生自杀、伤害他人的异常行为。临床上患者通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自知力受损、意识清晰度下降、患者对生活特别的敏感,通常会因为错觉或者幻觉而表现出害怕惊慌、兴奋、躁动。加上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精神药物,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患者在医院住院时间少则数月,多则几十年,大多数患者都缺乏家庭的关爱,家属探视时间比较少,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反应迟钝、体质差、行动缓慢等各种因素,导致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与坠床是精神障碍患者较易出现的意外事件,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更易发生。跌倒、坠床是导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的首位原因,许多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在跌倒、坠床受伤后,会产生恐惧心理,严重威胁老年患者身心健康、日常活动及独立生活能力,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5]。其不仅对患者和家庭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是引发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坠床进行积极预防,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在住院期间,容易发生跌倒、坠床因素的进行有效的干预,在走廊、厕所应该设置扶手,病区通道不应该有障碍物,光线充足,保持地面干燥,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安全的治疗环境,以避免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在坠床、跌倒后产生的严重后果[6]。

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在医院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跌倒、坠床不仅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延长住院天数,还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出院后的活动能力。医疗质量管理的首要目标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防范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是医院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方面,防范与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预防尤为重要[7]。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办法[8-9]。PDCA循环管理方法将护理管理共分为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阶段,PDCA循环管理要求各项工作以做出计划、执行计划、检查实施结果、将成功结果纳入标准处理的流程解决。PDCA循环管理方法以经验性总结为基础,提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法,可保证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有效落实,同时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工作态度、业务能力以及职业素养[10]。本研究中,PDCA循环管理对患者跌倒、坠床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完善跌倒、坠床防范措施,并将成功结果纳入下一PDCA循环,对患者进行了健康宣教、加强重点患者的护理管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与心理变化、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加强病房安全管理,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显著降低了跌倒、坠床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对照组患者共50例,发生跌倒6例,跌倒发生率为12.00%,发生坠床4例,坠床发生率为8.00%,研究组患者共50例,发生跌倒1例,跌倒发生率为2.00%,发生坠床0例,坠床发生率为0,研究组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PDCA循环管理法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坠床的预防中是切实有效的,可明显降低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从而降低医疗纠纷事件,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综上所述,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坠床的预防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降低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并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病房护理人员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更正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