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及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2021-11-03 12:49孙芳菲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8期
关键词:血糖值空腹胰岛素

孙芳菲

(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7)

糖尿病在我国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病症,该疾病的发病原因众多,临床认为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会导致糖尿病发病。我国的糖尿病主要类型为2型糖尿病。而且研究显示,我国的2型糖尿病发病人数占糖尿病总发病人数的95%以上[1]。在糖尿病发病之后,会导致患者机体出现多种负面表现,形成多种严重的并发症。该疾病会使患者存在全身代谢性问题,威胁到了患者体内血糖的水平,导致血糖水平普遍高于正常人。在人机体存在高血糖的情况下会逐渐的诱发多类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都具有胰岛β细胞损害。临床有很多降血糖的药物,只能实现对患者的血糖控制,但不能满足患者β细胞功能的改变,所以在用药的过程中需要探索新的有效的药物来对患者进行控制[2]。针对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利用地特胰岛素+二甲双胍+门冬胰岛素进行治疗所发挥的治疗作用,同时与地特胰岛素+二甲双胍进行对照,具体详见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行分组对照试验,将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抽签法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例数等量,均为33例。观察组当中男女比例为18∶15,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7∶16;观察组患者当中,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为(55.62±11.33)岁,对照组患者的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为(54.62±12.0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入组和出组标准

1.2.1 入组标准 ①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标准。②血浆葡萄糖均超过11.1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3]。

1.2.2 出组标准 ①妊娠期糖尿病。②发病6个月之内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严重感染性疾病、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外伤性病症。③甲状腺功能出现异常。④对本文所应用的地特胰岛素、二甲双胍、门冬胰岛素等不耐受[4]。

1.3 方法 本文对照组患者选择地特胰岛素+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用药的起始剂量为0.2 U/kg,在患者每晚9:00进行皮下注射,每日进行一次给药,同时为患者用药二甲双胍口服治疗,初始剂量为1.7 g/d;观察组患者选择地特胰岛素+二甲双胍+门冬胰岛素治疗,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用药的起始剂量为0.2 U/kg,在患者每晚9:00进行皮下注射,每日进行一次给药,同时为患者用药二甲双胍口服治疗,初始剂量为1.7 g/d,门冬胰岛素起始剂量为0.6 U/kg,在早餐和晚餐以前进行皮下注射,根据患者的实际血糖控制情况进行相关药物剂量的调整,持续对患者治疗3个月作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①血糖控制有效率:显效:经治疗后,空腹血糖控制在6.1 mmol/L内,餐后2 h血糖控制在8.0 mmol/L;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不超过7.0 mmol/L,餐后2 h血糖值不超过11.1 mmol/L,说明治疗有效;经治疗后,空腹血糖控制在6.1~7.0 mmol/L内,餐后2 h血糖控制在8.0~11.1 mmol/L;经治疗后,空腹血糖仍>7.0 mmol/L,餐后2 h血糖仍>11.1 mmol/L。治疗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5]。②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经不同用药以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③血糖控制情况:主要统计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体质量)等。④治疗效果:对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和血糖达标时间进行统计和比较。⑤预后情况:统计所有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a.生活质量选择以QOL评分法进行评估,评分为百分制,分数越高,则表明生活质量越理想;b.睡眠质量通过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进行评估,评分为0~21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睡眠质量越不理想。

1.5 统计学方法 以IBM SPSS 26.0统计学软件实施检验,计数资料(低血糖事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经[n(%)]表示,并由χ2值检验;计量资料(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质量、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QOL评分和PSQI评分)经()表示,并由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有效率 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有效率为90.91%(30/33),对照组为75.76%(25/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有效率比较[n(%)]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3/33),对照组为0.09%(3/33),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3 治疗效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以后的血糖水平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质量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比较()

2.4 胰岛素用量和血糖达标时间 观察组患者治疗以后的胰岛素用量明显比对照组更少,血糖达标时间比对照组更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之后的胰岛素用量和血糖达标时间比较()

表4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之后的胰岛素用量和血糖达标时间比较()

2.5 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 两组患者在开展治疗之前评估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得出结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用药以后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比较(分,)

表5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比较(分,)

3 讨 论

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众多,为患者进行治疗时可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进行控制,这对于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6]。糖尿病是主要发生在我国中老年人群当中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认为导致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众多。这种疾病最近几年表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该疾病会使得人体的心脑肾等相关的器官出现器质性病变,同时也会对人体的健康情况和生活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糖尿病发病之后,患者需要维持终身治疗,这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家庭经济负担,同时也使社会面临着沉重的负担。所以临床要重视对糖尿病的治疗工作,采取有效的方法,积极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时也要防止并发症对患者机体产生的影响[7]。

现如今2型糖尿病的治疗工作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而且在《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当中也提出,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应该进行3个月的生活干预,当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时候,患者通过胰岛素、磺脲类药物治疗能够帮助患者进行血糖的有效控制,并改善胰岛功能。为了进一步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本文主要研究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所发挥的治疗作用。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有效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质量都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以后的体质胰岛素用量明显比对照组更少,血糖达标时间比对照组更短;观察组用药以后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有很好的价值。经分析可得:临床地特胰岛素属于一种长效的胰岛素类似物,为患者进行皮下注射治疗能够有效和患者皮下组织当中的蛋白质进行结合,可以充分的延长药物作用的时间[8]。有临床学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分析地特胰岛素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能够看出患者应用药物以后血糖水平能够得到较大的改善,而且血糖波动较小[9]。二甲双胍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降糖药,它能够有效增加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降低血液当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二甲双胍这种药物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取得突出的效果,主要是因为药物治疗患者时起效快,能在短时间之内发挥出较大作用,使得患者在用药之后血糖迅速得到降低。但是也有一些不良状况,主要是患者在用药后容易出现低血糖情况,甚至导致患者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和体质量猛增的情况,在治疗的过程中安全性和适用性还有待于加强。而门冬胰岛素属于新型的一种速效胰岛素,它能够在治疗的过程中充分的替代胰岛素分泌作用,进而对患者血糖水平产生稳定的作用。门冬胰岛素可以满足糖尿病患者机体用餐时的胰岛素需求,在皮下注射以后能迅速吸收,可以在半个小时之内达到峰值,用药的过程中可以显著控制患者的整体血糖水平。本文结果可以看出,地特胰岛素+二甲双胍+门冬胰岛素药物的应用过程中,可通过二甲双胍充分减少肝糖原的合成,增加其输出,这样就能够在治疗的过程中促进外周组织的摄取,可以通过对葡萄糖的应用来达到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素的抵抗的效果。通过这3种药物联合用药具有良好的药物协同作用,药物与药物之间不会出现配伍禁忌,能在对患者进行血糖控制的时候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可以将控制血糖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董科娜等[10]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对照,对照组在治疗时应用地特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用药,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之上联合门冬胰岛素进行治疗。从治疗的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控制的效果都明显比对照组更优,而且观察组治疗之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最终肯定了通过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门冬胰岛素对二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质量,还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而本文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和该文献也有相同之处,都认为地特胰岛素+二甲双胍+门冬胰岛素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是理想的用药。

综上所述,临床对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时为患者通过地特胰岛素+二甲双胍+门冬胰岛素所取得的效果相对地特胰岛素+二甲双胍而言更好,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能更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体质量,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血糖值空腹胰岛素
CGMS产品显示值与指尖血糖值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运动及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影响
测血糖到底用哪滴血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血糖值尖峰诱发多种可怕疾病
空腹喝水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