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井林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8-067-01
摘 要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体能增长的关键时期,在体育课堂中融入体能训练项目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健康发展。本文对初中体育课堂中学生体能训练的指导策略进行简要分析,旨在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协调发展。
关键词 初中体育 体能训练 教学策略
初中体育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同时注意创新教学方法,以良好的体能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运动品质,让体育运动帮助学生强身健体。体能训练作为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其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想要全面提高体能训练指导水平,要求我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体能训练理念,把体能训练纳入课程体系中,全面提高初中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当前,初中体育体能训练效果并不理想,体能训练目标没有完全落实,需要积极改进体能训练模式。
一、激发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兴趣
激发学生参与体能训练活动的兴趣是提高体能训练效果的第一步。在以往的体育课堂上,我们发现学生在体能训练环节中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为此,我们在教学准备阶段需要科学设置体能训练目标,选择兼具娱乐性和教育性的体能训练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转变以往体能训练课堂中“自由活动”的训练形式,以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体能训练环境[1]。初中体育课程设置密度不高,一般每周两节课左右,在设计体能训练课指导计划的时候,应该选择丰富的体能训练内容,每堂课都从热身训练开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准备运动时间,然后选择能够激发学生体能训练兴趣的体能游戏,比如我们熟悉的“造反运动”,就是要求学生做出和教师口令不同的动作。再如老师给出指令“俯卧撑”,学生就选择“跳跃”;老师给出指令“跳跃”,学生就选择“原地高抬腿”。
二、引导学生掌握体能训练的科学方法
上文中也提到过,初中体育课程在课时安排上占比较少,体育课堂活动中指导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时间有限。想要达到理想的体能训练效果,就要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体能训练习惯的培养,科学指导体能训练方法。初中体育教师要考虑到作为教学对象的初中生在体能提升方面的实际需求,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给学生提供体能训练方法指导,控制训练量,避免过度训练或者训练强度不足。体能训练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教师要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关注力量训练、灵活性训练、耐力训练等多方面的体能训练需求。以力量训练为例,首先需要我们告知学生科学的训练方法,力量训练主要以俯卧撑、深蹲、仰卧触踝等方式为主,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上肢训练、腰腹训练以及下肢训练都能。除了课上教师示范动作外,还应该给学生提供标准动作的示范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课下也可以学习训练方法。此外,应明确告知学生体能训练中常见的误区,提高学生的自主训练能力,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
三、丰富体能训练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选择是重要的教学设计环节。在初中体育教学指导工作中,体能训练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科学、系统”的原则[2],兼顾训练内容的趣味性、多样性,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训练计划。比如,在田径教学、足球教学等传统体育项目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新元素,如街舞、武术,丰富体能训练内容,可带给学生新奇的参与体验[3]。或者引入地方的民俗游戏,如此可在渗透传统文化的同时创新体能训练内容,拓展了教学空间。比如,对于即将面临中考的初三学生,他们的特点就是学业压力比较大,体能训练内容一方面还具备提高学生体能水平的功能,另一方面还应该具备缓解压力的功能。因此,如上所述,要兼顾体能训练内容的趣味性、娱乐性、多样性,避免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四、结语
体能训练是各阶段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能训练效果关系着学生的体能水平。初中体育课堂中体能训练指导效果一直不理想,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尝试推进体能训练的改革,转变以往的体能训练观念,科学选择体能训练内容,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引导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本研究结合初中体育课堂体能训练活动组织需求,从激发学生体能训练兴趣、指导学生掌握体能训练方法、合理选择体能训练内容三个角度出发,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指导策略,旨在全面提高初中生的体能水平。
参考文献:
[1]于成龙,胡凡香.对初中篮球体能训练中核心力量训练趋势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7):11-12.
[2]康翠峰.快乐教学法在初中体育篮球体能训练中的应用[J].田径,2019(04):29.
[3]顧银凤.浅议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7):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