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鲁斯特的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自传入国内以来,便以其新颖的叙述方式吸引者国内众多专家和学者,为了让国内普通读者也能欣赏其佳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内15位译者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合译的中文版本横空出世,在国内引起了一股普鲁斯特热,但因译者不同的风格和翻译观念,此版译著在不同层面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使得人们对普鲁斯特的写作手法以及哲学内涵似乎有所误解,因此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译者周克希先生以及徐和瑾先生,先后不约而同的进入独译的尝试,因《追忆》篇幅巨长,周克希先生在译完其中几部之后,暂时歇笔,而徐和瑾先生在译完其中几部之后,也已先逝。本文试图从两位学者已出版独译的中文版出发,在深刻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书中人名的翻译来看两位学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
关键词:追忆似水年华;叙述视角;人名翻译
一、对于叙述者视角转变的翻译
普氏长句再现了普鲁斯特的意识过程,其内容与结构和句法完美结合。此外,读者在其长句中可以注意到叙述者视角的变化。在他复杂的长句中人物形象也呈现出差距,而这些前后矛盾和差距也有助于刻画作品中人物的真实性。
下面这个片段便是很好的例证:
Swann avait toujours eu ce go?t particulier daimer à retrouver dans la peinture des ma?tres...la cassure du nez, la pénétration du regard, la congestion des paupières du docteur du Boulbon.
斯万向来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喜欢在大师的画作里找到周围显示生活中人们的一般特征, 而且找到不同于共性的地方, 那些我们所认识的脸的个性化的特征:于是, 在安托尼奥·里佐雕塑的一尊洛雷当总督像上,高颧骨、歪眉毛,整张脸都跟斯万的马车夫雷米像的不能再像;在吉兰达约的一幅油画里, 有德·帕朗西先生的鼻子; 在丁托列托的一幅肖像畫上,则有布尔邦大夫脸上伸进腮帮子的那髯须,那个塌鼻梁, 那种咄咄逼人的目光和充血的眼睑。(周克希版本)
斯万一直有一种特殊的爱好, 即喜欢在大师们的画作中, 不仅找到我们周围现实的一般特点,而且找到看来是非同寻常的特点,即我们熟悉的那些脸上具有个性的特点:例如,在安托尼奥·里佐雕塑的威尼斯督治洛雷达诺的胸像上, 发现高颧骨和斜眉毛跟他的马车夫雷米极为相像,在吉兰达约的画上看到有德·帕朗西先生的鼻子;在丁托列托的一幅肖像画上,看到布尔邦大夫肥胖的脸颊上初生的颊髯、钩状的鼻子,锐利的目光和充血的眼睑。(徐和瑾版本)
以第三人称创作的《斯万的爱情》中,普鲁斯特改变了叙述者的视角。首先,读者可以看到斯万的爱情故事发生在叙述者出生之前,但斯万的爱情故事却是以叙述者的口吻讲述。我们很难想象叙述者在讲述故事时能完全置身事外,因此,斯万的爱情或多或少带有叙述者对爱情的看法。读者首先注意到了叙述者名称的变化,即由主语人称代词“我们”和人物斯万讲述。在《叙述话语》中,热内特分析了自由间接话可能会导致混淆“发表的演讲和里面的演讲”。像福楼拜一样,他从这种模糊性中汲取灵感,这使他能够自言自语言语,在没有完全妥协或相当无辜的情况下,这个习语既令人作呕又令人着迷,这是语言的另外一种魔力。
二、人名翻译的作用
在此段选段中,情况更复杂,因为叙述者是第三人称,但最后,叙述焦点转变为“我们”,第一人称复数将读者带入叙述中。在这里焦点改变了。另一方面,叙述者试图让读者认为这个观点是真实的不掺杂任何其他叙述者色彩,同时强调了斯万在艺术鉴赏方面的才能。此外,我们注意到许多大师的名字出现。和Lorédan一样,通过分析这些名字的功能,我们发现没有这些名字,我们就不会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和角色形象,例如Rémi。为了进一步探索两位译者所使用的翻译手段的不同,将从以下方面对比中文版本。
第一是对于“nous”视角的改变,两位译者对其翻译做了相应的调整。这里的“我们”是指从第三人称到第一人称。在两个中文版本中都保留了法语原文的意思即“nous”,最贴切的展现了视角的变化。第二,原文中的大师名称的列举,在此是对斯万艺术天分的侧面描绘,因为他不仅对大师的名字了解,而且了解其作品的内涵,因此在做此项工作时,不可只音译其名称,而且要给予这些名人以解释,深入研究文中提到的人名以及起源。这是补译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通常是以加脚注的方式进行补充翻译,其实在普通读者面前,面对历史和文化的差异,译者有时不得不以牺牲阅读的流畅性为代价来阐明阻断读者阅读的陌生词汇。两位译者选择的方式都是以加注的方式解释说明,从侧面反应了读者与译者,译者与原作者三者之间的关系,翻译有限度,翻译也可以进行再创造,但是前提是不破坏原文的思想,句子的结构和句子的流畅性等方面,翻译普鲁斯特的巨著不仅要翻译其巨著的基本意思,更要尽可能的表达其特殊的叙述方式,在关于人名翻译的实践中,两位译者都做到了。
参考文献
(1)马赛尔·普鲁斯特.《在斯万家那边》[M].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88:13.
(2)周克希.《追忆似水年华》[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4:248。
(3)徐和瑾.《追忆似水年华》[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221。
(4)热奈特.《叙述话语》[M].巴黎:子夜出版社,1983:116。
作者简介:郑真真(1992-),女,汉族,籍贯:山东省东营市,硕士研究生,助教,单位:潍坊学院,研究方向:法国文学与比较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