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10-30 21:20刘彦利
学周刊 2021年32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数学教学初中

刘彦利

摘 要:在任何一个学段中,数学学科都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主要学习内容,而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学习节点,对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发挥着重要作用。若想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必须突破原有的数学教学模式,运用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促使学生更为主动地思考学习内容,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数学应用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2-01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2.065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需要学生提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初中生发展的需求,问题导学法应运而生。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本文的研究内容是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对其进行引导[1]。疑问是学生产生好奇心的主要来源,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课程导入是数学教学的首要环节。问题导学法与课堂导入的有效结合可以在教学初始阶段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使学生在好奇心的推动下自主思考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了问题,就已经完成了导学法的第一步。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将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可以将问题作为思考线索,把教材作为依据以此开展分析,并将挖掘其中的重点内容,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具体掌握。此外,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面還不够宽泛,因此导致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会降低思考效率,而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为学生明确思考方向,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思考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注意不应将答案透漏给学生,而是以循循善诱的方式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使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通过问题导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思考能力。

二、设计问题情境教会学生思考方法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是通过问题来驱动数学教学,以问题揭露数学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教授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引导学生自学求知的一种教学方法[2]。利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问题自然是其中的重点。问题的提出方式、质量以及数量都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在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通常在特定的情境下,会凸显问题的目的性,也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教师可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将教材中的某一个数学概念编辑成一个贴近生活的事件,以此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情感,也可以使学生在情境中寻找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利用问题导学法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需要考虑的是问题的难度以及提问的顺序。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因此教师也应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为学生设计符合学生思维模式的数学问题。教师设计的数学问题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问题难度要合理,难、易问题都应涉及。对于难度较强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在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和讨论得出答案后,帮助学生对得到的答案进行归纳和概括。其次问题的数量要合理。问题导学法强调的是学生思考的程度,而非是思考的数量,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保证问题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要保证问题具备启发性,使得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对数学核心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三、设计生活化问题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计生活化问题,将原本纯粹的数学概念通过生活背景对学生进行呈现,可以使抽象性较强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并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确保学生对数学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为此,在采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在设计生活化问题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够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也可以将具备实践性的生活情境与生活问题结合在一起,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实物还原生活情境,让学生融入生活情境之中,然后结合生活情境设计数学思考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产生置身于其中的想法,思考的兴趣和动力也会更强,有利于学生去理解数学知识,使得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这也能够让学生发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性,引起学生对数学的重视,使得数学教学效果变得更加的有效,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将问题导学与课前预习紧密结合

预习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初中数学难度开始增加,学习任务也开始增加,但是教学时间并没有改变,因此更加凸显出预习的重要性。将问题导学法与课前预习相结合,提高预习质量,培养预习习惯,使得学生在预习时就能够对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增加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围绕数学教学重难点设计一系列预习问题,做好预习检查工作,让学生重视数学预习内容,课下时间的充足利用,课上时间学生学习的压力就会有所减轻而且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方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预习环节为学生设计问题应遵循梯度问题模式。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已经存在一定差距,而统一化的问题势必会导致学优生不够学,学困生学不会。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将问题设计为三个不同模式:A类问题针对学优生、B类问题针对大众生、C类问题针对学困生,以此确保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对数学问题进行预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并尝试将问题进行自主回答,并在课堂上进行问题共享。教师可以将不同层面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分别将不同层面中具有典型性的内容作为重点内容在班级进行详细讲解,并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理解,以此达到问题引导式预习的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数学教学初中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