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失真现象及对策研究

2021-10-29 02:21李笑笑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失真习作教学策略

李笑笑

内容摘要:习作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习作不但能反映出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更是衡量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目前小学生习作的失真现状十分严峻,这不仅影响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更影响学生诚实品质的形成,而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多。鉴于此,笔者研究习作教学中的失真现象,希望能为消除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习作教学 失真 策略

本文在对小学习作失真现状进行剖析的基础上,针对习作教学中出现的失真问题,从习作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素材积累以及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因素等这几个方面查找原因,试图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习作教学概述

(一)习作教学的地位

首先,在基础教育阶段中,习作的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突出语文这一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在此过程中传达了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態度和价值观。因此,习作能力作为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其意义和地位十分重大。

其次,习作是学生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式,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能反映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强调作文的真实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说实话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真实做人,表里如一。

最后,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育中的一部分,它在学生个体的写作能力的培养阶段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二)习作教学的要求

从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的目标来看,对习作的内容到习作方法和情感态度进行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作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成果,学生的习作应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情感真实。要从文字中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真心话,不说假话,能够真实地写作,并且能从生活实际出发,取材于生活周围的事物,在叙述真人真事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和体会。

(2)内容丰富。在内容上要尽量充实丰富,要能够有话可写、有感可发,在丰富习作本身内容的基础上,能加以修改、整合,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感染力。

(3)表达流畅。要求小学生能做到表达通顺、流利,能注意用词的准确性,明确地表达句子传达的意思,使整篇文章读起来通畅无阻。

二.习作失真现象及判定标准

(一)习作失真的现象

表现一:文章内容千篇一律,缺乏真实情感体验。

表现二:缺乏真情流露,抓不住重点描述对象。

(二)习作真实的内涵

习作真实指的是习作的内容以记录和描述真实的生活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表达真实的感情。本文的习作内容真实仅要求记实作文,要求学生能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情感。因此,本文所说的习作真实不同于文学创作活动,习作作为文学创作的基础阶段,只能如实描述和记录,不能虚构。

(三)习作真实的理论基础

关于习作的真实的理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叶圣陶的“求诚”理论

叶圣陶先生的“诚”主要从文章内容的真诚和作者抒发的情感的真诚这两方面作出要求,希望所写的内容符合生活的实际,写作素材更加真实可信、有一定的意义与内涵,还要以真诚的态度和人格为基础,让习作真正地反映学生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用笔说出他们埋藏心底的话。

2、《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真实的具体要求

随着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教育部对这部教学大纲的不断修订中,依旧可以看出在作文教学方面,仍旧强调“内容要真实具体”,“有真情实感”,“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这贯穿于以往教学大纲中,根深蒂固,不曾动摇和改变。

(四)判定习作失真的标准

课程标准中将小学生的习作分为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两类,而本文中所指的习作失真问题主要是存在于记实作文中。记实作文要求素材和情感的真实,要求所写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一致,习作中的情意与心中想法和感受一致,因而记实作文不能像想象作文那样虚构和想象。

三.习作失真现状的分析

(一)习作教学任务、教育体制和社会方面的问题分析

1、习作教学本身难度高

由于学生掌握的汉字的数量不多,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和周围的人缺乏一定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习作教学是一种书面语言,有一定的规范性,这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造就了教学任务的艰巨性。

2、教育体制方面的问题

为了应付应试教育,在小学生初步学习习作时,教师就训练学生在写记叙文时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来写作。此外,陈旧的作文题目,反复的写,同样的内容就像是一盘吃剩的饭被反复的炒,愈加没有滋味。可是依旧这样的陈旧的习作题目和习作训练模式既符合考试要求,也达到训练学生习作的目的,却忽视了正是因为这种模式束缚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扼杀了学生的习作兴趣,磨灭了习作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3、社会方面的问题

家长们普遍重视孩子的数学,帮孩子报奥数班,忽视了孩子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平时不注重积累,这也增加了习作教学的难度,现代社会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的便捷与舒适,像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带来的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冲击和刺激,也给依靠静心细品的语言文字的学习设定了难关。

(二)习作教学中教师指导的问题分析

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写记实作文,而记实作文的本质就是真实。习作教学初期往往只是注重训练学生的记实作文的写作模式,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真实。习作是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运用和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能用文字记录真实的生活,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才是习作的根本目的。可是,教师往往过分强调习作形式的技巧和语言的精妙,事情的生动曲折,束缚了小学生灵性的抒发和情感的表达,形成了固有的、僵化的写作模式。

(三)小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1、习作语言表达问题

语言是支撑着习作的基本框架,还是衡量习作优劣的重要标准。错字频繁出现、语句不通顺,这样的作文连最起码的表达流畅都做不到,更不提语言优美,描写生动有趣了。

2、习作内容不够丰富

有一小部分的学生摆脱不了内容简单空洞的毛病,只是平淡描述,没有精美的语言和丝毫游玩的乐趣。这样的习作虽是真实,却缺乏情感流露,平时没有细心观察、留意,没有积累素材,习作没有丰富的材料支撑着自然显得单薄无力。

3、习作模式化,抄袭、套话的现象严峻

由于习作教学本身的难度高,教师为了教学效率而训练学生习作模式,学生乐于接受写作的模式,模仿书中的范文或是课外参考书的例文来完成习作训练,从而形成习作的模式化和抄袭现象的出现。

四.改变习作失真现象的策略

(一)转变习作教学观念,树立“求真”作文观

1、摆脱应试的束缚,呼唤习作中人的回归

作文的生命和魅力正是因为内容的真实坦率和情感的真挚,没有这两样,即使用再多的优美词句和写作技巧堆砌文章也只是没有生机与活力的花,永远散发不出鲜花的清香。教师作为引导者,要摆脱应试的束缚,要充分认识到习作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转变习作教学的教学理念,明确以人为中心的观念,突破习作教学的难题,开辟习作教学的新路。

2、鼓励习作中独特个性,追求习作的真情实感

习作的生命力就在于具有独特个性,习作中的独特个性意味着小学生对人事景物有着自己独有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写出彰显自己个性的习作,学生发挥个性特长才能摆脱盲目模仿的道路,施展出自己的习作亮点。

(二)构建新型习作指导体系,为真实作文铺路

1、创设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就要想方设法创设写作情境,讓学生在情景中感受被忽视的生活细节,重新拾起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带着热情去学习和思考。

2、先写后导,作文对话

提倡“先写后导”的指导方式,针对作文题目,学生可以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可以从哪些角度和内容来写,教师相机指导,然后再完成习文。

(三)发现生活,引导学生储备写作素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是雕塑家罗丹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提醒我们发现是必不可少的,习作教学更是如此,带着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自然,发现社会,发现生活,发现自我,然后不断丰富小学生的习作素材。要想让学生发现生活,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生活实际与习作教学相结合,以习作教学的需要为出发点,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习作素材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活动。

面对《语文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加快,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要能适应社会提出的学生素质的要求,同时,教师要转变以往的陈旧的习作教学观念,构建新型的习作指导体系,创设习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相机指导学生写作时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在平时生活中储备习作素材,为习作打下基础。教师对于学生的习作成果要在班级里建立“读者群”,形成多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对话中不断修改习作,鼓励学生在作文里张扬独特的个性,不断去发现生活、发现自我,最终表现真实的自我,真实的生活,表达真实的情感,以至于消除习作中出现的失真现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叶圣陶:作文论,叶圣陶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81页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金地自在城小学)

猜你喜欢
失真习作教学策略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数据时代下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思考
数据时代下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思考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其解决对策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