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红楼梦》三十九回中的巧书笔法

2021-10-29 00:58赵晗啸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聊斋志异红楼梦

赵晗啸

内容摘要:“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中的“巧书”难以道明,真假莫能分辨。本文从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中的奇巧故事出发,通过对比“宝玉寻茗玉”与《聊斋志异》中“王子服寻婴宁”的同类桥段,串联分析二者的异同点,论证《红楼梦》中“巧书”不落窠臼的独特意味;进而深度挖掘《红楼梦》的人物映衬、意象叙事、象征隐喻等写作手法,及其对于贾宝玉的形塑作用。由此以期对红学研究有所补益。

关键词:《红楼梦》 《聊斋志异》 巧书 人物形塑 红学研究

笔者在阅读《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的过程中,为刘姥姥信口编造的茗玉孤魂抽柴取暖的故事所感怀,联想至《聊斋志异》中<婴宁>一篇,王子服亦是听得表兄编造的地址,翻山越岭觅得心上人婴宁的住处。茗玉和婴宁的住址乃至存在,本身就具备模糊的神秘色彩,然而贾宝玉和王子服听信旁人谎言去寻觅心中牵挂,最终都各得其所,找到了对应的实物。此番文心巧思,不禁令人赞叹!

一.“巧书”之思:“宝玉寻茗玉”与“王子服寻婴宁”文本对照研究

行文之初,我们不妨先摘录出两部作品之片段。

“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那有个坐着的空儿,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就像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我爬着窗户眼儿一瞧,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

……

“也并不是客人,所以说来奇怪。寿星当个什么人?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

……

宝玉且忙着问刘姥姥:“那女孩儿大雪地作什么抽柴草?倘或冻出病来呢?”

……

一时散了,背地里宝玉拉了刘姥姥,细问那女孩儿是谁.刘姥姥只得编了告诉他道:“那原是我们庄北沿地埂子上有一个小祠堂里供的,不是神佛,当先有个什么老爷。”

……

“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宝玉听了,跌足叹惜,又问后来怎么样。刘姥姥道:“因为老爷太太思念不尽,便盖了这祠堂,塑了这茗玉小姐的像,派了人烧香拨火.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没了,庙也烂了,那个像就成了精。”

……

宝玉又问他地名庄名,来往远近,坐落何方.刘姥姥便顺口胡诌了出来。

宝玉信以为真,回至房中,盘算了一夜.次日一早,便出来给了茗烟几百钱,按着刘姥姥说的方向地名,着茗烟去先踏看明白。

……

宝玉忙道:“可有庙了?"茗烟笑道:“爷听的不明白,叫我好找.那地名座落不似爷说的一样,所以找了一日,找到东北上田埂子上才有一个破庙。”宝玉听说,喜的眉开眼笑,忙说道:“刘姥姥有年纪的人,一时错记了也是有的。你且说你见的。”茗烟道:“那庙门却倒是朝南开,也是稀破的。我找的正沒好气,一见这个,我说‘可好了,连忙进去.一看泥胎,唬的我跑出来了,活似真的一般。”宝玉喜的笑道:“他能变化人了,自然有些生气。"茗烟拍手道:“那里有什么女孩儿,竟是一位青脸红发的瘟神爷。”

(《红楼梦》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刘姥姥本是信口一说,期望博得贾母及众人一笑。谁知贾宝玉一闻即“痴”,虽被打断,仍念念不忘,两次追问。刘姥姥只得编造了薄命的“茗玉”小姐的故事乃至她的庙宇“地址”。偏偏宝玉信以为真,事后遣小厮茗烟寻访故址,虽未寻得确凿的“茗玉”之庙,可谓“情理之中”,因为本就纯属虚构;但亦发现了一座供奉“青脸红发的瘟神爷”的“破庙”,实乃“意料之外”。“巧书”中见贾宝玉的“痴性”。

下文为《聊斋志异》中“王子服寻婴宁”的过程选段。

吴绐之曰:“已得之矣。我以为谁何人,乃我姑氏女,即君姨妹行,今尚待聘。虽内戚有婚姻之嫌,实告之,无不谐者。”生喜溢眉宇,问居何里。吴诡曰:“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余里。”生又付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

……

伶仃独步,无可问程,但望南山行去。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绿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意是园亭,不敢遽入。回顾对户,有巨石滑洁,因据坐少憩。俄闻墙内有女子,长呼“小荣”,其声娇细。方伫听间,一女郎由东而西,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拈花而入。审视之,即上元途中所遇也。

(《聊斋志异》之<婴宁>)

王子服对婴宁一见倾心,茶饭不思,听信兄弟吴书生的谎话,循着“西南山中,去此三十余里”的地址,往南山跋涉进发,居然真的于“丛花乱树”之中寻得了婴宁一家的住所。读罢令人不禁叹服情节之奇巧!

掩卷静思,相较于《红楼梦》里“宝玉寻茗玉”的过程与结果,贾宝玉虽感痴于茗玉的命运,但并不至于日思夜想失去理智,并未亲自寻访茗玉之庙,而最终茗烟找到的寺庙也只是差强人意的一座“破庙”。笔者看来,这是基于现实、符合贾宝玉世家公子身份的“巧书”,使得宝玉的形象立体而不失可信度。

至于蒲松龄笔下的王子服,他在追求心上人婴宁之时,便颇具超现实的魔幻意趣。同样是旁人虚构之人事,王子服亲身探访,竟可真的寻得“表妹”婴宁和“鬼母”姨妈,仿佛将“桃花源”变为欲望之真实。

二.落笔不闲,一脉相承:《红楼梦》 “宝玉寻茗玉”选段之人物形塑呼应

如前所言,贾宝玉为刘姥姥信口开河的抽柴女孩儿念念不忘,甚至真的寻得一座古庙。不难看出刘姥姥对贾宝玉“情痴”人物形象的映衬塑造作用。

此段虽仅现于三十九回,后未提及,但绝非闲笔。全书从始至终都不乏此类片段可作为同类论据。笔者整理并分析如下: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西江月

其一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毁谤!

其二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红楼梦》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红楼梦》初一开篇,便点明了“通灵宝玉”为贾宝玉赋予的与生俱来之“痴性”。比如他特立独行的“男女观”,以及评判他的两首词,外贬实褒,精妙地奠定了宝玉的人物基调。

其后,贾宝玉的若干行径都一脉相承于此。他提醒画蔷的龄官避雨,而自身淋雨不知(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椿龄划蔷痴及局外>);愧于金钏儿含冤投井而后挨打,板笞负伤仍不忘安慰关怀其妹玉钏儿(第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怜惜受气的平儿,亲自为其挑选胭脂,整理妆容(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亲访含冤病重的晴雯,为薄命丫鬟写出真情流露的祭文(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只见宝玉一声不哼,待王夫人说完了,走过来给王夫人跪下,满眼流泪,磕了三个头,说道:“母亲生我一世,我也无可答报,只有这一入场用心作了文章,好好的中个举人出来。那时太太喜欢喜欢,便是儿子一辈子的事也完了,一辈子的不好也都遮过去了。”王夫人听了,更觉伤心起来,便道:“你有这个心自然是好的,可惜你老太太不能见你的面了!”一面说,一面拉他起来。那宝玉只管跪着不肯起来,便说道:“老太太见与不见,总是知道的,喜欢的,既能知道了,喜欢了,便不见也和见了的一样。只不过隔了形质,并非隔了神气啊。”

……

此时宝钗听得早已呆了,这些话不但宝玉,便是王夫人李纨所说,句句都是不祥之兆,却又不敢认真,只得忍泪无言。宝玉走到跟前,深深的作了一个揖。众人见他行事古怪,也摸不着是怎么样,又不敢笑他。只见宝钗的眼泪直流下来。众人更是纳罕。又听宝玉说道:“姐姐,我要走了,你好生跟着太太听我的喜信儿罢。”宝钗道:“是时候了,你不必说这些唠叨话了。”宝玉道:“你倒催的我紧,我自己也知道该走了。”

……

但见宝玉嘻天哈地,大有疯傻之状,遂从此出门走了。

(《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九回<中乡魁宝玉却尘缘,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及至文末,贾宝玉在赶考之前辞别家人,句句不祥,使得“宝钗的眼泪直流下来”。究其原因,失去了通灵“宝玉”的贾宝玉,此时已是行尸走肉,怅然空荡。

由此观之,通过对比“宝玉寻茗玉”与《聊斋志异》中“王子服寻婴宁”的同类桥段,串联分析二者的异同点,可见《红楼梦》中“巧书”不落窠臼的独特意味;而从三十九回中刘姥姥讲故事,引出的对贾宝玉独特“情痴”形象的映衬,则可上下通联至他的“宝玉”。这块玉可谓全书最核心的意象,实际上象征着贾宝玉所有叛逆荒诞之“痴”性的根源。因自带“宝玉”,故唤名宝玉;失却“宝玉”,宝玉则不再(流连俗世)。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2]蒲松龄,聊斋志异[M].岳麓书社,2002.

[3]沈杏轩.基于隐喻视角的《红楼梦》语言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4]刘永良.刘姥姥对人物性格的映衬作用[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03)41-46.

[5]孙开东.生命价值失落后的痛苦灵魂——论贾宝玉形象的悲剧内涵[J].江淮论坛,2003(01)113-119.

[6]王冉冉.佛禅“本心”范畴与《红楼梦》中通靈宝玉的象征意蕴[J].明清小说研究,2014(04)82-89.

[7]俞晓红.意象叙事《红楼梦》审美阐释的独特视角——百年红学意象研究述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29-39.

[8]周芷汀.论《红楼梦》的后现代美学价值[J].中国文学研究,2005(01)62-64.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聊斋志异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聊斋志异小翠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成语连线
由对立走向友善
半部《聊斋志异》手稿去哪儿了
《聊斋志异》原典出版目录索引(1991-2007)(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