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2021-10-29 01:53黄湘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提问能力问题情境

黄湘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敢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想问;给予学生提问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能问;通过为学生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维路径,让学生会问;引导学生对提问方法进行反思,善于提问。

关键词:提问意识 提问能力 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提高学生发现、提出和评价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激发学生提问动机。

一.创设氛围,让学生敢问

只有在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心理上放松,情感上信任,思维上开放,才能放心提问。只有在师生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局面,建立了良性互动的合作机制,学生才敢于提问,教学才能有效地实施。

在引导学生自主提问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学生生成问题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相信、尊重学生的需要,体谅、理解学生的困难,创设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提问的自由和轻松。教师要营造开放的大环境,给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一)给予充足的思考时间

学生提问行为的培养,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做为保证。没有足够的时间,提问时距较短,即教师要求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提问,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一方面,学生不能进行深入思考,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另一方面,时间较短会造成学生的紧张心理,害怕提出的问题不准确,不敢提出问题,或者让学生产生懒惰心理,想濫竽充数,不想进行提问。因此,教师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有意识地让他们在认真阅读,熟悉文本的基础上,自由思考,深入理解,合作探究,提出有效地、高质量的问题。

(二)关注学生的提问心理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给予了一定的启发和引导,学生仍然不问,很大一部很原因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其原因是因为个别学生有自卑心理,对提问缺乏自信心,对自己的成功不抱希望,或因为有过失败的经历而不敢再次尝试,即使有了疑问,也不敢提问;紧张心理,因为知识能力缺乏,提不出问题,或因为害怕被同学嘲笑或遭到老师无视;逃避心理,学生认为,自己不问,总会有人问,在课堂上松散、懈怠,学习动力不足,甚至采取躲避性行为;叛逆心理,即由于师生关系紧张,学生虽有问题也不提等等心理。这些都是影响提问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提问心理,消除学生的紧张、焦虑、压抑等消极情绪,学生才能在课堂中积极思考,勇于提问。

二.引发动机,让学生想问

学习动机是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以满足某种学习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1]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起学生提问的动机,让学生想问。

(一)引入挑战机制

课堂教学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激发学生提问兴趣。一方面,是学生之间的挑战。利用学生想追赶、超越他人心理特征,通过表扬他人、采取提问竞赛等措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以激发其提问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学生与问题之间的挑战,问题的提出需要一定的难度,如果设计的问题太简单,或稍作思考就能提出,那么就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保持学习动机。应该在充分考虑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创设稍有难度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与动力。

(二)重视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起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提问策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外部强化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语言、多媒体展示、资料链接等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动机与思维。生动有趣的标题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力,使其急于了解文章的内容;简洁明了的标题反映了文章的大意主旨,有利于文本的理解;新颖奇特的标题本身就能引发学生的疑问。教师可以利用标题的特点进行预设与加工进行导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思考与质疑。课文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巨大的时代价值和深刻地文化内涵,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三)创设问题情境

在情境中产生疑难,在疑难中产生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积极思维,这是创设情境的目的。[2]学生的思考需要情境,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的注意和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启发学生的提问与质疑,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加课堂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的欲望,合理进行联想与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产生新的观点,提出新的问题。

三.关注能力,让学生能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关注学生现有能力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观察与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会问。

(一)训练表达能力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提问的重要条件之一,学生的思维需要通过言语表达,才能外化。但是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无法清楚表述,甚至阐述的问题与自己的脑中所想的完全不相吻合、词不达意,这就缺乏一定的思维方法与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表达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对能力不足的学生做针对性地提问训练,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不仅如此,教师在必要时要要做出示范,让学生通过倾听、模仿,学会用规范、明确地语言表述问题。

(二)活化文本内容

文本内容在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即是指具体的课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要充分专研、利用教材,进行文本的再创造。包括课前资料、课中连接、课后延伸,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也可以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从生活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产生共鸣,只有产生了感情的共鸣,学生对文章才会有更真切的体会和更深入的理解,提出更高质量的问题。

四.给予方法,让学生会问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关键是要为学生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维路径和提问的技巧,教会学生问题生成方法,让学生能问。

(一)教师示范提问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影响的学生的提问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特点,针对性地设计出一些问题的内容,并利用好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消化。教师如果善于质疑,善于提问,那么无形中就给学生如何思考、如何提问树立了范式。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认识和思维方式充分地向学生展示出来,外化思路,让学生也能够有迹可循,得到启发,更快更好地找到质疑提问的方法,真正起到引导和示范的作用。

(二)给予提问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意识地给予学生提问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总结提问的技巧。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焦点:在疑问处、感悟處、空白处和矛盾处,引导学生质疑;在问题焦点处质疑,进行多角度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单点提问:题目、关键词句、教学重难点等;帮助学生发现提问角度,从文本内容、写作手法、启示等角度进提问。

五.指导评价,让学生善问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提问技巧进行总结,对问题的价值进行评价,对提问方法进行反思,使学生在评价反思的过程中,掌握提出问题的技巧,学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一)运用提问策略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会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究,但是大多学生对如何提问却毫无经验,缺乏提问的技巧和策略的指导,出现无疑而问,随意提问等现象。教师在开展提问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讲究问题设计的策略,并将这种策略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之中去。让学生自由提问,并且尽可能多地提问,释放学生的思维;在提问过程中不停止提问,不讨论、评价或者回答任何问题,防止学生在提问时受到打扰思考中断或受到他人批评而退缩;坚持以问题的思维形式思考;指导学生进行实践,逐步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并进行迁移,从而能够在新的情境、文本中加以灵活运用。

(二)评价反思方法

正确、有效的评价激励着学生的提问行为。提问教学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样的:教师评价,教师可以从提问能力的角度,公正、客观地给予适当的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问题,给予鼓励,再进行正向引导;学生互评,互相讨论分析问题的价值、问题形式与内容、与问题的特点,在学生之间互相的思维碰撞下,激发出思维与创造的潜能,提高提问能力;学生自评,在独立阅读和自学中注意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自觉地分析和评价自己所提问题的质量,让学生自我评价成为一种稳定的习惯。

但是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评价,都要树立评价的标准和体系来指导与规范学生的提问行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明确评价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本论文围绕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行研究,从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动机、关注提问能力、给予提问方法和指导评价反思五个方面进行探索,逐步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提问能力,让学生从敢问、想问,向能问、会问、善问发展。本文对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提问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搜集研究资料有限,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进一步的探索,来完善正文内容。

注 释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7.

[2]胡卫平,首新,陈勇刚.中小学STEAM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04):31-39+134.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五星中学)

猜你喜欢
提问能力问题情境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初探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提问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地域手绘在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在数学建模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