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观看视角

2021-10-29 19:19卜顺晨
艺术评鉴 2021年19期
关键词:鉴赏力想象力

卜顺晨

摘要:文章从“艺术情感说”的立场出发讨论艺术活动之中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情感的视角分析艺术创作的意图,指出艺术作品情感表现的性质。浅析艺术作品在情感表现上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鉴赏力在情感表现中的作用。最后从观者的角度分析了艺术作品情感的传递性,及观者对于艺术作品最终完整性取得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情感表现与塑造  鉴赏力  传递性  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9-0165-03

情感在我们的表达和交流之中传递,即使是最不容易动怒或最不容易露出微笑的一本正经的人,也会展现自己的情感以及接收他人的情感,仅是在程度上激烈或平缓。这其中,语言是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途径。对于艺术家而言,他们的情感得以表达的重要途径是艺术作品。艺术理论之中的“情感说”可谓广为人知,艺术创作、艺术鉴赏、美感体验与审美旨趣的本身就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作品呈现后的完整性需要观众的参与,绘画需要观者、音乐需要听者,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对于其中的情感的接受是无法拒绝也无法避免的,这也正是艺术作品的强大力量对人的感染。

一、作者情感的唤醒与表现

艺术家在其艺术作品之中表现情感,但要谈起作者情感唤醒的过程与情感的表现就复杂的多。大多数人其实起初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到底有着怎样的情感,我们能够感觉到的就是心中的一团混沌,说不出也道不明的情绪,至于说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性质,其实还无法充分的意识到。只是感到这样一种情感的存在却无从说起。但当我们在开怀大笑的瞬间或在留下眼泪的那刻,我们才清楚的意识到原来我们是快乐的或是悲伤的。“开怀大笑”与“流泪”的那一刹那就是我们意识到自己情感的起点,这两个要素也是情感唤醒的契机,它让我们的情感得以释怀。如若不然,我们可能只是会一直觉得闷闷不乐,被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感扰乱正常的情绪。

有必要加以区分的是情感表现和情感描述,情感描述完全是另一回事,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艺术创作行为与非艺术创作行为的区别。在情感描述之中,对于一种情感的传递是描述性的方式。同样的情感由于唤醒的元素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也同样具有差异而且具有个性。如果我们把特殊的情感放置到一般的情感之下,传递便成了情感描述,它极大的损毁了情感的个性。在共性的传递之下,作品的差异性就被极大的消减,一件作品之中本来具有个性的情感表现在经过情感描述之后显得黯然失色。

二、呈现形式的塑造

“美好的艺术品要能被看做是艺术而不是自然,但是,它的最终形式一定要显的不受任何人为规则的束缚,就好像它是纯粹自然的产物一样。”①能在人之间普遍传递的快感并非产生于概念,而正是产生于这种不受束缚的自由带给人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我们的认识能力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合目的性的。自然只有披上艺术的外衣才能体现出它是美的,而艺术能被称为美的前提是,我们意识到它是艺术,但同时它看上去又像自然。

艺术品必然是有人为因素参与在其中,纯粹的自然之物,像山川、河流、森林之类的自然它们是美的,它们也能为欣赏它们的人带来审美快感,但不会有人称一座山为艺术品,也不会称一条溪流为艺术品。情感表现下的艺术品更吸引着我们进行审视,它主动走出来迎接我们的审视,甚至可以说到它要求我们对它们进行一番审视。如此一般的事物叔本华将其称为“非常之美”。艺术品需要一定的自然属性,在一定的把控之下表现情感,传递情感。艺术品本身(程度或多或少的)具有表现情感与传递情感的目的性,以及作者展现情感的意图。这些目的与意图需要披上自然的“外衣”,艺术家需要在创作之中如实的遵从内心去表现情感,同时也需要避免其中刻意的人类劳动的痕迹。

从反面来看,一件艺术作品在作者纯粹的制作意图和情感传递的目的性下产生,为的是作者意图的满足。这样的艺术品显然是缺乏一种创作艺术品时该具有的严肃性。“艺术品需要具有严肃性的限制,作为一种既超脱于现实又满足于现实的东西,艺术的震撼之处在于它的严肃和轻松浑然一体,正是这样的张力构成了艺术。”②纯粹是展现轻松,对艺术的呈现毫无修枝裁叶,无异于哗众取宠;这是矫揉造作的表现,这必然是对于艺术品情感表达的夸张变形与狂躁扭曲。

三、鉴赏力与情感表现的结合

从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出发点来看,拥有较为完善的鉴赏力是极为重要的。伊曼努尔·康德提出“灵感的艺术”与“美好的艺术”,灵感的艺术是艺术家纯粹以自身的情感与意志去创作作品,而如此的艺术不能冠以“美好”,涉及鉴赏与判断的艺术才可以称之为“美好的艺术”。“灵感的艺术”的确也同样是艺术,并且它是艺术家最直观的情感展现,灵感与情感的唤醒那一刻开始就原汁原味的保留并融入艺术品之中。审视当下艺术品的呈现,艺术家为追求原创性、唯一性、创新性等,在其作品之中鉴赏力的修正是缺乏的。必须承认的是如此一般的艺术品的确可以名声鹊起,但恐怕也只是名震一时。但凡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艺术史之中流传的优秀作品,无论是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必然是有鉴赏力的修正。“思想的多样性和独创性并不具有太大的必要性,相反,自由發挥的想象力与合乎规律之间的知性显得更有必要。因为不合规律的,自由散漫的想象力尽管丰富,产生的不过是胡言乱语,只有判断力才具有与知性协调一致的能力。”③鉴赏力和判断力一样,是对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之时的修正,它把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不协调因素毫不犹豫的裁剪掉,对艺术创作的方向与目标加以匡正与指引,使得艺术家在疯狂的灵感之下的复杂的活动变得清晰有序。在灵感与判断之间发生冲突之时,我们无疑是要求其中一方要做出一定的牺牲,那这一方将会是灵感。艺术才能成为“美好的艺术”而立足长远。

四、可传递的情感

我们在审视艺术品的第一刹那间,只要我们拥有健全的感知器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我们就能感受到作品之中的情感。就如同一个人带着故事向我们走来,即便是情感最微弱的作品或将感性因素隐藏最深的人也能感受到哪怕那么一瞬的情愫。就像我们开头所说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就像是人的语言、交流的手段。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呈现在观众的视野之中,犹如一阵风,也许观众并不处于同一时代中,历史背景也完全不同,所在的地域也是相隔千山万水,但这件优秀的艺术品都可以将这阵风吹入观众的心中产生交流与共鸣。作者也得以与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受众进行交流。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说,艺术活动基于这样的一个事实:一个人通过听觉或视觉感受到他人情感的表达,这个人便可以体会到表达情感的人所经历的相同的情感。这一点可能便是作者通过艺术品的创作为受众带来的感同身受。电影艺术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榜样式的存在,它为观者呈现出的往往是真实的画面、曲折的情节与直击心灵的情感,以及许多系列电影带给观者的情怀。观看一部悲剧式的电影如有一种我们跟着其中的主角一起走了一遭的感觉,其中的角色(尤其是主角)所遭遇的磨难、曲折、分离等不幸的事情让观者也随之情绪变得低落或落下泪水。这种情感不仅仅存在于电影之中,它同时也唤醒了观者类似的情感。“唤起心中曾体验过的情感,然后借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语言表达出形象,使他人也能体验到相同的情感——这便是艺术活动。”④艺术是一种人类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一个人有意识地通过某些外在的标志向他人传达自己体验过的情感,并且他人被这些情感感染,也体验着这些情感。

五、想象与经历对于场景的再现

艺术品从起初的创作开端到其完整的呈现,它的统一不在其起源地,而是在目的地。艺术品的情感传递的落脚点就在观者脑海的想象之中(谓之作品完整的目的地)。艺术品自身的情感与其故事性是一方面,当它传递至观者,在观者的脑海中映射出画面之时,观者脑海中的情感和故事的呈现与作品之中的其实是相迥异的。

有一项需要我们加以区分的是,依靠想象去想象和依靠经历去想象是不同的。依靠想象去想象是自我意识的塑造,是一种创造。更直白的说,想象出的场景并不完全是真实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诗人与白日梦的关系》之提到:利用现在的事件、仿照过去的模式来构筑将来的场景。其中所指的就是想象,或者说是幻想以及愿望。对于创作的艺术家来说,其作品就可能是一种对于未来的构筑,这种构筑就是利用现在的事件,并受到过去的模式的影响。在当前的艺术作品之中反映的就是作者的情感与渴望。作者的感情不见得一定是在创作之中唤醒,如果他早就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情感,作品只是表现情感的一种容器,那么他的情感便是来自过去,在过去的一种经历之中。但如果我们将这一观点运用在观者身上便会大有不同,通过过去、现在、将来的联系来审视一些物品,但不一定是艺术品会有怎么样的情况。如果审美对象是艺术品,观者借用经验的想象,一首曲子或一张画,如果这件艺术品引发一定观者的情感之后,观者进行的想象不是创造性的而是曾经的经历的再现。那么经历之中的情感会加强审视艺术品的情感,比如一首悲伤的音乐,聆听的人依此想到了自己悲伤的过往,并流下了泪水。这就是典型的经验的想象,在艺术品的感染下,观者心里的情感因素是会被增强的。但是在审视一些非艺术品之时就会有所不同。比如一把椅子或一张桌子,一个人忽然看到了家里的一把椅子时,经验的想象开始发挥作用:他的祖母去世之前每次都坐在这把椅子上用餐,而现在他的祖母已经不在了,并且在未来他自己的人生旅途之中,他的祖母也无法再陪伴他。这就是在现在的物件之中受到过去事件的影响对将来的幻想。一把椅子并不是一件艺术品,它并无法向审视它的人带来情感的冲击,可是在观者经验的想象下,这把椅子为他传递了情感。但我们能说这把椅子是一件艺术品吗?当然不行。尽管我们在前文中提到观者主观去判断一件物品是否是一件艺术品之时将情感是作为非常重要的判断条件,它清晰但是并不足够明确。但从另一点来看,如果一件物品能向我们传递情感,但情感并不来自创作者的情感表现或美感制作,而是来自观者的经验的想象,那我们是不能把这件物品定义为艺术品的。

艺术品的“情感说”屡见不鲜,许多大师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有涉及并且对此也表示认同。将艺术品置于极高的境地并不是非常合理的,艺术作品本身就是由个体“人”创作的,同样它的欣赏者依然要回归到“人”这个目的地。艺术作品之中的情感我们是无法抵制的,尽管不断的有艺术史学家、评论家等提出要纯粹的、无利害的、公正的审视艺术作品,不能过于依靠情感或者个人的美感体验与口味作为依据。但艺术品的创作、艺术品的呈现与观者对艺术品的审视,它终究不是一场官司来要求我们进行理性判断。艺术的过程充满着主观的体验过程,也许我们在对其进行价值的裁定时,像国家艺术基金委员会要判断哪些艺术项目值得资金的支持与奖励、评论家要给艺术作品正确客观的评价、艺术史学家与研究者要判断哪些艺术品具有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时,要做到无利害,不抱任何强烈的个人情感因素及偏见地去进行理性的鉴赏。可当我们不带任何工作性质、宗教性质等外界因素去审视艺术品时,艺术品传递给我们的第一感觉与印象便是与情感相关,抵抗这种情感无异于拒绝交流,去感受它、体会它、在脑海中构筑艺术品欣赏主体的第二现实,才能真正领略艺术作品并做到审视艺术最终的完整。

参考文献:

[1]Thomas E.Wartenberg著.什么是藝术[M].李奉栖等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2]伊曼努尔·康德著.判断力批判[M].韦卓民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亚瑟·叔本华著.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弗洛伊德文集[M].孙名之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

猜你喜欢
鉴赏力想象力
Fun with Leaves看!我们都是树叶变的!
Monet Talks
想象力
浅谈如何搞好小学美术教学
基于国画教学中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努力培养审美能力
论心理素质在扬琴演奏中的培养
奏响音乐教学的和谐之音
浅谈如何培养美术鉴赏力和提升审美观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