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游戏对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

2021-10-28 16:05陈颐清陆莉萍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陈颐清 陆莉萍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测试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实验组30名学龄前儿童实施为期一学年的运动游戏干预,对实验对象的体力活动进行追踪测试,结果如下:1、前测学龄前儿童每天MVPA(中高强度体力活动)都达到标准的学龄前儿童很少,其中男生占较大比例;周末静坐时间减少,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都比工作日大,整体时间上男女生差别不大;对照组男生体力活动情况优于实验组;2、后测实验组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明显增长,每小时的步数以及不同体力活动水平的差异达到了高度显著性水平,高强度体力活动比例略有上升。学龄前儿童在工作日体力活动水平变化要稍大于周末,男生中等和中高等体力活动变化要大于女生;3、实验后,对照组学龄前儿童在低强度体力活动中下降明显,静坐时间增加显著。男生较女生体力活动水平下降更多,男生中低强度体力活动下降主要在周末;女生工作日低强度体力活动减少较多,每小时高强度体力活动比例稍有增加。结论:运动游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龄前儿童的运动量和体力活动水平,对学龄前儿童周末体力活动的影响比工作日要稍大,尤其是静坐时间的减少和中等强度、中高等强度体力活动的增加。

关键词:运动游戏;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

1前言

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和特殊的领域[1],学龄前儿童期身体发育和智力水平最容易发生变化的阶段,[2]会直接影响其生长和发展的过程,学龄前儿童除了对规则和知识进行不断的学习外,理解和体验更必不可少,教育和互动缺一不可。如今科技发展高度集中自动化,电子产品和代步工具等增加、家人对学龄前儿童过分保护使得学龄前儿童的体力活动不断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加大。运动游戏不仅可以改善学龄前儿童体质,还可以在游戏情境中重塑学龄前儿童的价值观,培养团队合作、互帮互助等良好品德;[3]是培养学龄前儿童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对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意义。[4]在课程时间、常规要求以及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方面更能为幼小衔接打下基础[5]。“运动游戏”淡化了“体育游戏”中的规则意识和竞技色彩[6],更加注重在虚拟场景中,学龄前儿童探索的机会和创造能力以及团队交流协作的意识。

台湾国立体育大学的黄永宽教授认为,运动游戏是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施予有趣的身体运动游戏,达到教育为目的的教学过程。[3]

本研究通过一学年的跟踪,调查学龄前儿童实验前后每小时体力活动现状及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论证运动游戏对改善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水平的积极影响。

2研究對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运动游戏对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上海市安琪儿学龄前儿童园的30名学龄前儿童、国和二村学龄前儿童园30名学龄前儿童为实验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文主要以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运动游戏(体育游戏)、体力活动等为关键字,通过各种期刊网站、书籍、网站等方式查询相关资料,筛选出具有直接引用和参考价值的文章,归纳总结并提出初步研究假设,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2.2.2实验研究法

实验设计

在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学龄前儿童进行体力活动测试,收集实验前的原始数据作为对比资料。

把设计好的运动游戏课程内容作为实验班的教材,上课的时间根据学龄前儿童园体育课表安排,实验组学龄前儿童园每周的周二、周四的活动课用运动游戏课程替换传统的运动游戏课程;对照组的还是原本学龄前儿童园的活动课安排,即按照学龄前儿童园本身的教学计划进行。

在每月安排一次运动量测试,及时调整学龄前儿童的运动负荷,尽量控制学龄前儿童的运动量能达到要求。

在实验结束后,收集实验后数据,与实验前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运动游戏课程,分为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每一学期设有15周课程,每周两次,每次课程35~40分钟。

课程特点

1.目前中国学龄前儿童的体育活动课设计比较单一且具有计划性,学龄前儿童的活动情景不充分甚至没有,本次实验改变以往单一的“放羊式”活动方式,采取运动游戏的形式,增添学龄前儿童在活动中的乐趣。

2.目前学龄前儿童的体育活动课在教学氛围上,忽视了体验情趣,教师参与过多;[7]故本次实验中的运动游戏课程充分体现了学龄前儿童主体性原则,教师故事引导示范,使学龄前儿童作为故事中的一员,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寓教于乐。

3.在游戏的设计过程中,不仅增加了可以多种发展学龄前儿童体质的动作,更增加了富有“团体性”意识的活动方式,使学龄前儿童对团队有初步认识;使学龄前儿童喜爱集体活动从而增加学龄前儿童与人相处和沟通的能力。

4.本课程采用音乐与运动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学龄前儿童参与运动的兴趣,提高学龄前儿童的运动激情,进而提高学龄前儿童的运动量。

5.本次运动游戏的课程本着个人-多人-集体的循序渐进原则,使学龄前儿童由全身性的运动逐渐过渡到身体各部位,尽量活动到学龄前儿童的每块肌肉,力求全身肌肉的均衡发展。

2.2.3测试法

测试方法:两组受试者佩戴Actigraph GT3X于右侧髋部[8]。学龄前儿童需连续佩戴7天,7天中至少3天有效,工作日2天,周末1天,每天佩戴有效时间为6个小时以上[9],1h中有连续20min无数据则无效[10]。设定加速度计每15s采集一次数据,中高强度界值设定为420 counts/15s和842counts/15s[11]。在测试的过程中,适时给予家长们短信提醒[12]。每次测试完毕后,及时分析数据,对不合格数据尽快安排补测。

2.2.4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Excel进行整理,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统计学方法主要为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设定:0.01

3结果与分析

3.1实验前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情况分析

根据《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实验前学龄前儿童工作日和周末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to-vigorousphysical activity ,MVPA)均值达到了每天累计60min 的标准。但个体而言,每天达到此运动量和强度的学龄前儿童仅占16.7%,男生占每天达到运动量学龄前儿童的70%。

3.1.1学龄前儿童不同时间性别体力活动水平对比分析

对实验前学龄前儿童周末以及工作日体力活动情况进行对比,可发现:周末学龄前儿童佩戴加速度计的有效时间(Time,单位h)少于工作日,但P值为0.112,小于0.05,未构成显著性差异。学龄前儿童周末的PA情况与工作日相比,静坐(Sedentary behavior,单位min)时间明显减少,每小时活动的步数(Step/h)增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MPA,单位min)时间和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单位min)时间也要明显高于平常日,特别是MPA,呈现了高度显著性差异;周末学龄前儿童的低强度体力活动(Light-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LPA,单位min)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Vigorous-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VPA,单位min)稍多于工作日,但P>0.05,无显著性差异。周末的PA水平要明显大于工作日,此研究结果与Metcalf B S的研究[13]相似。

将学龄前儿童周六以及周日体力活动数据进行对比时,学龄前儿童的体力活动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对男生女生的体力活动情况进行对比,数据显示各指标亦无明显不同。

3.1.2实验组与对照组体力活动情况对比

因加速度计测定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的有效时间不同,为了进一步缩小数据对比间的误差,在分析时,我们将采用Step/h、LPA/h、MPA/h、VPA/h以及MVPA/h的方式来尽量减少误差,分别代表着两组每小时的活动步数和每小时不同体力活动强度所占的百分比进行计算。

将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工作日以及周末体力活动进行比较,两组最大的差别在于Sedentary/h和MPA/h。对照组周末平均Sedentary/h要明显小于实验组,每小时MPA和MVPA比例优于实验组。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龄前儿童男女PA情况的对比,发现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对照组男生的PA水平稍好,女生差别不大。

3.2实验后对照组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变化与分析

为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我们将以有效时间内,学龄前儿童每小时行走步数和不同体力活动水平的比例来进行比较,表现形式为Step/h(每小时行走的步数)、Sedentary/h(每小时静坐时间比例)、LPA/h(每小时低强度体力活动比例)、MPA/h(每小时高强度体力活动比例)、MVPA/h(每小时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比例)。

经过对照组前后测PA水平的对比,我们发现无论是周末还是工作日,学龄前儿童的LPA/h都呈现高度显著性下降的趋势,VPA/h上升,但周末变化不显著。周末Sedentary/h比例增多,较之前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Step/h以及MPA比例也都下降,较之前有显著性差异。

工作日中,虽然对照组学龄前儿童MVPA/h比例稍有增加,但并未构成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学龄前儿童的PA水平整体呈下滑趋势。

对照组男生较一学年前,单位时间的运动量减少明显,PA水平下降显著,体力活动产生较大差异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周末男生的运动量减少,PA水平下降,Sedentary/h比例增加显著,LPA/h和MPA/h比例下降明显,LPA/h较之前有高度显著性的差异。

对照组女生工作日PA情况变化显著,Sedentary/h比例增加了3.6%,LPA/h减少了4.3%,两者较之前都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而VPA/h的比例较之前提高了0.6%,有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无论是周末还是周日,对照组学龄前儿童LPA/h比例明显减少,静坐时间增加显著。男生PA水平较女生下降比例更多,且周末变化较大。男生中低强度体力活动下降明显,女生工作日PA变化较大,VPA/h增加显著。

3.3实验组与对照组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变化的对比分析

将实验组每小时体力活动比例变化值与对照组的体力活动比例变化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此来分析运动游戏对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

对照组与实验组在活动量上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周末与工作日每小时比对照组多走的步数相差不大,平均每小时多走319步,而且具有高度显著性的差异,工作日学龄前儿童行走的步数更是具有极度显著性的差异。所以运动游戏对提高学龄前儿童的运动量具有显著性的作用。

一学年的运动游戏干预对学龄前儿童的PA水平有明显的改进作用。将两组学龄前儿童每小时不同强度PA的比例变化进行对比,学龄前儿童Sedentary/h减少了6.31%,LPA/h和MPA/h分别比原来增加了4.54%和1.44%,且都與对照组有高度显著性的差异。MVPA/h增加1.74%,较对照组有显著性的差异。实验后测PA数据显示,对照组每天MVPA达到1h的人数提高了10%,而实验组略胜一筹,人数提高了13.33%。

对前后测工作日和周末PA强度均值差进行比较,运动游戏对学龄前儿童体力PA比例变化的影响是显著的,显而易见的。实验组学龄前儿童的PA水平整体较高,且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实验组与对照组男生PA水平比例变化值相比,实验组男生变化较大,Sedentary/h减少,其余强度的PA增加,而对照组男生Sedentary/h的比例升高,除VPA/h和工作日MVPA/h稍有改善外,其余指标均呈负增长模式。除VPA/h外,实验组男生的PA水平比例变化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的差异,大部分指标甚至具有高度显著性的差异。

一學年运动游戏的干预,不仅可以提高男生的Step/h,也就是单位时间的活动量,更可以明显地改善学龄前儿童的PA水平。

实验组女生Sedentary/h和LPA/h两指标的变化值与对照组女生相比较大,并且差异非常明显,Step/h、MPA/h与MVPA/h较对照组女生稍高,但VPA/h不如对照组女生。实验组女生整体的PA水平要高于对照组。

3.4运动游戏对男女体力活动影响的比较分析

采用公式“运动干预对实验组男女的PA水平影响值=实验组女(男)PA变化值—对照组女(男)PA变化平均值”计算运动游戏对实验组男女的影响值,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所得结果显示:

通过对实验组男女影响值均值差的比较,运动干预对实验组男生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女生。男生在单位时间的运动量(Step/h)远远高与女生,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男女生PA水平除每天的LPA/h和VPA/h外,其余指标都有显著性的差异,实验组男生的LPA/h与女生有2.25%的比例差,VPA/h的差异值更是达到了0.059,仅稍小于显著性差异水平。 Step/h、MPA/h、MVPA/h的差异更是呈现了高度显著性。

PA水平转换方面,男女生Sedentary/h和LPA/h的变化比例相对其余指标稍大,Sedentary/h减少的部分大多转换成了LPA/h。男女生不同之处在于除了LPA/h,男生的MVPA/h和MPA/h变化也非常明显,而女生MPA/h变化比较小,VPA/h甚至下降。以上结果说明,运动干预对男生PA水平的影响比女生更全面、更显著;而对女生仅在减少Sedentary/h、增加LPA/h方面比较明显,MPA/h和MVPA/h稍有提高,但影响不明显。

运动干预对学龄前儿童工作日和周末的影响对比中发现,工作日中男生Step/h和Sedentary/h、LPA/h的变化较大,而周末时段男生的MPA/h、VPA/h、MVPA/h变化要相对明显;女生周末PA水平变化较多。

综上所述:运动游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龄前儿童的运动量和体力活动水平,对学龄前儿童周末体力活动的影响比工作日要稍大,对男生PA的影响更显著。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此次研究主要探索运动游戏对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可以产生的优良影响,其次是总结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的变化特点,力求日后能制定一些更多适合学龄前儿童的运动游戏,提高运动兴趣,从而提高体力活动量和体力活动水平。

4.1.1前测数据显示,每天MVPA都达到60min标准的学龄前儿童较少,在达标的学龄前儿童中男生占很大比例;周末静坐比例减少,每小时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都比工作日大;对照组男生体力活动情况优于实验组。

4.1.2实验后对照组学龄前儿童每小时除静坐时间比例的增加和低强度体力活动下降较为明显外,男生每小时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比例也显著下降,女生高强度体力活动比例增加明显;男生周末体力活动变化较大,女生工作日变化较大。

4.1.3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组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情况变化明显,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周末体力活动水平比例变化要高于工作日,男生与女生相比,体力活动变化更明显。

4.1.4运动游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龄前儿童的运动量和体力活动水平,对学龄前儿童周末体力活动的影响比工作日要稍大,对男生的影响更为显著。

4.2建议

4.2.1实验前学龄前儿童工作日体力活动水平和运动量都不如周末,学龄前儿童绝大部分体育锻炼都在学龄前儿童园进行,提高学龄前儿童在学龄前儿童园期间的体力活动水平将会是影响学龄前儿童体质健康的重要途径。

4.2.2一学年后,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量和体力活动水平比之前明显减少,尤其是男生;在学龄前阶段帮助学龄前儿童形成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威.学龄前儿童教育空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3-4.

[2]夏媛媛.《对幼儿教育现状的思考》[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3,(4):13-15.

[3]黄永宽.《幼儿运动游戏理论与实践》[M].台湾:红叶文化,2009.9-9.

[4]黄世勋1999《幼儿园体育活动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5]刁丽娜.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

[6]商梦石,陆莉萍.社会改革视角下对幼儿团体性运动游戏的构思[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8):159-160

[7]吕晓昌.《中、美幼儿体育教学比较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4):97-98.

[8]Nilsson A,Ekelund U,Yngve A,et al.Assessing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children with accelerometers using different time sampling intervals and placements[J].Pediatr Exe Sci ,2002,14(1):87-96.

[9]Trost S G,Pate R R,Freedson P S,et al.Using objective physical activity measures with youth:How many days of monitoring are needed?[J].Med Sci Sport Exe,2000,32:426-431.

[10]Kelli L.Cain,James F. Sallis,Terry L.et al.Using Accelerometers in Youth Physical Activity Studies:A Review of Methods[J].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2013,10,437-450.

[11]Pate, Russell R,Maria J.Almeida, KerryL.Mciver, KarinA.Pfeiffer, And MarshaDdwda. Validation and calibration of an accelerometer in preschool children[J].Obesity.2006;14:2000–2006.

[12]Trost S G,Mciver K L,Pate R R,Conducting accelerometer-based activity assessments in filed-based research[J].Med Sci Sport Exe,2005,37(11suppl):S531-S543.

[13]Metcalf B S,Vossl D,Wilkin T J. Accelerometers identify inactive and potentially obese children(Early Bird 3)[J].Arch Dis Child ,2002,87(2):166-167.

猜你喜欢
学龄前儿童
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园儿童龋病情况影响的调查研究
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及口腔健康行为探析
学龄前儿童家具发展趋势研究
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与应用研究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学龄前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在学龄前儿童急诊清创缝合中的应用效果
城市安置小区的学龄前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措施探析
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及其危险因素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