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减”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与“学”的模式都正在或即将发生革命性改变。就初中数学学科而言,学生要主动适应“双减”,从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途径等方面及时做好的转型,主动适应转变,高效自主学习,实现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双赢”。
关键词:“双减”;初中数学;自主学习
引言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了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的主要任务(部分):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由此,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与“学”的平台和方式等都正在或即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就初中数学学科而言,如何主动适应“双减”,及时克服“托举式”“被动式”学习失重、失压的不良反应,做好学习上的转型,关系到每一位学生的成绩,长远来说,甚至是前途和命运。
一、转变传统学习观念,建立自主学习目标
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并非仅仅来自于教师的教学、学习资源等外在因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初中数学对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科学素养等要求较高,急功近利地死记硬背很难发挥效用。从理论上来说,对于同一个问题,在不同学习者已具有的特定的背景知识或文化图式影响下,即便在同一定理或原理引领下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只能介绍典型的思路,却很难穷尽也无法穷尽哪怕只涉及一个知识点的多种问题的解决办法。接受性学习是被动授予的过程,而自主学习是主动狩猎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创新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教师是知识输入的主体,同时也是学习端口的主宰者;而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自主学习,学生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决定着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分配等,依赖教师输入的学习,可以节省很多自主找寻路径的时间和精力,但不利于培养学生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知識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方面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在自主学习前,建立学习目标,科学规划学习任务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
就目标的长短来说,自主学习目标分为长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两种。长期学习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业、事业和生活理想的重要引力。就初中数学而言,学生可先了解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自主或在教师的帮助下梳理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做到对初中数学整体内容的全景解读。阶段性学习目标是对长期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的阶段性分解,是实施长期目标的短期规划和具体实施。阶段性目标的设置和实施情况,能够很好地考验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任务分解能力和创新实施能力。阶段性学习目标可以是分月甚至是分周的学习目标,学生自主梳理出一个周期内要记忆的定理、推论、公式、试题、错题等,综合归纳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以这些问题为导向开展下一阶段的学习。
二、创新自主学习方法,形成新型学习习惯
创新自主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受用终身的一件事情。要做到有效自主学习,就必须科学、合理规划学习任务,制定学习方案。
(一)转化学习思想,转变学习习惯
学习思想的转变是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前提,要适应“双减”背景下的新型学习模式,就必须在思想上实现从“被动接受”型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的彻底转变,克服思想上的依赖和惰怠,减少学习上的外部依赖,增强学习自主性。
不仅如此,转化数学思想对于创新学习数学也尤为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转化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包括数学特有的数、式、形的相互转换,又包含了心理达标的转换。转化的目的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最终解决问题。在数学中,很多问题能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化部分为整体,化一般为特殊。这些数学思想的转化和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更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更有助于培养应用数学思维,进一步解决科学、社会和生活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二)连接课堂内外,重视课前课后
“双减”背景下,学生不再接受各种学科应试培训,仅仅依赖教师课堂教学的时间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巩固和实践能力强化训练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双减”考验的不仅是老师,更多的还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检视和鞭策。仅仅依赖课堂的学生在学业成绩上可能会出现大幅度滑坡,而注重自我管理、关注课堂内外自主学习的学生则会从中受益。课堂学习依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但学生自主做好课前有针对性地预习,课后及时复习巩固也尤为重要。
要做到高效自主学习,就必须养成科学的“课前”“课中”“课后”学习习惯。掌握预习技巧,养成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从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掌握预习技巧开始。从“先被教”转换为“先自学”,从“要教我”转变为“我要学”。这就要求学生要明确预习目标和主要预习内容,能够在预习过程中解决一部分自己能够理解消化的新知识,梳理出自己难以克服的重难点,做好标记或预习笔记。知道自己“不会什么”往往是让自己最终能够“学会什么”的前提。自主学习模式下并非不重视甚至忽视课堂上接受老师指导和教授的过程,相反,在课堂上可以验证已经预习掌握的新知识,有针对性地聚焦预习过程中未能解决的重难点,弥补自主学习过程中疏忽或遗漏的知识点,创新应用新知识。因此,在课堂上,要保持旺盛的精力,勤于思考。“学”“问”结合,反复练习求证,敢于怀疑,追求真理。课后及时反思所学内容,复习主要知识点,做好巩固练习和错题纠正笔记,并向老师、同学求助解决新生问题。
(三)养成数学思维习惯,锻炼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应用能力是数学学习的目标和归宿。基本原理、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验动手能力、社会生活经历和经验等是数学应用能力、好奇心和创造力等是培养应用能力不可或缺的条件。数学思维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基础,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然后又从抽象到具体的不断升华的思维循环。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和能力培养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加速了数学向科技、工业、生活等领域渗透的速度。
要加强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就必须养成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建立问题与问题、问题与原理之间的因果或逻辑关系。养成勤动脑和勤动手的习惯,手脑并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和数学应用的条件和方法。另外,数学建模也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数学应用的重要能力。在解综合因素较多的应用题时,建模就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如在经济生活领域(银行利息、股票、保险等)出现的实际问题,学生就可以通过数学中学习到的概念、定理、公式等构建数学模型,从而形成快捷、高效的解决方案。
三、利用網络学习平台,拓展自主学习资源
“双减”背景下,校内、校外的学科补课停下来了,但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学习训练、学习交流、学习实践都随之停止了。相反,学生要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学习资源进行有效自主学习。从国家层面搭建的“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到各类学校自主建设的网络资源库,再到教师或学习者建设的自媒体学习资源、社交媒体的公共平台等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条件,随着“双减”不断落实,这种网络资源还会不断丰富,使他们具备了更加多元化的优质资源和学习途径,打开了知识获取的诸多通道。
网络学习不仅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且大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上的自由度。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学习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在课堂上“时间短”“受约束”“吃不饱”“吃不到”等传统课堂教学常见的限制性问题。如果学生有效利用这些资源,那么,网络信息技术和资源给“教”的方式远远没有给“学”的方式带来的革命影响巨大。
以“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为例,从学科覆盖面来说,内含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三全学科的不同版本教材的学习资源。其中,数学资源包括章节知识点和专题复习,包括“投影”“三视图”“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等章节内容的主题讲解,还包括“函数解析”“分式方程”“不等式”“几何综合”等主题复习内容。课程围绕目标重难点展开,言简意赅,思路清楚,逻辑性强。学生可以根据“口味”和“食欲”,享受“菜单式”学习服务。另外,学校层面、教研团体甚至是社交软件和自媒体均能够提供不同程度的学习服务,其它慕课、微课开放资源也十分丰富,这些资源往往具有全面、充实、精简等特点,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互动交流、合作学习等问题。
结语
由此可见,“双减”并非仅仅是在做学习上的机械减法,而更多的是在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途径等方面的全面革新。学生想要在初中数学学科学习上“不掉队”,甚至是实现“弯道超车”,就必须解决心理、习惯和方法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主动适应转变,高效自主学习,实现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双赢”。
参考文献:
宋志兴.谈数学教学中的转化思想[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2(9):12-14
李静.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教育模式应用研究.数学学习与研究[J].2020(9):47
王国宏.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法的应用价值.数学学习与研究[J]. 2021,(23):18-19
鲍兴平.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 2021,(21):103-104
刘钰.初中数学图形教学中有效应用云平台资源的策略研究.数学教学通讯[J]. 2020,(17):65-66
郑峰章.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分析.新课程[J]. 2021,(29):216
作者简介:李新杰,1971-,一级教师,安徽怀远人,主要研究方向:初中生数学学科自主学习,数学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