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开放,让课堂活起来

2021-10-28 16:39孙洁
成长 2021年11期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引导兴趣

孙洁

摘 要:音乐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内容与形式提出了要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要求,开放式教学理论通过对时空、学科、教师、学科间壁垒的打破从而激活课堂达到使课堂多元化的效果。本文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开放式教学理论相结合,阐述开放式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良好引导,及对课堂活力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 开放式教学 兴趣 引导

国家教育部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开放式教学的理论打破时间、空间、学科、教师之间的壁垒,使课堂多样化多元化,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内容。与课标的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活泼生动化不谋而合。本文就开放式课程理论与自身经验相结合,从时空的开放、师生角色的开放、学科间的开放三点论述开放式小学音乐教学。

1 时空的开放——广阔天地也是我们的课堂

科技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可以利用网络随时随地的开展音乐教学,如疫情期间的网络授课就很好的展现了音乐课在时空上的开放。但是学校依然是音乐学习的主阵地,所以,学校音乐课堂在空间上的开放性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教室里,现代化的教学媒介为我们的课堂提供了便捷。电子屏让教师不用为手写歌词而烦恼,播放媒体让教师不用从头至尾的教唱,学生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获得更直接的体验……现代科技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效率,令人欣慰。

但是音乐最初萌生于广阔的大自然中。悠然婉转的鸟鸣,叮咚作响的溪流,窸窸窣窣的虫鸣都是悦耳的声音,最原始最纯粹的音乐。苏教版教材中,很多单元都是以自然和民俗为主题编写而成的,如“秋天的歌”、“采山谣”、“赶花会”、“南国风情”等。这些单元中都有适合室外的内容,如《小树叶》、《树叶儿飘飘》、《对鲜花》、《牛角出来尖对尖》等。这些歌曲如果放到室外学习,充分利用大自然提供的便利条件,给学生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逐步将课堂搬到室外。如一年级教材中有一首《小树叶》。内容讲述了小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在春天重新萌发的历程。由于一年级小朋友自律程度较低,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所以可以从简单的走出教室捡树叶开始。让每位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里拾一片树叶,再回到教室继续课程。在简单的室外实验中,教师可以很好的观察到学生对于室外音乐课的反应,并加以引导,为之后整节课的室外活动做准备。如三年级的《对鲜花》,曲调简单,歌词充满生活智慧,也很适合在室外进行学习。为了有更好的歌唱体验,可以将课时适当延长。先在室内进行旋律的掌握和歌词的熟悉,再到室外体验对歌的趣味性。前期可以用大字报的形式对歌词进行简单提示,等学生掌握后再引导学生就自己的生活常识或根据周围环境创作歌词,切实的体验对歌中的智慧和乐趣。如果有相对安静的室外空间,一些欣赏、儿童剧表演都可以在室外展开。

室外音乐课只是手段,目的是通过给学生提供新鲜、合适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但是如果没有进行课程内容的考量和学生的前期适应,只是单纯为了走出教室而走出教室,那么室外复杂的环境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2 师生角色的开放——平等是先决

我国基础教育经过长期的摸索实践,在一次次改革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改革中,教师由原本的课堂主体转变成了课堂的引導者、组织者。那么教师是否能放下身段,更好的成为组织者、引导者或其他更多角色,与其是否有平等意识密切相关。有平等意识是师生角色是开放性发展的先决条件。

平等要求教师在地位上能认识到,作为人,教师和学生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都是不完善的。作为不完善的存在,我们要通过学习意识到自己的不完善,从而使得自己不断完善。如能认识到这一点,知识的传授这是就不再是一种教师于学生的恩赐,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平等关系的建立需要我们对学生多些关注。还记得有一天因为有事我离校较迟。从办公室出来时看见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在学校门口徘徊,上前询问得知,他想进来取落在学校的作业本。当时天有些黑,楼道里的灯也已经关了,安全起见,我打开手机照明和他一起回教室取作业本。路上闲聊得知父母下班较迟,晚饭是和妹妹一起吃的,有时候妹妹做饭有时候他做,他的妹妹不过三年级。只那一次,我便知道了,教师和学生都是从一个小朋友成长起来的,过去的我们也许并没有比现在的他们做得更好。我们的每个学生都有他的过人之处,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也许是性格方面,也许是才能方面。只是有些我们暂时还没有发现。等我们能够多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时,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也就初步建成了。

建立平等关系后的教师,在课堂中完成自己课堂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使命时会更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所需。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我会将难度适中的歌曲曲谱直接出示给学生,并请学生用2分钟的时间浏览曲谱,然后提出自己的发现或疑惑。此时无论音乐素养高低,每位学生都得到了一样的参与机会,他们能很快的形成自己的问题或答案,音乐素养较低的同学提出疑惑,音乐素养较高的同学进行解答。既体现了个性又照顾了共性,每个人的需求都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得到满足。此时我没有强行灌输什么是coda什么是从记号处反复等,我只是在方向上引导学生,并组织完成这一过程,知识是学生自己寻找并构建的。一次音乐听课中,教师先请学生欣赏作品,之后取其中片段,请学生用动物来形容这段声音。几乎每位学生说的都是灵巧的动物,唯独一位学生说是大象。这位教师没有质疑他,而是请这位同学伴着音乐,用大象的感觉走一走。学生自信的走到教室中间,却怎么也走不出大象的样子。这时他明确的意识到,这段音乐不能用大象来形容。在上面这两段事例中,学生是探索者,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

当课堂中有音乐表演的内容时,我会很乐意让学生们三五成群的讨论,并从旁参与学生的讨论,同时传达出无论角色如何,我都很乐意参与他们的表演。有时候我会被邀请成为他们表演中的一部分,也许表演一棵树,也许是一只鸟。表演完后,其余同学对我们的表演进行点评。久而久之我会在课间的时候被学生邀请参与他们的游戏。我想这应该是学生对我们合作伙伴关系的认同吧。

课堂中师生角色应是多元的,综合的。可以是探索者与引导者,可以是合作伙伴,可以是能够服务于课堂的各种角色。当教师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意识后,便能激发出更多的师生角色,从而以开放的姿态共同探索并完成课堂活动。

3 学科间的开放——取他山石,攻己之玉

相对于同一学科间的教研活动,不同学科之间的开放性交流活动相对还比较欠缺。其实,很多学科的发展都受到相关学科甚至是不相关学科的影响。比如心理学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科学、神经学、生态学等的推动,巴洛克风格不仅存在于音乐中也存在于美术和建筑中。所以,学科之间的学习交流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学科间的备课、听课、教研活动等可以按照实际,差异化的展开。

比如跨学科听课,不仅可以全面的了解学生,还能在教学方法、上课模式等的互相借鉴。在本校一次三年级上学期的英语听课中,英语教师除了知识点的解释,其余时间几乎全程使用英语。这不禁使我疑惑,作为乡村学校,三年级刚开始英语的正式学习,学生英语水平还普遍比较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几乎全程使用英语交流,学生能理解吗?很快我的疑问得到了解答,教师手势、表情的暗示是关键所在。这两种方法很好的表达了语言想要传达的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时间,在45分钟里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好的语言环境。

再比如跨学科教研活动的展开。教研活动一般是固定时间开展,但是不同学科的教研活动不会总是同时展开。教师自己可以适当的跨学科旁听教研讨论,学校还可以形成跨学科教研的制度,让学科间能取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决定了他们需要更丰富多元的课堂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发展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获得学习的能力,所以这要求小学的音乐课要更具有开放性。时空、师生角色、学科间的开放能很好的丰富课堂形式,给学生新鲜的感觉。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教师自己要有意识的在业务上钻研,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派遣的业务学习、定期浏览学科最新动态,发散性关注其他学科发展、学习网上的优课视屏,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多动手撰写文章,反思自己的教学、多和同仁交流讨论,打开自己的思维,先成为一个开放性十足的老师,才能更好的让课程开放起来。

参考文献:

[1] 朱秋影.小学开放式音乐课堂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 张海.回归自然——农村音乐室外课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

[3] 张兴会.一堂室外音乐课的尝试[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

[4] 许可.小学开放式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5] [美]小威廉.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6] 保罗.弗莱雷著.顾建新等译.被压迫者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开放式教学引导兴趣
议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开放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析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常规教学模式下有限开放型课堂的设计与实践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