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雯 陈美龄 王晓乾 张明玺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武汉市 430014,电子邮箱:lrewenluand@163.com)
高血压肾病是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或恶性肾小动脉硬化,患者一般有多年高血压病史,该病的病理变化为肾小球前动脉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小叶间动脉与弓状动脉肌内膜增厚,造成动脉管腔狭窄,导致供血减少,进而引发缺血性肾实质损害、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1]。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血管内膜增厚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肾动脉内膜增厚的发生和发展有关[2]。杜仲颗粒已被证实具有扩张动脉、保护血管内皮、促进微小血管新生的作用[3-6]。因此,本研究应用杜仲颗粒辅助治疗高血压肾病患者,观察该药对患者肾脏血管内皮功能、血压和尿蛋白的影响,为临床防治高血压肾病提供参考。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28例高血压肾病患者,其中男性86例、女性42例。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7],表现为持续性高血压和蛋白尿;(2)入组前未使用过杜仲叶等中药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若有使用上述药物需至少停用4 周;(3)依从性好,能规律用药并定期随访;(4)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 糖尿病患者;(2)各种原发性肾脏病和各种继发性肾脏病;(3)应激状态患者;(4)恶性肿瘤患者;(5)入组前激素或免疫抑制治疗大于3个月者;(6)继发性高血压患者;(7)妊娠或分娩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中男性40例、女性24例,年龄46~71(58.6±12.4)岁,高血压病程3~9(6.6±2.5)年;对照组男性46例、女性18例;年龄41~70(56.1±14.4)岁,高血压病程3~9(6.5±2.4)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照《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8]中的治疗原则给予一般治疗,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戒酒、保护肾功能、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等,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辉瑞制药,批号:h10950224,5 mg/片),5 mg/次,1次/d,根据患者情况对剂量进行调整。观察组同时给予口服杜仲颗粒(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批号:Z52020412,5 g/袋),1袋/次,2次/d。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2)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收集两组患者24 h尿液,通过免疫比浊法检测24 h尿微量白蛋白。(2)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包括血清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内皮素-1、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NOS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内皮素-1水平,采用硝酸盐还原法检测SOD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24 h尿微量蛋白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24 h尿微量蛋白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患者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24 h尿微量蛋白的比较(x±s)
续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内皮素-1较治疗前降低,一氧化氮、NOS、SOD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内皮素-1低于对照组,而一氧化氮、NOS、SOD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比较(x±s)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杜仲,味辛,平。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久服轻身,耐老。”中医上杜仲被用于治疗高血压、腰痛等疾病。已有相关研究表明,杜仲含有环烯醚萜类、苯丙素类、木脂素类、黄酮类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扩张血管、降压作用[9]。杜仲颗粒主要为杜仲叶混合所制的一类纯中药制剂。临床研究表明,杜仲颗粒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明显,疗效确切,目前其已成为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最常用的一种中成药[10]。
血管内皮细胞是位于血管壁内皮下组织和循环血流之间的单层细胞,具有协调血管收缩与舒张因子平衡性、调节血管舒张状况、预防血栓形成、调控血管平滑肌增殖等作用[11]。早在1980年,国外就有学者发现血管内皮细胞能够释放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而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病理环节都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有关,因此,调节血管的内皮功能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步骤[12-13]。一氧化氮、内皮素、血栓调节蛋白、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P-选择素等,都是常规的血管内皮功能标志物[8]。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内皮素-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一氧化氮、NOS、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内皮素-1水平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S、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这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杜仲颗粒可更好地改善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24 h尿微量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杜仲颗粒可有效地控制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血压,并可更好地降低尿蛋白水平,从而改善肾功能。这可能是因为杜仲颗粒能够选择性地抑制内皮素分泌,促进一氧化氮分泌,纠正内皮素与 一氧化氮分泌失调,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缓解病变血管的收缩,增加肾脏血流供应,改善甚至逆转肾脏血管的变化。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杜仲颗粒可有效地降低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血压,且较之于常规治疗能更好地改善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从而更好地发挥缓解病变血管的收缩和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