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类“课程思政”建设思考

2021-10-25 01:20刘利红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1期
关键词:创新研究课程思政高校

刘利红

摘要:在高校外语类课程中进行思政建设,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外语类的学习,形成正确的发展以及思想价值观念。外语类课程具有实践性强、语言应用性强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呈现出高效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较好的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但在目前实际外语类教学过程中,在高校外语类课程开展思想政治还面临着较大的困难,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努力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积极了解和学习我国的育人政策和方针,认真开展外语类课程教学。

关键词:高校;外语类教学;课程思政;创新研究

引言:高校外语类课程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时,除了向学生讲解相关的外语类理论知识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想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思维创新的能力以及相关的政治意识发展等都具有一定的帮助。但在实际的高校外语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以及相关的教学内容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较为刻板,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学习兴趣较低,对于高职外语类的课堂参与程度较低,并没有意识到外语类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除此以外,外语类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较少,导致呈现出“孤岛化”的趋势,这对于高校外语类课程思政的发展来说,十分不利。

一、高校外语类教学现状

1、老师自身的原因

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下,很多的大学外语类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教学。虽说有很多的老师已经意识到外语类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出现了较大程度上的脱节现象,并且已经逐步意识到外语类的学习与文化离不开关系。但是在整体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大学外语类的考试还是以单词、词组以及句式等的考核,在进行教学时还是难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其中的思政内容讲解较少。除此以外,还有很多的老师也想对学生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找不到具体的实施方案以及教学重心。很多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虽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哑巴式”外语类的教学局面改变,但是还是很难将其他的文化引入到外语类的课堂教学中,不能较好的制定出教学内容,学生的交际能力很难得到提升。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形成能力的关键时期,对于很多新鲜事物会感到好奇。很多学生对于不同的国家文化感到好奇,但是由于面对各种各样的因素,例如学习时间有限、相关的教学设备、教学资源不完善等,导致很多学生不得不去背诵单词、词汇等,对于课程思政的内容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很多学生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于外语类的学习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认为外语类的学习只是需要进行单词的固定知识点就好了,朗读以及口语交际不在考试的范围内,就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在其余的方面。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养成形成了极大的阻碍。[1]

二、课程思政融合外语类教学的创新研究

1、分析外语类教学内容,将两者进行融会贯通

在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外语类的教学内容进行积极的了解,根据相关的教学目标以及相关的教学大纲,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进行解剖,对其进行一定的结合。在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外语类学习能力以及外语类学习兴趣进行积极的了解和探究,找出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和内容,积极了解和创新相关的教学模式。在外语类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与其他课程进行紧密的联系,根据学科中出现的各种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素养等,对学生展开相对应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模式,对思政内容以及外语类内容进行融汇贯通,将两者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对比,将两者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融合。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与学校进行沟通,开展“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的体验相关的外语类活动,了解其中存在的各种精神文化以及相关的思想内容,将自身的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利用,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较为彻底的了解和作用。

2、转变教学思维、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外语类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强调教学实用性、应用型与研究开放性,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外语类教学时,树立以科学教师专业为培养主导,以促进学生成长为培养主体的現代教育实践教学观。构建一个以高等就业教育为教学导向,以高等外语类教育为教学标准,以课程思政为思想导向,完善符合国家教育教学目标和层次要求的外语类教学管理体系。实现高校专业课基础教学由“知识传递、短期复制与记忆”向“知识加工与转化”的转变;培养学生从“被动接受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创新型”转变。

3、将外语类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学校德育建设工作的有效组成载体,也必然是加强在校大学生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不仅反映了整个学校以及全体老师教职工的一种精神面貌,对逐步提高在校学生的思政水平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它可以从外语类文化价值观和实践两个不同的方面纳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范畴。“外语类文化微视频展”定期在高校举行。学生参与活动的策划、主题的选择、导演和表演。拍摄完成后,制作成微博和视频,在全校进行展示;学校举办“外语类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主题文化演讲比赛,将外语类知识与思政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结合,融入校园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文化活动中充分体验强烈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维护民族团结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强烈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学校创办相关的社团,弘扬传统中华文化。这些交流活动积极营造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不仅为外语类学习者提供了交流学习的良好机会和作品展示的良好平台,更有力提升了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富有时代感的使命感,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

4、开展班级主题讨论

如若想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与外语类教学的融合质量,就要提高学生对相关内容的重视程度。在学生每一周的学习过程中,相关的课程内容都是有限的,因此,相关的教师可以创建班级主题讨论,在主题讨论中让学生表述自身对外语类教学以及课程思政两者关系的看法,探讨如何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感兴趣的内容有所了解,找出教学的相关途径。同时,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最适合的外语类案例,向学生进行分析和讲解。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组队,共同分析找出相关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主题探讨中,提高课程思政与外语类教学融合程度,促进学生综合发展。[2]

结语:在课程思政模式下,高校外语类教学应积极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实践中发挥自身的价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汪承平,胡玉明,陆秀东.高校外语类"课程思政"建设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19, v.35;No.169(04):18-20+38.

[2]班炜.智能时代高校外语教学创新研究——基于POA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智慧教学设计[J].休闲,2020(9):0183-0185.

课题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构建,立项编号:20C0331;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大学英语思政课程新格局构建。

猜你喜欢
创新研究课程思政高校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