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陆生
摘 要:本文基于高中读图能力培养的现状,结合本人教学实践,阐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培养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希望对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读图现状;核心素养;读图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带动了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这也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不再只是传输基础知识,更是要从学生的核心素养着手,以培养学生多方位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种语言,是特殊的元素,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同时也存储着各种信息。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地图,在强化学生读图能力的基础之上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
一、高中地理读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高中地理课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高中学生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就相对薄弱,因为长年接受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已经具有了相当高的应考技能,而学生掌握知识也常常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这是一种相当功利化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总是拘泥于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而无法开启学习地理知识的新视野。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很大的限制。经过对高中生地理学习状况的分析后发现,高中生对地图的阅读、运用能力相对薄弱,其成因大致有如下两点:(1)思维能力不足,特别是在从感性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过程中,学生往往缺少了科学的指导。(2)老师对学生读图能力重要性没有合理的认识,并未能制定科学合理的读图培养措施。
二、读图能力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人根据教学实际,在高中地理读图教学中,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层层递进,形成互相联系的整体。
(一)用图导入,树立人地协调观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而充分调动学生对读书的主动与积极性是提高培养兴趣爱好和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用图导入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用图导入是教师运用地图的直观性特征,设置问题,并指导学生通过观图读图,主动探索并解决问题。用图导入既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酸雨”教学中,教师通过用图导入新课,展示图1中的乐天大佛,让学生观察两张图片的差异,并讨论乐天大佛为何在“流泪”?课堂教学氛围瞬时活跃起来,老师切入时机,过渡到“酸雨”的教学,在学生心中埋下了人地协调观的种子。
又如,在学习“水污染及其成因”时,教师用图导入新课,展示图2中的两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猜想他们得了什么病并讨论其成因。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学习兴趣逐渐被调动,这时,老师抓住时机自述:日本水俣病事故是一九五六年在日本水俣湾发生的一起怪病事故。这个“怪病”是日后轰动全球的“水俣病”,为人类首先发现的由工业废水中排放污染物所引起的公害病。病症表现是轻者口齿不清、摇摇欲坠、面部痴呆症、手脚瘫痪、感觉功能障碍、视觉丧失、颤抖、手脚变化,重者甚至亢奋自杀。
学生听完教师的讲述后,受到极大的触动,对水污染及其危害有了感性认知和初步思考。此时,由老师再指导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并组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水污染现象进行初步探究和评价,为理解应对水污染防治措施与政策预设情境。同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渗透对人地协调观的培育,以引领学生关心世界地理问题、关注人地关系,并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引领学生保护自然、敬畏自然,了解人地和谐的意义与必要性,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价值观。
(二)多图串联,培养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指人类利用综合的观点了解地理环境的思考方法与能力,综合思维帮助人类以整体的视角,全方位、系统、动态地分析与了解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社会活动之间的关联,是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部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图串联,综合思考,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我们在讲解到“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时, 指导学生多图串联,在东北区位图、地形图、降水量和气温图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加工综合,学会以地理环境要素综合的视角理解东北农业生产发展的地理环境条件,这也是自然、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三)解图建导,落实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石,培养学生以区域的视角分析地理现象,应用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认识区域,阐述、分析区域开发利用策略的得失。
读图分析能力作为地理关键能力和区域认知素养的形成高度吻合。其一,地理事物能够多角度展示需借助地理图像,其二,从认知区域的角度看,读图分析是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区域地图承载了大量的地理要素,是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地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读图分析能力。近年来,高考题主要是将某一地区图作为考察知识点的载体,通过设置不同的题目,考察学生通过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而考察学生的区域感知能力,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突出训练学生地理空间思维,使学生形成不同空间尺度、不同类型的心理地图体系。同时,通过指导培养学生的解图建导的能力,不但能够在地图中培养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并且还能够通过层层深化知识点,锻炼学生发散式逻辑思维,进而形成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在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时,引导学生利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景观图”“黄土高原位置分布图”等图片进行区域整合,进行解图建导,如下图
(四)绘制地图,提升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指学习者在考察、实践、教学活动、研究等地理学领域实际活动中应掌握的意志力品格与行为才能。在学校地理课程中,采用了手绘地图来训练学生的基础地理实践力,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多手绘地图教学,达到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效果,同时也要布置给学生创画地图,让其在绘制流程中获得创作成功的快乐,以此训练并增强学习者的行动意识与社会行动能力,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从现实情景中观察与体会环境以及自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联,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学习了“等高线”专题时,可要求学生创绘“地形剖面图”,让学生更加直观感等高线的含义。在掌握了“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后,让学生绘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课后作业,又如,在学习“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之后,布置学生绘气压带和风带图,通过绘制地图,加深对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过程的理解,同时把枯燥的知識点变得生动有趣。
总之,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不但要了解课改教育的最新动向,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素养教育,学生逐渐建立起正确、科学的价值理念,从而推动了学生读图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全方位提高。
【本文系广东省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9SSW036)】
参考文献:
[1]于明洋.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探析[J].数码世界.2020.182
[2]杨敬辉.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分析[J].试题与研究.2019(17)
[3]王晓莉.汞毒之患:持续半个世纪的水俣病事件[N]. 生态文明2021.X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