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来了,家长这样应对

2021-10-23 01:03马彩云
新班主任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培训班番茄双减

马彩云

7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全国各地积极行动,制定细则,使“双减”政策逐渐落地生根。

一直以来,社会及家长普遍关注的是学校教育(包括校外培训),往往忽略了家庭教育的影响。朱永新教授指出:“父母更多的考虑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家长教育职责被忽视、教育能力欠缺、教育理念偏颇,以及不和谐的家庭氛围,最终导致了错误的家庭教育。

那么,“双减”之下,家长该怎么做呢?

减缓焦虑,用心陪伴

家长应先减缓焦虑,稳定自己的情绪,心态平和,才能理性看待自己,看待孩子,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1. 回望初心:我们究竟想要怎样的孩子

“期末考试成绩又退步了”“假期学习计划一天都没完成”“每天就知道打球玩游戏上网聊天”……这是家长常说的话,却没有意识到,相同的话每天说,时时说,孩子该有多伤心难过,多厌烦。翻开孩子从出生到现在的照片看一看,满月时,牙牙学语时,第一次叫爸爸妈妈时,第一次会爬时,第一次站立时,蹒跚学步时,那个时候你是怎么想的?是否要求孩子务必考第一?特别是知道自己怀孕的一瞬间,你想到的是让孩子时时处处争第一吗?相信每对父母当初都怀有最纯朴的愿望: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2. 理性分析:校外培训没有想象中美好

同事给孩子报了数学培训班,自己家也得报,邻居家孩子报了英语,我们也得报,不然就要落后……孩子去补课,家长便心安。培训班的作用,好像除了让家长心安以外,在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方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显,可以说是差强人意。北师大团队曾做过相关研究,学习成绩中等以上的孩子上培训班,很多会适得其反,而学困生更不会因为上了培训班成绩就提升,反而会因为在培训班提前学习了,在学校产生懈怠心理。

3. 接受现实:绝大部分孩子和父母一样是普通人

我们要承认,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普通人。清华大学教授刘瑜也曾在演讲中说:“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如果这个普通的孩子知道自己要什么,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个孩子就是成功的。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棵很小的番茄树,快乐而又充满希冀地生长着,身边的人都告诉它,只要努力,就可以长得像西瓜一样大,像香瓜一样香,像苹果一样营养丰富。小番茄照做了,很努力地吸收营养,做体操,运动强身,结果它仍然是个小番茄。糟糕的是,小番茄不再以为自己是番茄树,而认为自己是一棵苹果树。当它最终认清自己只是小番茄时,不肯接受现实,抑郁枯萎而死。实则,无论是番茄、西瓜,还是香瓜、苹果,都各有各的营养,各有各的味道。

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各美其美,世界才会生机勃勃。

观念转变,孩子就变

只有家长成长了,孩子才能成长。很多来求助的父母,把孩子推到咨询师面前:“老师,孩子抑郁了,自残了,不想去学校,您是心理专家,帮我们治好他。”每每此时,我都会在心里慨叹:如果家长不改变,孩子的治疗难度很大。

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几乎所有孩子的问题都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或者婴幼儿时期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形成了回避型和反抗型的不安全依恋;或者因为经常被父母苛责、打罵而怀疑自己认为自己是无价值的,不值得被爱,世界是不安全的,他人是不可信的;或者被父母的“牺牲感”所控制,一味顺从认同,没有主见,一路竞争比拼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虽看起来优秀,却渐渐成为“空心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所以,我们倡导家庭治疗,让父母知道孩子要什么,让孩子感知父母的爱,同时对家长进行心理教育,家长观念改变了、成长了,孩子才会改变成长。

1. 叛逆是一件好事情

无论幼儿期(3岁左右)、童年期(7、8岁左右),还是青春期(12~20岁左右)的叛逆,都是孩子自我意识在觉醒,尤其是青春期的叛逆,是在完成“我是谁”的自我确认,将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统合,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发展做出自己的思考,形成自我同一性。此时的他们不再完全依赖父母,开始有自主意识,有自己的想法,有独立人格,是长大成人的前兆。孩子在青春期反叛父母、师长,未来会更加独立,也有主导自己人生的能力。这个阶段终将过去,家长一定不要跟青春期的孩子较劲,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包容孩子,创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学会妥协、退让,给孩子话语权,为他们的成长留出时间和空间。当孩子发现不用叛逆就会得到尊重、理解时,反而会变得乖巧。而很多家长此时感到孩子在挑衅自己,地位被撼动,于是怒火中烧,继而与孩子较劲,即使“成功”了,孩子“臣服”“低头”“听话”了,最终可能成为上文提到的“空心人”。

所以,当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请父母互相鼓励:稳住,孩子要长大了。

2. 去掉虚荣心,真正爱孩子

家长总是打着爱孩子的旗号,催促孩子快点更快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否则前途渺茫,人生惨淡。不可否认,绝大多数家长是爱孩子的,但请家长安静地想想,“为孩子好”所做的一切,有多少是真正爱孩子,又有多少是感觉自己在亲戚、同事、朋友面前丢了面子,继而恼羞成怒,把怒气发泄到孩子身上的。孩子的感觉是敏锐的,他们会发现,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需要用好的成绩来换取。这一点会影响他们很多年,有的甚至一生都无法疗愈。

当我们真正觉察到这一点,心态就会平和很多。请无条件地爱孩子,给予孩子需要的、理智的、有边界的爱。

3. 向孩子学习

孩子对新知识和信息的接受度远远超过家长,很多家长的视野、知识面还不如自己的孩子。但绝大多数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仍然认为自己什么都比孩子强,“我是老子,就得听我的”。这就产生了矛盾。

向孩子学习的前提是了解自己的孩子,善于发现并欣赏孩子的优点,总是盯着孩子缺点的家长无论如何不会向孩子学习的。孩子是成长中的个体,自然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但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用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形成良好的互动。

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现代教育是两代人相互影响的教育,向孩子学习是家长真正成熟与睿智的表现。

4. 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说什么更重要

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说:“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怎么做更重要。”在这里修改一下: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说什么更重要。很多父母担心,如果不对孩子耳提面命,孩子就会学坏。其实不然,家长的身教重于言教,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深远。父母有良好的觉察,疗愈自己的早年创伤,不极度焦虑,不过度控制,不过分依赖,善于感恩,尊重他人边界,人格健康,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会带动孩子成为越来越好的自己。

在“双减”落地的背景下,家长更要有清醒的认知,稳定自己的情绪,转变家庭教育观念,让孩子能够有一个平凡而又自得其乐的人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责任编辑  刘玉琴

猜你喜欢
培训班番茄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HOME家系列
培训班组图
编辑部故事
爱挑剔的番茄
画画培训班
荒岛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