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对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2021-10-22 03:54张海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4期
关键词:浅表性胃炎脾胃

张海霞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山东潍坊 262400)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消化内科疾病,指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胃黏膜发生细胞浸润,伴有糜烂、胆汁反流等,引起慢性炎症反应,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非特异性消化不良、上腹痛、恶心等临床表现,若长期处于消化不良等状态,患者可能会伴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仅造成其生理上的痛苦,还会增加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与日常生活[1]。临床常选用药物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治疗效果不够理想[2]。随着中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戚锦丽等[3]学者研究发现,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施以温针灸治疗的效果良好。该研究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主要探究温针灸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质量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2例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18例;年龄32~56岁,平均年龄(45.54±4.28)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72±0.75)年。观察组患者男25例,女16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6.47±4.18)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3.98±0.82)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均符合《慢性胃炎诊疗指南》[4]中关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标准;(2)经中医诊断,证型为脾胃虚弱型[5];(3)患者均对该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协议。

排除标准:(1)存在心肝肾功能严重损伤;(2)近1个月使用过消炎药物治疗且有晕针反应;(3)对该研究不配合,甚至中途退出者。

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给予患者质子泵抑制剂,如奥拉美唑胶囊(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44,规格:20 mg×28粒)口服,20 mg/次,2次/d。或给予患者H2受体拮抗剂,如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贵州万顺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2020475,规格∶按C13H22N403S计0.15 g)口服,0.15 g/次,2次/d。连续治疗2周。

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具体如下:要求患者平躺,面部朝上,保持放松,进行常规消毒后,用0.40 mm×(40~75)mm毫针,针刺患者公孙、内关、足三里、中脘、关元、腕骨以及阴陵泉,使用捻转补泻法刺入约1~2 cm,根据患者耐受程度灵活调整,均匀提插,每个穴位留针30 min,1次/d。同时对中脘、足三里以及关元穴进行艾灸,取长度约2 cm的艾条套在针柄上,距穴位约3 cm,放置一个方形硬纸片防止灰烬灼伤皮肤,2壮/穴,1次/d。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生命质量: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中文版进行评估,该量表包含生理、心理等,共26个问题,每个问题从轻到重计1~5分,患者生存质量与所得分数呈正相关。(2)中医症状积分:依据症状程度积分,按照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四个等级,分别计为0分、2分、4分、6分,症状表现与所得分数呈负相关。(3)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经内镜检查,基本无黏膜充血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经内镜检查,仍有轻微黏膜充血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经内镜检查,仍存在大量黏膜充血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6]。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生存质量以及中医症状积分等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较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41)观察组(n=41)t值P值生理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心理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社会关系治疗前 治疗后环境治疗前 治疗后72.56±5.21 73.06±5.38 85.13±6.98 89.51±7.12 73.86±5.21 73.93±5.17 83.14±6.34 87.08±6.77 74.19±5.24 73.98±5.26 85.34±6.58 88.97±7.11 74.83±5.14 75.35±5.08 83.16±6.23 86.21±6.75 0.427 0.670 2.813 0.006 0.061 0.951 2.720 0.008 0.181 0.857 2.399 0.019 0.461 0.646 2.126 0.037

2.2 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41)观察组(n=41)t值P值腹胀治疗前 治疗后反酸治疗前 治疗后恶心治疗前 治疗后胃脘痛治疗前 治疗后4.57±2.13 4.49±2.16 3.23±1.65 2.34±1.16 4.36±2.12 4.28±2.07 3.43±1.47 2.35±1.22 5.29±2.21 5.27±2.18 3.87±1.63 2.74±1.41 4.37±1.89 4.35±1.92 3.61±1.09 2.54±1.07 0.169 0.866 2.825 0.006 0.173 0.863 3.620 0.001 0.041 0.967 3.357 0.001 0.048 0.962 4.486 0.000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临床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生大致与幽门螺旋杆菌、吸烟、酗酒等因素相关,此外,精神心理因素也可导致该病的发生发展[7]。相关研究发现,药物治疗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欠佳[8]。中医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位在胃,脾胃虚弱不调是其基本病机,痰、气、湿、热、寒、瘀互阻于胃中,甚至互为因果,致使病情反复难愈,逐渐加重[9]。而温针灸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在施针过程中,将艾叶制成的艾柱置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能延长作用时间,具有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的功效[10]。

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相对于药物治疗,温针灸治疗更能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减轻其临床症状。分析原因:针刺公孙,可运化脾经之气,具有健脾益胃、通调经脉的作用,可治疗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针刺内关,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对治疗胃痛、呕吐等胃疾效果突出;针刺足三里,能燥化脾湿,生发胃气,治疗胃痛、腹痛、消化不良等病症;针刺中脘,可和胃健脾、降逆利水,能治疗胃炎、胃溃疡、胃扩张等疾病;针刺关元,可补肾培元、温阳固脱,能治疗少腹疼痛、霍乱吐泻、虚痨冷、羸瘦无力、肠炎、神经衰弱等;针刺腕骨,具有强化督脉阳气之功效,可治疗热病、疟疾等;针刺阴陵泉,具有排渗脾湿的作用,可治疗腹胀、腹泻、水肿等。针刺以上穴位皆能达到调节脾胃、行气活血、疏通经脉的作用。而艾灸中脘、足三里以及关元,能促进患者体内局部血液循环,调节气血运行,散寒祛邪,也能加快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胃肠分泌,保护脾胃功能,整体治疗效果较为突出。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中医治疗可改善患者脾胃虚弱不调之症,对减轻患者临床表现具有积极影响。这与邹雄峰等[11]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经温针灸治疗,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还能提高其生存质量,治疗效果显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浅表性胃炎脾胃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脾胃不和的人,夏季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蒙医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3例疗效观察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