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芳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构成元素之一,在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关系到学生文本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传承能力等,因此在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中,一直受到高度重视。批注式阅读教学是一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模式。文章从自主阅读并注释概括、将质疑进行批注以及开展评论性的批注式阅读教学这几个方面论述批注式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期为促进语文阅读教学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批注式教学;阅读教学;运用策略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边阅读边记录的方式,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都被记录下来,让学生在阅读时,动用笔头,边读边记。这种阅读教学方法更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通过自主阅读,批注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作为一种注释和概括性的阅读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自己在自主阅读过程中的理解注释出来,首先自己分析文本,应用所学知识理解文本,将文本的重点之处标注出来,在课堂教学时,再对照教师的讲解更正自己的理解。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自主阅读活动的开展是有效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应用批注式阅读法的首要工作就是鼓励学生主动阅读课文,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文本,完成对文本内容的批注,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课文的主要结构、主题思想以及情感表达,进而在深层次阅读的作用下循序渐进提高阅读学习活动的整体效果。
例如,在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自主阅读这篇词,将诗中具有代表性的写作手法、诗歌意像等注释出来。比如,这首词首句使用疑问句,将景色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接着,文章借景抒情,用景色来烘托现实生活。这些都可以标注出来,其他体现写作手法之处,学生也需要注释出来。又比如这首词开头设疑问句,后面通过一个“转朱阁”将景色和情都做了转折,而词的最后通过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进行总结。利用这个批注,学生对这首词的分析和理解全都标注出来。在上课时,听教师的讲解时,学生可以更高效地理解这首词。
二、质疑批注,培育批判性思维
学生在理解和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必然会对文章的某处存在不同的理解。当学生存在质疑时,就可以将自己对文章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注释出来,标注自己的理解,再和教师和其他学生讨论交流。例如,鲁迅的文章相对抽象,学生很容易对文章中某处的理解分析存在质疑。比如,《孔乙己》这篇课文最后一句“他大约的确是死了”,这是鲁迅文章的精妙之处,以疑问做结,并未指出孔乙己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引人深思。这里具有一定抽象性,有的学生认为文章中同时使用了“大约”和“的确”,因此,证明那时候人情淡薄,没有人关心孔乙己的死活,所以用具有一定矛盾性的词语总结全文;也有的学生认为这里作者其实是说孔乙己个人的死和活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已经死了。如此,学生们在批注的过程中,真正进入文章描绘的世界中,认真分析文章中描述的社会现象,与作者鲁迅开始深层次的对话,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三、通过评论,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涉及到课内阅读方面的内容,也与课外巩固拓展阅读存在直接的关系,因此,通过评论批注的方式,教师将语文学习方式进行了改革,使得语文表达空间更广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路、情感变化都被记录下来,呈现在纸上,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记录自己情感的地方,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如在《背影》这篇文章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分析后,可以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并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记录下来。通过课后拓展閱读活动,阅读一些歌颂父爱的文本内容,学生将自己通过课后阅读对父爱的理解记录下来。在此过程中,为了保障学生阅读批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结合推荐阅读篇目设置批注框架,让学生在框架下完成批注,进而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父爱,也能对于不同的文本类型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不同本文的语言特色、情感表达方法等,进而促使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满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支撑初中阅读教学改革的系统推进,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理想化的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活动中,积极探索批注式阅读法的合理化应用,对于引导学生深度分析课文内容,与作者开展深层次对话具有重要作用,批注还记录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分析、情感变化,可以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综合效果,逐步促使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朱立静.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批注阅读”的有效实践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11):94-95.
[2]马钰姣.批注式阅读教学在部编版初中语文现代文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