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燕红
摘要:化学作为一门新晋学科,在初中阶段才“闪亮登场”,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让学生眼前一亮的同时添加了一些烦恼:如何才能学好这门学科?如果是过去,教师们可能一致认为熟读、记忆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但在新课程改革运动后,教师们的观念有所转变,开始尝试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理念与手段,开拓了眼界,更新了理念,创新了教法,提升自己的同时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学工作带来了新变。基于此,本文以初中化学课程为例,尝试探究学科教学产生的新变化。
关键词:初中化学;师生关系;学生身份;教学手段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记忆加实验的科学”,出场时间晚,知识点多且杂,好在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緊密相连,教材中涉及的案例多从实际所得,降低了大家的理解难度,但不能否认的是,旧有的教学观念与老旧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相处模式等因素阻碍了化学课程发展进程,亟待改善。而新课程改革运动的实施,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并取得了新的成绩,具体如下所示:
一、师生关系的重建,重视营造教学氛围
教学是师生合作的成果,二者缺一不可,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生处于“缺位”状态,不是没有机会参与课堂,就是不敢质疑教师,不要说提升教与学的效率,就是基本的教学任务也很难完成,已经引起了教师们的重视并开始从自身做起,尝试探索一种新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师生彼此尊重,互相关心,感情深厚,配合默契,营造出了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
如,在学习《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这一课内容时,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从微观角度了解物质的构成。为了攻克这一重难点,笔者花费了很长时间做备课工作,制定了教学计划,设计了教学活动,进行了教学预设,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不在状态,根本听不进去。基于这一事实,笔者能做的就是压制心中的怒火,从自身找原因,寻问题,一番努力下,笔者认为是因为教学计划不契合实际造成的上述问题。找到了问题所在,笔者却不知道如何改善,只能发动学生的力量,鼓励其发言,提出合理性建议,发挥学生应有的价值。当然,笔者也会听从大家的意见,积极改善自己的行为,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因为师生之间地位平等,人格独立,互相尊重。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愿意听从学生的建议,借助学生的力量施教是因为教师尊重学生,愿意与学生平等对话,和谐相处,因此能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值得肯定。
二、学生身份的凸显,围绕学生开展活动
笔者从新课程改革运动中感触最深的就是学生的地位得以提升,取代教师成为了课堂的新主人,因此无论是教学计划的制定,还是教学活动的展开,亦或是课后作业的布置都要优先考虑学生,以学生利益为上,从而凸显学生课堂主体的身份。
如,在学习《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这一课内容时,学生需要学习与探究燃烧的条件。考虑到学生可能对新课存在抵触心理,且本课侧重探究,因此笔者准备用实验活动代替说教,点燃大家的学习热情,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成为实验的“主角”,而笔者能做的就是维护大家的生命安全,确保课堂正常秩序。学到《自然界中的水》这一课内容时,笔者认为本课学习难度不大,且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十分适合学生自学,于是笔者设计了一堂自学活动,由学生自己阅读文本,上网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实地考察与实验探究,获得了“绝对”的自由。没有了教师的“唠叨”与“指挥”,学生学得更好,更快,引起了笔者的反思并将这次成功的教学经历应用到了之后的教学工作中。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早已经意识到了学生身份的变化并响应国家号召,重视学生的身份并尊重学生的利益,将学生真正放在了心上,行为与做法值得借鉴。
三、教学手段的创新,为课堂注入新活力
教学是一项工作,还是一个过程,更是一门艺术,因此需要手段、方法的加持与支撑,但教师们应该注意的是,教学手段多种多样,且具有与时俱进、随时而变的特征,固守一种方式,长时间使用一种手段只会局限自己的思维,削弱学生学习热情,必须新、必须变,好在新课程改革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了各种新颖、有趣、科学的教学手段与模式,期待着教师们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如,在学习《几种重要的盐》这一课内容时,笔者提前布置了调查工作,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常见的盐,借助学生力量筛选教学资源,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是一次成功的师生联合教学。学到《环境污染的防治》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不仅展示了我国环境被污染的现状,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还借助信息技术展示了我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最新的治污防御手段,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再如,学习《金属的性质和利用》这一课内容时,实验是最好的学习途径,因此笔者带领学生走进了实验室,亲眼见证了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盐酸、硫酸的化学反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综上,新时期,新气象,化学课程也需要搭上课改的“顺风车”,为课堂注入一些新的活力,为此笔者在研读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上述几条建议,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为教育教学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侃.如何做好初中化学的启蒙教育[J].学周刊,2011(23).
[2]常伍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理论思考[J].甘肃教育,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