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华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和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最能锻炼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便是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可以说,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就是集基础数学计算能力、阅读能力和数据整合能力与一体的学科教学。实施有效的应用题教学策略,不但可以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水平的发展,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则需教师在应用题的教学环节下更多功夫。本文将围绕“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究”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策略
前言: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知识会比低年级阶段更加抽象、更加复杂一些,应用题的数量也相应的有所增加、解题难度也会随之加大。一方面,在应用题解答过程中,需要考察到学生的计算能力、公式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还会考察到学生的审题能力以及对于题目中数量关系的敏感性。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若想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水平,则需教师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花费更多心思,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一题多算能力以及应用题训练的强化等,具体展开方式如下:
一、增强学生审题能力
在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强调一个解题重点,便是要学会审题。所谓审题,即是指通过对应用题的阅读,掌握题目最后所求内容,再根据题目中的数字材料,找到其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而后对其进行加工、运算的一个过程。良好的审题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算出最后的结果,还可以有效加快做题的效率,为题目检查留出更多时间。因此,为提高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则需教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审题能力。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应用》这一课程时,以“已知某服装加工厂上个月加工衣物2350件,本月比上月多加工了20%,请问这两个月一共加工了多少件衣物?”这一题为例,教师即可引导学生这样审题:首先,通读题目找到最后所求问题,要求出两个月加工衣物的总量。而后,寻找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上个月衣物加工量已给2350件,若想求得两个月衣物加工总量,只需求出本月加工数量的即可,2350+(2350*20%)=2820件。最后,再用两个月衣物加工数量相加即可求出加工总量,由此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审题思路。
二、培养学生一题多解能力
在应用题解题过程中,对于相对简单的题目,学生只需套用公式即可求出答案。然而当题目难度提升,对公式运用要求更加灵活时,学生便会出现错误。究其根本,则是学生对知识内涵、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思路掌握的还不够彻底。
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即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在解题时间充裕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在做同一题目时思考不同的解题思路,在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思维的同时做到知识的融合贯通。以“在一个盒子中,放有红色和白色两种球,已知红球与白球的数量相加等于24,其中白球数量是红球的1/2,求盒子中红、白球数量各为多少”这一题为例,教师即可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题。例如,学生可以用方程法进行解题,将红球设为x,则白球为1/2x,然后列出方程:x+1/2x=24,最后求得x=16,那么即可算出红球为16个,白球为8个。再如,学生可以用推论法来进行解题,将总量分成三份,红球占两份,白球占一份,再进行列式,即可求出最后结果,以此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三、加强应用题训练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熟能生巧,意识是说对事情做得多了,自然会更加熟练。在数学应用题学习过程中,这一成语也同样适用。若想有效提升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那么相应的应用题训练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为实现上述目标,则需教师加强应用题训练。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这一课程时,教师即可开展如下应用题训练方式:首先,教师可以在基础知识讲解完毕后,在课堂中为学生留出应用题计算时间,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完成相应的应用题练习,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解题能力。而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为学生布置难度适中的课后练习,鼓励学生在课后再进行自主应用题解题训练。最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定期开展应用题解题大赛,在培养学生竞争精神的同时完成应用题解题训练,以增强应用题解题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正是学生小学学习阶段的重要转折点。在这一时期,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会提升,数学思维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以此为初中数学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因此,应用题作为数学学科教学中的重点模块,其解题能力的提升則可直接促进学生整体数学水平的不断发展。相信在应用题教学策略的不断改进、完善下,定能有效提升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让应用题成为学生数学成绩提升的新起点与得分点。
参考文献:
[1]苟占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探析[J].科教导刊(下旬),2020(12):154-155.
[2]甘巧霞.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