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江苏省2021年第三批进入高考改革区,为了更好地指导高三的复习迎考工作,江苏省于2021年1月和4月分别组织了两次全省的适应性考试.通过对江苏省两次适应性考试的物理试卷分析,试图从中找到新课标背景下新高考的特点,为今后的高三复习备考和高一、高二的教学工作带来一点启示.
关键词: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新课标;高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19-0050-04
作者简介:陈俊(1973-),男,江苏如皋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
根据相关的文件精神和安排,江苏省第三批进入高考改革区,2018年进入高一学习的学生在2021年参加高考时将采用新的高考模式.在此期间课程改革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教育部于2018年发布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对新课标做出了一定的修订,其目的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9年1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说明》,创造性地将素质教育目标与考查内容对接,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高考评价指挥棒的问题,给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目前江苏的物理教学采取的是“老教材结合新課标”的模式,面临着“新高考、老教材、新课标”的特点,给课堂教学和复习迎考工作带来不小的困惑:新高考会怎么考?试卷的结构会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知识点的分布会不会有什么新的特点?如何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复习和迎考?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江苏省于2021年1月和4月分别组织了两次全省的适应性考试,对江苏省物理学科的复习迎考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本文通过对江苏省两次适应性考试的物理试卷分析,试图从中找到一点规律,为今后的高三复习工作带来一点帮助,也为高一、高二的教学工作带来一点启示.
1 两次适应性试卷的基本结构
1.1 基本框架
从两次公布的试卷上看,试卷的总分均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但是在试题的题量上却具有不确定性,总体上看,两次选择题的数量不确定,可能是10题,也可能是11题,但是每题4分的赋分是确定的;而非选择题部分的数量是确定的,即1道实验加4道计算题,但是非选择题部分的总分是不确定的,要结合前面选择题部分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从两次适应性考试我们可以看出:江苏新高考物理试卷应该会呈现出选择题部分“定分不定量”、非选择题部分“定量不定分”的特点.
1.2 试卷的阅读量指标
从表1可以看出,两次适应性考试试卷的总字数基本上保持一致,都在2810-2820之间,每分钟的阅读量在37个字,这样的阅读量对于学生而言难度不是很大,说明江苏的试题在文字的描述上力求精炼、简洁,问题的指向性比较明显,学生易于通过阅读构建出相应的物理模型.
1.3 试卷答题时间指标
如果一道单选题视为一问,实验题的一小题视为一问,计算题的每一小问视为一问,那么两次适应性考试试卷均为25问,考试总时间为75分钟,所以每问平均答题时间为3分钟.结合试题题型的特点,选择题的答题时间应该控制在不超过25分钟,5道非选择题的答题时间控制在50分钟之内比较适宜.
1.4 试题知识点的分布以及所属模块的特点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按照常见的五模块来分,力学和电磁学模块依然占据很大的比例.第一次适应性试卷中力学版块占比为45%,电磁学版块占比为31%,力电模块总占比为76%;第二次适应性试卷中力学版块占比为36%,电磁学版块占比为40%,力电模块总占比依然为76%;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分别为8%(第一次)、8%(第二次),16%(第一次)、12%(第二次)和0%(第一次)、4%(第二次).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力学模块的知识点和电磁学模块的知识点依然是高中教学和高三复习的重点,也是高考难点出现概率最大的模块.
如果按照新教材的编写框架分析,两次试卷中必修部分和选择性必修部分占比如图1、图2所示,必修部分的占比分别为53%和55%,在选择性必修部分占比分别为47%和45%,必修部分和选择性必修部分的比重略有侧重.
1.5 非选择题部分的特点
两次试卷非选择题部分的数量是5道题,包括1道实验加4道计算题.实验可能是力学实验也可能是电学实验;计算题的第一题基本上考查的是选修模块的内容,即在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中进行选择考查,难度不大;另外3道计算题与实验构成2道力、2道电模式,即如果实验部分考查的力学实验,那么3道计算题就是1力2电,如果实验部分考查的电学实验,那么3道计算题就是2力1电.
2 教学启示和反思
2.1 认真研究高考的变化,做到有的放矢
因为本届高三已经不再发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修部分)考试说明》,所以指导高三教学和复习工作的主要材料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调整普通高中2018级学生课程方案和课程内容的通知》、人教版老教材和人教版新教材.高考的知识点应该是这几个文件中列出的必考知识的共同部分,如果某个知识点在其中一个教材或文件中明确提出不会考查,那么这个知识点就应该不会在高考中出现,在复习时要关注这些变化,可以避免做无用功,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例如关于“相对论时空观”知识点,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描述如图3上半部分.
江苏省《关于调整普通高中2018级学生课程方案和课程内容的通知》关于“相对论时空观”知识点的要求如图3下半部分.
从这份文件中可以看出:“初步了解相对论时空观”为选学内容,不作为必考内容要求,那么在高考就不会出现关于这方面的考题.
在复习时也可以适当关注新教材的内容,特别是新教材课后的习题也可能会出现在高考试卷中,例如在4月份的试卷中单选题第6题关于电吹风的模型(如图4).
这个试题的来源就是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交变电流”章节复习与提高B组题(P67,如图5).
2.2 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关键能力
高考试题情境是实现考查目标的载体.因此,在新高考中比较关注真实情境的合理创设,创设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考生素质的问题情境为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
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提出:基于知识应用和产生方式的不同,高考评价体系中的情境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生活实践情境”;第二类是“学习探索情境”.“生活实践情境”与日常生活以及生产实践密切相关,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例如,2021年江苏省第一次适应性考试中单选题的第3题.
3.如图6所示,对称晾挂在光滑等腰三角形衣架上的衣服质量为M,衣架顶角为120°,重力加速度为g,则衣架右侧对衣服的作用力大小为
A . 12Mg B. 33Mg
C.32MgD. Mg
这就是一道以生活中常见的晾衣服为载体考查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要求学生能将生活中的情境转换为熟悉的物理模型,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探索情境”源于真实的研究过程或实际的探索过程,涵盖学习探索与科学探究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例如,2021年江苏省第一次适应性考试中单选题的第6题.
6. 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将2mL的纯油酸配制成5000mL的油酸酒精溶液,用注射器测得1mL溶液为80滴,再滴入1滴这样的溶液到准备好的浅盘中,描出的油膜轮廓如图7所示,数出油膜共占140个小方格,每格边长是0.5cm,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直径为
A.7×10-8m B. 1×10-8m
C.7×10-10m D. 1×10-10m
这就是一道以学生在学习中真实的实验研究为背景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试题,要求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探索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在两次适应性考试试卷中,“学习探索情境”和“生活实践情境”所占比例分别为68%(第一次)、56%(第二次)和32%(第一次)、44%(第二次).分析可以发现,考查学生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的学习探索情境类试题所占比例相对较大,而考查学生创新能力和核心素养的生活实践情境类试题相对少一些.这样的比例是比较合理和科学的,因为面对生活实践情境类问题,学生首先需要将实际问题转换为物理模型,然后使用模型来解释现象和过程,最后使用数学工具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此過程中学生需要有辩证的思维,要有解决复杂问题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提出了较高要求,在75分钟考试时间内比例不易太多.
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中应该关注物理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本质,厘清概念的来龙去脉,提升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关注科技热点问题
高考不会也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科技的实际,不论是平时的教学还是在最后的复习迎考阶段,都要多关注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我们国家在近阶段所取得的成就.例如,近期我们国家在航天技术领域的发展比较喜人,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开始组建自己的载人空间站;2021年2月10日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这些可能都会成为高考的一个考点,在平时要多加关注,多思考可能会从哪个角度进行设问和考查.
2.4 关注立德树人的考查宗旨,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高考也要实现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素质教育转变.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关注教材上的相关资料.例如,教材在“全反射”一节出现了关于华裔科学家高锟对“光导纤维”做出的贡献的介绍(如图8).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讲解,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同时这类题材也可能为高考提供素材,以此为背景创设一道考查全反射知识点的试题也是有可能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宋亚杰,胡雨宸.例谈高考物理试题情境的科学性[J].物理教师,2019,40(06):71-73.
(收稿日期:202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