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凤
(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江苏 镇江 212100)
动脉硬化疾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老龄化发展形势也日趋严峻,许多老年人的身体和生理都会出现一些病理性改变,也导致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疾病发病率的增长。其中糖尿病患者种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心脑血管性症状,目前,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概率对比正常人的概率更高,其中以颈动脉处最为常见。他汀类药物作为临床常用药,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发展,在合并血管病变中起到预防作用[1-2]。基于此,本文对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的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探讨。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选择的时间区间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以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板块患者为调研对象,根据其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抽取40例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案,并设为常规组,其余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中加入瑞舒伐他汀治疗,并设为研究组,常规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50~80岁,平均(60.36±3.55)岁,病程在1~13年,平均(5.88±2.32)年;研究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51~79岁,平均(60.54±3.05)岁,病程在1~12年,平均(5.05±2.85)年。两组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组治疗方案:此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案,如:根据医嘱,为患者提供常规口服药进行降糖治疗,或选择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值。
1.2.2 研究组治疗方案:在上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瑞舒伐他汀治疗,选择剂量10 mg的瑞舒伐他汀进行口服治疗,每天一次,如果患者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应予以对症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肝肾功能或胃肠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情况。
1.3 观察指标。①分析两组血脂及c反应蛋白值,血脂四项包括:TC:<5.20 mmol/l;TG:<1.70 mmol/l;HDL-C:>0.91 mmol/l;LDL-C:<3.12 mmol/l;c反应蛋白:0~5 mg/L。②分析两组颈动脉板块数量及面积。
1.4 统计学分析。文章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 22.0版本,计数型指标则采取例数(n,%)来进行表示、通过χ2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检验,计量型的指标方面采取均数±标准差的方式来(±s)进行描述,如果P<0.05,则两组结果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血脂及c反应蛋白指标分析。研究组血脂及C反应蛋白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可见表1。
表1 血脂及c反应蛋白指标对比(±s)
表1 血脂及c反应蛋白指标对比(±s)
?
2.2 两组颈动脉斑块数量及面积分析。研究组颈动脉板块数量及面积明显减少,P<0.05,可见表2。
表2 颈动脉斑块数量及面积分析(±s)
表2 颈动脉斑块数量及面积分析(±s)
?
目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能够造成威胁的首要疾病当属于心血管疾病病变,基本上有百分之70以上的患者死亡原因是因心血管性病变造成的[3]。心血管和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多部分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中,和正常健康人群对比,糖尿病患中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更高,一方面是由于内源性高胰岛血症能够利用促进脂质合成,刺激动脉内膜,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另一方面,由于胰岛素分泌不充足,利用降低脂质清除及血管壁溶酶体脂肪酶系活性,增加颈动脉走样硬化斑块发病的风险。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症主要发生在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颈动脉等,其中以颈动脉为最愿意发生的部位,临床上许多学者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主要是动脉中内膜出现损伤,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炎症,此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纤维增生性反应造成的[4-5]。
近几年,据有关研究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CRP的升高有一定关系。CRP主要是由白细胞介素-6介导的肝脏生成的急性期反应物。C反应蛋白属于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指标,作为一种敏感性强的标志物,能够从根本上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准确反映出来。瑞舒伐他汀共有9种结合键和机体内存在的HMG-COA还原酶分子进行有机结合,其降血脂的效果更加显著,作为新型的他汀类降脂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
本文通过结合两组血脂及C反应蛋白指标分析,研究组的血脂及CRP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通过分析斑块数量及面积,研究组斑块数量及面积均小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将瑞舒伐他汀加入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血脂及CRP指标,降低板块数量及面积,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