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本文以“产出导向法”为教学指导,展示了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英语语音教学的设计和教学过程,同时探讨了教学效果,进行了教学反思: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思政教育意识、教育能力和创新教学理念。
【关键词】高职英语语音;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潘郑重(1984.06-),女,汉族,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英语语音教学、旅游文化。
【基金项目】2019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专英语语音课堂教学研究 ”(课题编号:JXJG-19-47-4)。
一、引言
2020 年 5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很多高专院校均在探索如何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中心、以综合素养课程为依托、向专业教育课程辐射的“三位一体”思政教学体系,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大思政格局。
高专英语语音课是英语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必修课程,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职业岗位和专业核心能力要求而设置,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英语语音教学中,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改革迫在眉睫,教师充分挖掘蕴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育人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英语教学全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相结合,最终培养学生既具有家国情怀又有国际视野。
二、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以下简称POA)是国内学者文秋芳教授在输出驱动假设(2007)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体系(2015)。基于“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的教学理念,POA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用结合。其强调产出是学习目标,难度梯度不同的产出活动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产出导向法由三个核心环节组成:驱动环节、促成环节、评价环节。产出导向法的“全人教育”理念与课程思政所倡导的“三全育人”理念相契合、相一致,都实现了课程育人目标,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产出导向法下的高专英语语音“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
在产出导向法的指导下,把“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去,笔者以本校高专英语语音教材《英语语音语调》模块三“重音”,其教学内容为单词重音、句子重音和语篇练习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进行实例研究分析。
1.学情分析。本课程教授对象是英语教育专业一年级的学生,根据对其以往的英语基础知识技能测试成绩以及自身素养方面的摸底,得出学生在知识、能力及素养方面的水平。(见表1)
2.教学目标。本模块的三维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学习单词重音、句子重音等基本语调的重音规律及正确使用。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出单词的重音,句子的重音;能根据重音、语调的变化,理解表达隐含的意图和态度。形成对语言的感受力,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得体,语流流畅。素质目标: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延伸至课堂之外,将生态保护与环境保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和思辨能力。
3.教学策略。
(1)教学模式。为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理念指导下,结合学情分析,以知识、能力和素养为载体,以产出导向法的“驱动,促成和评价”为教学流程,采取翻转课堂,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室,投屏,视频,学习通,PPT等信息化手段,设计课前驱动(情景导入→布置任务→组织分工)→课堂促成(成果展示→闯关→演练→总结)和课后延时评价(知识巩固与拓展)。同时,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了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旅游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2)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任务驱动——知识翻转,任务驱动。
①给学生进行分组。②教学平台发布课前微课学习。推送短视频,讲解单词重音的规律。③布置课前任务。思政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针对学习情况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课中促成—选择促成、及时指导。
①展示:组织学生展示微课布置的任务。进行生生、师生评价。思政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与互评,学生能可以正确掌握单词重音的发音规律,培养他们树立环保意识、思辨能力。
②导入:电影《阿凡达》导入:让学生呈现视频中介绍张家界相关英文词汇的重音、句型重音,讲解句子重音的规律。发布单词句子朗读的抢答。问题:人们为什么喜欢去张家界旅游?你认为生态和环境保护重要吗?你将来会如何践行生态和环境保护?思政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活动,学生能掌握单词和句子的重音规律,并深刻理解习总书记“两山论”的内涵。
③闯关:用课堂小游戏例如:单词接龙,就是重音在第一音节的单词进行接龙游戏和听音辨意等。思政设计意图: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④演练: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训练任务,学生按照自身水平进行选择,完成本阶段的教学目标。思政设计意图:选择性材料的训练,让水平不一的学生均能完成训练任务并培养思辨能力。
⑤总结:组织学生展示并及时评价,发布评分细则。即时评价,通过学生自评、组内助评、组间互评、教师总评。 思政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和思辨能力。
3)课后评价--延时评价,预习新课
①布置课后作业。布置学生进行单词和句子测试。要求学生完成“我为校园环保添彩”主题任务,并为下次课前的演说做准备。学生经过課外练习后,再将练习的成果提交给教师进行延时评价,发布微课学习新课。
4)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在校园内进行一场垃圾分类的知识宣讲和有奖问答活动,影响并发动身边同学一起践行环境保护。
(3)教学资源。根据学情,在教学中从学生兴趣入手,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学适应学生形象思维,以视频热身,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合作学习及时进行成果展示,教师采用赏识评价让学生产生成功心理,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完成学习任务;采用情境导入法、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我校超星教学平台、Quizlet APP、微课视频作为平台补充,QQ学习群实时答疑,作为课前课后师生和生生学习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化教学手段多元化。
(4)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语音能力得到了锻炼,交流协作能力和思辨分析能力也得到了培养,逐渐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意识到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努力学习掌握专业技能与知识,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丰富人生经验,增强责任感和自信。当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是点状、局部和阶段的;教育素材的教育作用还未充分发挥;教学内容未能最大优化;人文教育环境欠缺等。
四、结语
思政教育是一个漫长和系统的工程,需要循序渐进、持续、全面开展。因此,需要一线教师提高自身政治思想悟,关注时事政治,不断地开发、更新思政教育资源,及时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更多地渗透本土文化和中西文化的对比。同时,需要编写一套完整的、融入思政教育理念的教材和讲义;学校需要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改革,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并组织培训,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思政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创新教学理念。此外,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保证思政教育的教育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J]. 2020-06-01.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 (7):547-558.
[4]杨定泉.基于产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J].高教学刊,2018 (10):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