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模态隐喻的研究完善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英语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和理论视角。文章以大学英语演讲课堂为实例,解读在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的英语演讲教学方法,从而增强学习者对英语文化的认知,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听觉隐喻;视觉隐喻
【Abstract】The study of multimodal metaphor completes the theory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offers new ways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for English teaching. The paper takes the college English speaking class as an example to interpret the English speaking teaching meth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modal metaphor, thereby enhancing the learner's cognition of English culture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Key words】multimodal metaphor; auditory metaphor; visual metaphor
【作者简介】张静洁(1979-),女,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多模态话语分析。
【基金项目】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人文社科类),项目名称:言语-手势的多模态隐喻在英语演讲中融合使用的对比研究(项目编号:SK2018027)。
一、多模态隐喻
20世纪90年代西方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是在语言学家特别是系统功能符号学家对多模态符号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以stockl,Jewitt等为代表的系统功能符号学家对多模态符号学研究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对此展开了研究。大部分西方语言学家的研究是以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1978)为理论基础的,他们普遍认为在意义传达方面,除了语言以外其他符号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图像、顏色、声音、手势、面部表情等。张德禄认为,话语意义的表达是由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共同作用并协同传递的。Non-verbal communication是多模态话语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Lakoff&Johnson(1980)指出,隐喻不是修辞,而是思维模式。因此,存在于声音、图片和手势中的多模态隐喻究竟是如何在语义传达中起到作用的值得语言学家深入研究。多模态隐喻的研究是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一种形式,因此它也具备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意义。但是,多模态隐喻在二语习得中的使用一直是研究的难点,研究多模态隐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研究二语习得中的多模态隐喻还可以帮助理解教师对于其他修辞形式在教学中的运用和使用情况及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总之,多模态隐喻的研究在英语教学中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多模态隐喻研究现状
自《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Lankoff &Johnson,1980)一书提出了隐喻理论以来,隐喻就成了语言学研究的主要议题。林书武(2002)曾总结了隐喻研究的现状、焦点及趋势,研究主题包括空间隐喻研究、结合脑科学的研究、与文化模型关系的研究、与语言教学相关的研究以及其他比喻性语言现象,研究焦点为概念隐喻、概念合成、空间隐喻、隐喻与转喻等,发展的趋势是继续理论探索,结合语言的神经理论,结合文化人类学进行研究。近十年来国外隐喻研究仍然以体验哲学和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石,突出概念整合理论(孙亚,钱玉彬,马婷,2017)。同时,国外隐喻研究逐渐转向认知的社会文化性,即从文化角度出发对隐喻的普遍性和变异性进行研究,揭示隐喻思维是如何与文化和社会理解相关联。空间隐喻,隐喻与转喻和其他修辞格的关系仍然为目前的热点话题。近十年来对时间-空间隐喻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对空间—时间隐喻理论的介绍及其拓展,其中包括研究非言语模态中的时间概念的隐喻表达以及不同文化对于时间隐喻的解读等。除此之外,近十年隐喻研究还关注了新话题:多模态与手势中的隐喻,隐喻与情感,隐喻与身份等。多模态隐喻的载体与目标完全或主要以多模态呈现,涉及多种体裁如电影、漫画、广告等。多模态隐喻与手势所传达的隐喻更证实了隐喻的认知性和普遍性。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有关多模态隐喻的研究起步较晚。《广告图文隐喻运作机制初探》(曾立,2004)一文为国内的语言隐喻研究开创了先河。
口语交际从其本质上讲就是一个具有多模态特征的交际情景(Muller& Cienki,2009),所以口头语言交际中的隐喻具有多模态的特点。伴随语言出现的手势不只是言语的“插图”,更是语言交流的一部分。近年来的隐喻研究多从手势研究中取材,并证明了隐喻是各种模态下的认知加工过程的产物。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模态形式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通过声音加以感知的听觉模态;另一个是通过视觉加以感知的视觉模态(Muller&Cienki 2009)。仅以听觉模态传达语言关系的隐喻或仅以视觉模态传达语言关系的隐喻称为单模态隐喻,而以听觉模态和视觉模态共同传达语言关系的隐喻称为多模态隐喻。本族语者在交流中能够轻松构建、理解和使用这样的隐喻性,而二语习得者要想准确理解和产出隐喻必须通过额外的学习。以往的研究过分强调隐喻思维的言语表征,这遮盖了一些仅靠言语模态无法表征的隐喻思维(Forceville& Urios-Aparisi,2009)。口头语言交际构成了一个本身就以多模态为特征的交际情景(Muller& Cienki,2009),故应用于该交流形式中的隐喻具有多模态潜质。语伴手势作为与有声语言伴生的自发性手势不只是言语的“插图”,更是内在于话语本身的一部分,是通向说话者思维过程的窗口(McNeill 1992;Cienki& Muller 2008)。故近年的隐喻研究越来越注重从手势研究中取材,并有力地证明了隐喻是各种模态下的认知加工过程的产物。
随着隐喻和多模态教学研究的深入,教学中多模态隐喻的研究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2010年李毅和石磊发表论文,将多模态隐喻研究引入教学,指出多模态教学隐喻的研究同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隐喻研究的必然趋势。梁晓辉(2013)将多模态隐喻研究引入英语写作教学,以比较性文章为例分析多模态隐喻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发指导作用,指出多模态隐喻能够帮助学生领悟到只从文字讲述中领悟不到的道理,是激发、引导学生创作的有效手段。
三、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演讲中的应用
演讲是指在公众场合,针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非语言交际符号在演讲中能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使演讲更加有力。以外研社的英语演讲比赛为例,包含手势、面部表情等身体语言的演讲技巧的分数占到了大约30%。根据对比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英语演讲中多模态隐喻的形式与功能分布,可以为英语演讲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英语演讲课程,可见演讲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交际技能已经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隐喻能力也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学习者如果具有较好的交际能力则表明他能够准确地使用语言的隐喻功能。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因为没有隐喻思维习惯,所以缺乏隐喻表达。Forceville (2009)提出:语言习得更为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语言-手势”习得。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师往往只注重语言知识点的输入而忽略隐喻能力的提高,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手势、音调、表情等多模态因素辅助英语演讲以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一方面多模态、多媒体的运用丰富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多模态教学可以在某些教学环节中充分调用多模态获取、传递和接受信息。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发现学生在口语表達时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特点,并对有效的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指导,这样会最终推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而目前的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如语法、语音和词汇而忽略了对非语言交际体系的了解和掌握。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跨文化交际整体素质的提高。如果在外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将语言教学与非语言教学结合起来,势必事半功倍,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Forceville将模态与五官联系起来,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模态。Forceville (2009)将模态细分为:1.图像符号;2.书面符号;3.口头符号;4.手势;5.声音;6.音乐;7.气味;8.味道;9.接触。针对大学英语演讲课的教学目标和特点,大学英语演讲课程的多模态教学可以从听觉隐喻、视觉隐喻、人体隐喻三个方面入手。具体策略如下:
1.听觉隐喻在大学英语演讲课堂的应用。好的演讲一定是以听众为中心的一场听觉盛宴,因此听觉隐喻在英语演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演讲者要注重听众的听觉感受并根据不同的语义变化调整语音、语调、重读和弱读。Ivan Fonagy(1999)把语音和语义的这种对应关系称为“语音隐喻”,听众可以根据语音语调来理解其中包含的语义。因此,在英语演讲中,演讲者应该根据演讲的内容,上下文以及想要表达的感情对词语进行加工,使观众能够真实准确地感受到演讲者的演讲意图,更有效的接收信息。作为教师,应该在授课中意识到听觉隐喻对学生接收知识的影响。避免平铺直叙,注意变换语音语调,用重读和慢速陈述重点和难点。另外,在培养学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听觉隐喻概念的传授并让学生们在演讲时有意识地运用听觉隐喻以达到更好的演讲效果。
2.视觉隐喻在大学英语演讲课堂的应用。眼睛是人体十分重要的一种感觉器官,能够接受外部的光线刺激,从而将光冲动传导到大脑中枢,引起视觉,这样人就可以通过眼睛获得外界的信息。隐喻学者研究发现视觉隐喻主要投射范围是心智,情感域。随着视觉隐喻研究的深入,视觉隐喻逐渐扩展到图像隐喻研究。英语演讲课,作为一门融合听说读写的综合性课程,对于课程的可视性要求要远远高于传统英语课。视觉隐喻是隐喻化思想方式的图像化表述方式。由于演讲形式的特殊性,通常会在演技过程中辅助多媒体手段让听众更好的理解演讲内容,并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因此作为英语演讲课堂,教师除了自己要灵活运用视觉隐喻策略以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视觉隐喻策略的指导和练习。以便在演讲中高效合理的使用视觉隐喻,帮助演讲者达到最佳演讲效果。
3.人体隐喻在大学英语演讲课堂的应用。人体隐喻策略包含范围很广,具体到英语演讲教学而言,人体隐喻的应用主要是教师帮助学生通过理解肢体语言来感知不同的文化,并且能够在英语演讲中正确使用肢体语言进而起到更好的演讲效果。对于英语演讲课堂而言,人体隐喻策略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演讲的过程实际是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融合的过程。没有恰当的肢体语言辅助,口头语言的表达会显得生硬、刻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辅助课堂教学,让学生们对演讲技巧理解更加透彻。另外,教师也要加强学生在演讲中手势的合理运用。让学生意识到人体隐喻对演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单地说,人体隐喻策略对英语演讲课堂,实际就是肢体语言与口头语言融合的策略。很多优秀的演讲家都非常善于利用肢体语言。而中国大学生在进行英语演讲的时候,经常会因为太注重口头语言而忽略肢体语言。因此,老师们应该首先自己在课堂上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辅助教学,然后让学生们有意识地在演讲中使用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以达到最好的演讲效果。
四、结语
多模态隐喻理论为大学英语演讲课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如果将多模态恰当地应用到英语演讲教学中,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树立学生演讲的信心。同时学生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下,可以更好地掌握英语演讲的知识技巧。学生如果意识到多模态隐喻对于二语习得的重要性,就可以全面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模态隐喻理论还在不断的发展中,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多阅读前沿的理论文献,并将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s: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Foreceville, C. Pictorial Metaphor in Advertising[M]. London: Routledge, 1996.
[3]Lakoff G,Johnson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4]林书武.隐喻研究的基本现状、焦点和趋势[J].外国语,2002(1):38-45.
[5]孙亚,钱玉彬,马婷.国外隐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外语,2017(5):695-704,731.
[6]曾立.广告图文隐喻运作机制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11-14.
[7]Foreeville, Charles. Multimodal Metaphor-Application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C].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2009:19-42.
[8]Müller C, Cienki A. Words, gestures, and beyond: Forms of multmodal metaphor in the use of spoken language. In C. Forceville[M].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9.
[9]CienkiA, Mülle C.Metaphor and Gesture. Amsterdam[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 Co, 2008.
[10] Kathpalia,Carmel, S S,Heah L H.Metaphorical Competence in ESL Student Writing.[J]. RELC Journal, 2014(3):273-290.
[11]李毅,石磊.教學中的多模态隐喻——应用隐喻研究的新方向 [J].外语电化教学,2010(3):47-49,56.
[12]梁晓晖.多模态隐喻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以比较性文章为例[J].外语研究,2013(5):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