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春燕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实施分层教学,能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均获得发展和提升,而且也可以大幅提高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并有针对性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基与此,本文对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实践展开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教学实践
前言: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拥有不同的思考和学习方式,令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假如教师实行统一的教学方式授课,难免会影响一些学生的个体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科学分层,并设计分层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教学,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
一、科学分层并制定不同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的前提是对学生科学分层,所以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再进行分层。教师在分层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考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生思维发展情况,不能仅以学生的数学成绩作为分层的依据,这样才会使分层教学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一层为数学兴趣浓厚、理解能力强且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二层为数学兴趣和理解能力一般、且数学成绩中等的学生;三层为数学兴趣较低、理解能力稍弱且數学成绩也稍差的学生。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授课。
比如,在《混合运算》的数学课上,数学教师首先将教学目标制定为三个层次:一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带括号的多项混合运算;二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带括号,但括号内中只有两项的混合运算;三层的教学目标是不带括号,仅是多项的混合运算,然后再开始分层指导授课。教师首先对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讲解:有括号的先运算括号内的,没有括号的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运算,同项的直接运算。当学生掌握了运算的顺序后,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分别写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去运算:一层的学生是运算:“(25×4+18÷6)÷1+22=?;二层是运算(90-15×3)+18=?;三层是运算4×12+18÷6+7=?。之后,教师给学生三分钟的运算时间。随后再挑选三个层次学生分别到黑板上写出这三道题的答案:“第一道题的答案是125;第二道题的答案是63;第三道题的答案是58。”接下来,再让学生分别讲解运算的过程,这样就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这节课的数学知识。
教师通过合理分层并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来授课,不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学习,还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进而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二、根据学生情况布置不同练习题
小学数学教师实施分层教学,不仅要设定分层的教学目标,还要根据学生情况为学生布置分层的练习题来帮助学生更加扎实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从练习题的难度上进行区分布置。如针对学习成绩较好,思考及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难度较高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练习题,并把这些学生归为A层;针对学习成绩一般,思考和理解能力也属平常的学生,布置具有一些难度的练习题,把这些学生归为B层;针对学习成绩较差,并且不是很积极思考的学生布置一些基础性的练习题,并把这些学生归为C层。同时,教师还要对练习题的数量加以操控。
比如,在《混合运算》的练习中,教师在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的运算法则后,首先让学生先分别计算少数量的练习题,当学生基本掌握这部分数学知识后,教师再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并科学设定练习题的数量。针对A层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带小数点的练习题,如(26×6.6+18.3÷6)÷10+22,并且,教师要在加大练习题的数量,使这部分的学生在掌握混合运算知识的基础上,综合更深层的数学知识,进而使他们勇于挑战,数学发展更上一层楼;针对B层的学生则要以巩固这部分数学知识为出发点,为学生设计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如9×25+68÷12+65,并适当增加一些练习题的数量,但不要过多;针对C层学生,教师则可以为他们布置5×15+28÷7+26这类混合运算的练习题,但是要在练习题的数量上适当增加,进而使这部分学生可以扎实掌握教师所教授的数学知识。这样才有助于教师帮助他们追上其他同学的学习成绩。
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来布置不同练习题,并科学制定练习题的数量,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掌握的更牢固,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教学活动中,这样才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加扎实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并不断发展。
三、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出发进行分层评价
除了对学生制定不同教学目标和分层练习题,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科学的分层评价,这样才会促使学生不断纠正自己学习的误区,并树立强大的自信心,不怕困难,勇于挑战,进而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而且,教师的评价对学生也有直接影响,所以数学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最大限度吸收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数学教师要灵活安排测试的时间,并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和测试成绩综合起来评价,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开心的进行数学学习。
比如,教师可以将测试时间改变每半个月一次,并且把学生每次的测试成绩归总成表格。同时,也要让学生对自己每次的测试成绩进行记录和对比。每次测试结束后,教师均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学习的态度如何,进而在下次考核时,教师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如学生测试成绩出来以后,针对比上一次测试成绩好很多,而且平时也认真学习的学生,教师可以从激励的角度出发去评价学生,进而使学生深度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针对平时相对比较认真学习,测试成绩中等的学生,教师就需要先肯定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但要为学生指出不足之处,并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而针对测试成绩比上次稍差,但学习态度比较积极的学生,教师则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并要帮助学生树立更强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继续努力,并更好掌握数学知识。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对学生进行分层,而不能仅以数学成绩作为参考标题。同时,要分层制定教学目标、练习题,综合学生平时的情况进行不同的评价和引导,进而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并不断增强自信,不断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王红.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研究[J].学周刊,2020,(19):45-46.
[2]赵红珍.基于差异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策略[J].学周刊,2020,(21):41-42.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二中心小学 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