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莲
【摘 要】面对当前小学生语文习作教学,学生缺乏主动修改意识这一困境,为了触发儿童自主修改习作的习惯,从“加强修改意识”“学习修改方法”“触发修改激情”三个方面来阐述“改比写更重要”。让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去改,真正实现评改作文,先评后改的习作习惯,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修改;素养提升
一、修改现状惹人忧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光顾着写,意识不到“改”的重要性;老师光顾着改,没有把“改”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
大部分学生拿到习作本后,先看看自己得了多少分,再简单看下老师的评语。习惯好的孩子还会自觉修改错别字。几乎没有孩子会把文章再读一读,按照老师的批改要求再次修改的。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修改的重要性。可这样下去,教师批改的意义何在?学生又将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呢?
二、修改意识需加强
2020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生习作要求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流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主动修改习作,绝大部分孩子的内心都是抗拒的,如何提高孩子们的修改意识呢?
首先,要了解修改的重要性。无数大文豪的例子告诉我们,“改”比“写”更重要。最著名的要数我国苦吟派诗人贾岛了。何为“苦吟派”?就是为了一个字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与时间,反复琢磨酝酿。“推敲”的故事广为人知,正是源于贾岛对文字要求的精益求精,在不断修改中追求完美。
其次,组织“作文修改小组”,小组成员在一起读一读,评一评彼此的作文,互相提出修改意见。起到互相激励,监督的作用,达到“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修改的习惯”。
最后,在探讨中学生们有话可说,再加上积累了一定的修改经验与方法,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创作的冲动,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们动笔改作了。
三、修改方法见功夫
叶圣陶先生说“修辞立其诚”,想的认真是一层。运用相当的语言文字,把那想的认真的心思表达出来,又是一层。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
(一)先打腹稿
打腹稿也是修改的过程。一次又一次的思考就是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下笔之前先做好准备功夫。把写作内容想清楚了再动笔。
心中肯定要有一个整体框架。
比如写一件事情,我们要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一步一步写。比如观察植物,我们可以由整体到局部,从颜色、形状、大小到它的根茎叶花果实。这些思考内容是随时变化着的,可以有所侧重,想得认真就是思考的方面多,随时进行修改。
(二)通读文章
对于小学生来说,修改的第一步是没有显而易见的常识性错误,语句通顺,字词准确。
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咱们写东西不能只顾眼睛看,要注意念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拗口的话,不便于念,不便于听,咱们要养成敏感,随时留意,不要写拗口的话。”
最好的方法便是读了。一个人的时候可以放声朗读,把自己的作品读出声来,仔细感受自己写得每句话是否恰当,能否读通顺。若是不方便读的场景,在心中默读也大有好处,还多了些静思。有没有缺字多词,是否顺畅,有无啰嗦……这些小瑕疵一读便知,对于孩子们来说,难度不大。
(三)揣摩字词
揣摩字词就是把坏的语言转化为好的语言。这需要思考,需要对文字的敏感和对感情的拿捏。这是十分花功夫的过程,离不开学生日常的阅读积累与经验总结。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拿两句话进行对比,让孩子们说一说,哪一句写得更好。这就是锻炼语言精细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知不觉掌握了许多优秀的表达方法。
如二下语文书中第十二课《寓言二则》课后习题:读一读,说说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一组句子“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和“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这两句话学生很明显能发现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赶紧”一词,结合课文内容,孩子们都会说,因为羊圈有个窟窿,那个人很着急,担心又有羊被狼叼走了,所以赶紧堵上窟窿。第二组句子“他在田边转来转去。”和“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后一句比前一句多了“焦急地”,丰富了人物的情感,体现出那个人盼着禾苗快快长大,急不可耐的心情。
这样的练习数不胜数,孩子们在比较中学会判断,什么句子更精彩,什么句子更符合情境,什么句子更衬托人物形象……慢慢地,他们也有了一套评价作文的思想体系,知道如何使平平无奇的文字更有魅力。
(四)情感升华
情感的升华是真情流露,不是为了升华而升华。
1.由小及大
在文章结尾,从一件小范围的事物扩大到较大范围的事物。如欧亨利的《最后一片落葉》,通过一个人看到了树上的最后一片树叶,他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他应该像树叶一样经历了风雨依然还能活下去,变得乐观。他从这片叶子中感受到了活下去的勇气,看到了生的希望。从对树叶的感悟升华到对生命的感悟,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都不要放弃最后的希望。这样的升华让人的心灵也为之鼓掌赞叹。
2.由一及众
以一个人为写作对象,突出他的性格品质,扩大到具有这种品质和精神的一类人。不少孩子在自己的习作中已经用到了这种方法。疫情期间,孩子们笔下少不了钟南山爷爷,李兰娟奶奶,李文亮叔叔……这些奋战在一线的抗疫战士,最后也不忘那些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的医护工作者和志愿者们。也许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必须为他们预留一个位置。不知不觉,感情得到了升华。
3.由事及理
先叙述一件具体的事情,在最后揭示或暗示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我们常读的寓言故事便是如此。尽管哲理的部分篇幅极小,但它常常会让一件平凡的小事变得更耐人寻味,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