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1-10-16 06:26梁振娥莫小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7期
关键词:心绞痛心脏康复

梁振娥 颜 羽 罗 倩 杨 奕 莫小玲

(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31)

冠心病患者一旦冠状动脉管腔出现狭窄或闭塞,引发急性心肌缺氧缺血、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倦、呼吸急促及昏厥等症状,预后较差[1-4]。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可疏通狭窄或闭塞的罪犯血管,恢复心肌血流灌注,降低死亡率[5-7]。但并不能完全解除动脉粥样硬化的问题,所以患者术后除需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行运动康复外,还要长期接受规范的治疗才能获益。常规护理模式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进行的健康教育及护理虽可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但持续时间较短,患者获益有限。我科虽然编写了《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健康手册》,在患者出院时发放,但收效甚微。行为转变理论(the transtheoreticalmodel of behavior,TTM)是指人的行为可通过外界合理的引导而向预定的方向转变,最终改变不良的行为方式[8]。将TTM应用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康复护理中可逐步培养患者良好的习惯,尽快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采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9年1-12月86例住院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两组患者年龄、冠心病病程、性别、病变血管数、放置支架数、NYHA分级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n(%)/x±s]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n(%)/x±s]

组别例数(n)性别(男/女)年龄(岁)对照组观察组χ2/t值P值43 43 25/18 24/19 0.237 0.861病变血管数(单支/双支/三支)14/17/12 13/16/14 0.382 0.716放置支架数(1/2)31/12 29/14 0.475 0.627 NYHA分级(Ⅱ/Ⅲ/Ⅳ)9/21/13 7/22/14 0.593 0.504 60.19±11.83 61.28±12.07 0.173 0.929冠心病病程(年)7.24±2.31 7.95±2.47 0.336 0.762

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AMI诊断标准;(2)NYHA分级≥2级;(3)患者入院后均行PCI术;(3)知情同意研究方法,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精神障碍性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2)合并恶性肿瘤者。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PCI术后采用常规护理,穿刺部位给予压迫器压迫,术毕回病房后绝对卧床48h,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及动脉搏动等。术后第3d嘱患者可主动活动关节,并从坐位逐渐开始下床活动。出院前发放自行编制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健康手册》,内容包括PCI术后用药、饮食运动管理、随访管理、并发症预防等。

1.2.2 观察组 (1)成立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心脏康复团队,护士长任组长,组员由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及重症专科护士组成;(2)先将PCI术后用药、饮食运动管理、并发症预防等健康教育资料进行整理。同时入组时举办由患者和家属参加的座谈会,征求患者和家属对心脏康复护理的需求,结合患者情况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基础上制定PCI术后心脏康复护理阶段性计划,并征询专家意见修改完善;(3)基于行为转变理论分阶段心脏康复护理。第一阶段为前意向阶段,为期一周,进行2次健康教育及交流沟通,30min/次。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PCI术的方法、目的、意义及术后注意事项,明确生活方式与PCI术间的关系。同时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角色分析和意识唤起方法,引导患者接受患病现状,体会患病后的感受,帮助患者认识到过去饮酒、吸烟、高脂、高盐、缺乏运动等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的危害,树立行为转变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自觉改变不良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第二阶段为准备阶段,为期一周。患者PCI术后即将出院,在这一周内,由责任护士基于行为转变理论中的自我解放方法与患者沟通,引导患者适应角色转变并回归家庭和社会。同时共同探讨居家康复期间可能发生的问题,就制定的康复计划与患者进行沟通,并由患者确认计划的可行性。第三阶段为行动和维持阶段,为期8周。出院前让患者扫码加入“心脏康复”微信群,指导患者添加并学会使用“心脏康复与健康”微信公众号。每天从PCI术后健康教育手册选取针对性的相关内容,经编辑整理,上午9∶00定时在公众号上推送,内容包括用药、饮食运动管理、并发症预防等,每天定时提醒患者服药。每周五晚7∶00-8∶00由患者将填好的一周作息、运动时间表拍照发到群中,群管理护士逐一查看后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运动锻炼等的合理性进行评价,鼓励行为执行良好者,执行不良的患者进行指导和进行合理调整,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每两周开一次群讨论会,让行为方式好的患者分享经验,鼓励群友互相监督、相互提醒,达到共同的健康促进作用。第四阶段为巩固阶段,为期14周。经过上一阶段的护理,多数患者日常生活行为已经发生变化,但并不意味着患者的行为转变问题已彻底解决,仍要按护理计划继续实行。责任护士仍要坚持每周对患者发回的行为进行分析,动态掌握患者的身体、心理健康状况、运动情况及服药依从性等,根据出现的问题给予个体化指导。协助患者就已转变的行为进行巩固强化,以保障成效。

1.3 观察指标

(1)入组时、护理后6个月应用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仪检测患者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EV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2)入组时、护理后6个月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测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包括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发作频率、躯体受限程度五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范围0-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心功能比较

两组入组时LEVF、LVEDD、LVE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LEVF、LVEDV高于入组时,LVEDD低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LEVF、LVEDV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变化比较(x±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变化比较(x±s)

注:和入组时比较,*表示P<0.05。

组别例数(n)LEVF(%) LVEDD(mm) LVEDV(mL)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43 43入组时35.29±4.26 35.46±4.92 0.279 0.829干预后6个月40.82±6.37*46.19±6.79*7.594 0.008入组时63.72±11.36 63.51±12.08 0.337 0.761干预后6个月59.27±12.59*54.35±11.73*8.160 0.003入组时61.28±10.76 61.59±11.82 0.473 0.628干预后6个月63.77±12.59*69.31±12.17*6.804 0.014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入组时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发作频率、躯体受限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发作频率、躯体受限程度评分均高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发作频率、躯体受限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x±s)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x±s)

注:和入组时比较,*表示P<0.05。

组别例数(n)疾病认知程度 治疗满意度 心绞痛稳定性 心绞痛发作频率 躯体受限程度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43 43入组时61.88±9.27 62.47±10.82 0.473 0.617干预后68.27±11.36*76.11±14.61*7.293 0.07入组时59.43±8.69 60.15±9.43 0.513 0.572干预后62.70±10.25*75.83±12.57*14.829<0.001入组时52.13±8.90 53.34±8.57 0.826 0.268干预后60.17±10.38*65.28±11.72*6.148 0.014入组时58.62±9.28 59.27±8.64 0.539 0.553干预后63.71±10.59*72.15±11.85*10.916<0.001入组时58.42±9.07 59.07±8.73 0.439 0.657干预后64.73±11.22*73.81±12.06*11.093<0.001

3 讨 论

冠心病患者受疾病长期影响,生理和心理上均要承受巨大负担,希望通过PCI术改善疾病造成的疲倦、心绞痛、呼吸急促及昏厥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PCI术并不能完全解除动脉粥样硬化的问题[9],所以患者术后除需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行运动康复外,还要长期接受规范的治疗才能获益。如果患者术后不能严格遵医嘱用药,对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不遵医嘱加以限制,会增加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甚至再次心肌梗死。心脏康复护理是指通过健康教育、运动指导等干预,控制各种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达到减少复发风险的一种护理方法[10-13]。但要尽可能控制危险因素必须要有患者的积极配合方能奏效。由于PCI术后需长期服药并坚持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大部分患者出院后居家期间会逐渐放松对自身行为的限制,很难做到对医嘱的完全遵守。陈小娜等[14]采用舒适护理联合心脏康复指导对100例PCI术后患者进行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心脏功能指标改善率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认为心脏康复指导联合舒适护理能改善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银洪利等[15]对36例PCI术后患者采用系统性心脏康复护理,结果与陈小娜等研究结果基本相符。但上述研究观察时间较短,仅能反映患者在院康复期间的效果。由于PCI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坚持用药,并长期以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生活才能起到满意的效果。而陈小娜等护理干预不能从根本上转变患者的行为,患者在院康复期间在护理人员的干预下依从性较好,在出院居家后很容易回复到之前的生活状态,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在护理中将基于行为转变理论分解为前意向、准备、行动和维持及巩固四个阶段。首先在前意向阶段中,我们通过健康教育及交流沟通,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角色分析和意识唤起方法,引导患者实现行为认知的转变。其次进行行为转变的准备,引导患者适应角色转变,并由患者确认计划的可行性。第三行为转变的实施,并由责任护士定期督导,如通过微信提醒服药,纠正不良的行为等,以维持对PCI术后患者持续、有效的心脏康复干预。最后对行为转变成效进行巩固,达到了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本研究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同时联合心脏康复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制定了适合患者居家期间的康复计划,并不断向患者宣教遵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经过较长时间不断宣教的积累,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得到大幅度地提升,从而大大提高了依从性,可以主动配合护理人员。同时在居家期间加强督促,通过微信提醒、定期开展群组讨论、健康推送等方式不断督促患者正确行为的养成,最后通过14周的巩固,我们发现多数患者日常生活行为已经发生变化并进入良性循环。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LEVF、LVEDV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发作频率、躯体受限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效果与陈小娜、银洪利等报道相同,但本研究中的效果持续时间更长,后期责任护士仍坚持每周的例行督促和患者情况的反馈,就患者已转变的行为进行巩固强化,以保障成效。

综上所述,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是一个连续、复杂、渐进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通过长时间不断的宣教和督导,通过一定量的积累达到患者行为转变质的飞跃。本研究通过6个月的观察显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心脏康复护理可大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变不良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从而使患者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获得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心绞痛心脏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了解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