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慢性病管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1-10-16 06:26高飞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7期
关键词:慢性病血压情况

高飞娥

(深圳市龙华区慢性病防治中心,广东 深圳 518110)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发生的一种慢性病,可导致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是危害老年人生活质量及生存的重要因素[1]。临床上除给予降血压药物外,还配合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管理,可通过为患者免费测量血压,并在半年内面对面随访两次,更能了解患者情况,改善其血压控制状况,但由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常导致血压控制情况不理想。多模式慢性病管理是将自我管理、家庭干预、群组管理及同伴教育一起融入于患者生活中的管理方式,这可增加患者及家属疾病意识,可随时监测患者身体情况,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多模式慢性病管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患者、家属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我中心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期间68例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7.36±3.01)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81±0.35)年。观察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6.96±3.98)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6.32±1.38)年。上述资料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高血压诊疗标准[2];(2)年龄≥60岁;(3)1年≤病程≤10年。

排除标准:(1)严重沟通障碍;(2)合并严重心脑疾病者;(3)日常生活能力严重障碍。

1.2 方 法

两组均给予降血压药物口服治疗。

对照组:给予高血压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管理,包括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四次面对面随访,给予高血压疾病健康宣教,随访时给予心理疏导。共管理3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模式慢性病管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我管理与家庭干预:分为四次高血压宣教项目,包括基本知识、运动管理、膳食管理、心理干预、药物及病情监测,半个月宣教一个内容,采用电子血压计、膳食模型及疾病相关知识宣教,且要求患者及重要家庭成员参与,并鼓励家庭成员与患者多沟通,并在家里备好电子血压计,每日监测血压;第二阶段为同伴教育: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好,自我管理及家庭干预后效果明显的患者选出3-4位自愿参与、热心且善于表达的患者作为宣教者对同伴进行教育,包括正确的膳食行为、生活习惯及饮食管理;第三阶段是群组管理:将同一个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聚集在一起,建立座谈会,根据老年高血压疾病特点及疾病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列出进行交流,半个月交流一次,每次交流2h,共管理3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情况。

(1)血压控制情况:管理前及管理后,采用血压计测量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值。

(2)生活质量情况:管理前后,根据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测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睡眠质量得分情况。生理功能及社会功能满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其功能越好;睡眠质量总分10分,得分越高代表睡眠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对比

管理前,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对比(x±s,mmHg)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对比(x±s,mmHg)

注:与管理前组内比较*P<0.05。

组别例数(n)收缩压 舒张压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34 34管理前157.58±11.82 158.09±10.95 0.185 0.854管理后125.43±8.42*139.09±8.45*6.677<0.001管理前94.82±10.27 94.91±9.15 0.038 0.970管理后75.31±6.62*84.17±6.35*5.632<0.00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对比

管理前,两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睡眠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对比(x±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对比(x±s,分)

注:与管理前组内比较*P<0.05。

组别例数(n)生理功能 社会功能 睡眠质量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34 34管理前58.28±6.34 59.51±7.27 0.744 0.460管理后87.13±7.35*74.32±6.24*7.747<0.001管理前42.33±7.12 43.21±6.67 0.526 0.601管理后75.56±7.31*64.63±8.82*5.563<0.001管理前4.83±1.01 4.91±1.02 0.325 0.746管理后9.18±0.32*6.18±1.42*12.018<0.001

3 讨 论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发生的慢性疾病,此疾病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是随着年龄增大而导致主动脉壁内膜增厚,管腔狭窄及弹性顺应性降低而导致。此病不可治愈,需长期维持用药。临床上常在口服降压药的同时给予常规高血压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管理,这可根据半年两次的面对面随访了解患者控制血压情况,并给予健康教育,通过自身疾病管理可有效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但由于患者为老年人,且机体生理功能下降、同时认知能力减退,常导致其对日常生活习惯及疾病管理不到位,因此血压控制不理想。多模式慢性病管理是将患者身边可利用人群利用起来,一起监督并管理其日常用药情况、饮食管理情况、情绪管理及运动管理情况等[3]。为此,探讨多模式慢性病管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意义重大。

多模式慢性病管理是指将患者自我管理、家庭干预、群组管理及同伴教育联合起来对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达到管理的一种方式。根据重要家庭成员及患者自我管理下提高血压监测及服药的准确性;并通过同伴教育让患者反思自己生活中监测不足的地方,同时改善自身不足;在群组管理下将自身血压控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并得到解决。

血压值是测评患者近期血压控制情况的标准[4]。本研究中,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多模式慢性病管理可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可能是因为多模式慢性病管理可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家庭干预监督患者每日测量血压,并能保证饮食管理的正确性,减少药物漏服及不按时服药的几率,并在同伴教育制度下,对比同伴管理血压的方法及生活习惯改善自身不足,且由于每次宣教都要求家属及患者一起参加,这提高家属对此疾病的认知能力及严重性,提高对疾病的监管性[5]。

生活质量量表是通过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睡眠质量评定其生活质量情况的量表评分[6]。本研究中,两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睡眠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多模式慢性病管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更明显。可能是因为在多模式慢性疾病管理下血压控制效果更好,通过与老年高血压同伴的交流及与社区团体的沟通学习下,能放松自身心态,改善自身膳食管理、用药情况、生活习惯等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完善,且在有人沟通的情况下更能敞开心扉,改善情绪,从而提高睡眠质量及社交能力等。这与江虹[7]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多模式慢性病管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可通过控制血压水平,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慢性病血压情况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警惕异常的血压晨峰
我觉得自己在三种情况下最有阳刚之气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脱发 养“老金”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最怕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