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摘要:中学生习作里的语病不一而足,语言运用表达能力良莠不齐,教学环境和方法,方言和网络等外在环境,使得学生的书面表达呈现出口语化,不符合语法规范的特征。从现代汉语语法角度研究高中生的书面语语病及语文教学中的应对策略,以中学生书面表达文本为支撑,开展调查研究,并结合近十年高考真题中病句题和学生在平时作文中出现的语病进行语法分析,归纳了九种病句类型,并提出针对性教学对策。
关键词:病句分析;高中生作文;教学对策
1.引言
汉语教学过程中的语言不规范问题长期存在,日常语言习惯和个人文化素养使人们在书面表达中的语言呈现口语化、网络化,追求新颖、独特、另类的写作风格,导致语病现象的产生原因越来越多元化。回归到课堂上,病句类型、成因分析及修改方法也是语文教学和汉语语法知识的重难点。因此,本文选择了中学生这一研究群体,以高中生作文为调查材料进行语病研究。
本文的研究资料,即高中生作文材料均来自陕西省省级标准化中学, 包括榆林市第十中学及勉县第二中学,以高中生语文作文中的语病为研究对象,抽样调查的范围是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作文,共收集了高中生作文本146本,以及高三年级月考试卷130份,材料总字数约32万。
在高考说明[1]中要求辨别的语病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六大类。兰宾汉、邢向东编写的《现代汉语》中的汉语语法五种基本病句类型为词类误用、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多余、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此外,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另增了口语影响、多重语病两种类型,共计九种病句类型。
2.语病调查结果
本课题共收集了高中生作文本146本,以及高三年级月考试卷130份。其中高一年级40本,高二年级106本。共摘录病句749句,其中高一年级议论文中的病句有170句,说明文中的病句有28句;高二年级记叙文中的病句116句,议论文中的病句299句,说明文中的病句42句;高三年级作文均为议论文,其中病句94句。
从表2-1-1分析得出,总体来说,高三作文的水平明显好于高一。随着年龄和文化知识的增长、认知领域的扩大、习作数量的增加,相较于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语言的实际运用和表达都有明显的提升。这和笔者预期的一样,也与多数语文教师的教学经验相符。然而句法语病的高频率、大比重,表明学生的作文中句法语病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反思语法教学,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策略。
类型上,表2-1-1的数据显示三个年级的九种语病类型,其中成分残缺或多余和搭配不当所占比重超过了全部语病的一半;从表中百分比的占有率分析,各类语病的分布很不均衡,尤其是成分残缺或多余和搭配不当两类病句的出现,使得句子结构不完整,行文思路的清晰连贯受到一定的制约,应当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
3.语文教学中的对策
3.1病句分析对策
我们在分析病句的病因时,常常很笼统。教师在教学中对于病句的讲解,往往只是生搬硬套地把题目往相关类型里归类,并不给学生明确指出病句的语法错误。教师对于作文的判定以语言的优美流畅和情感的自然流露为标准,并不逐个去寻找文章中的语法错误。面对这个问题,笔者将从语法的三个平面——句法的合格性、语义的情理性、语用的有效性探究病句的教学对策。
3.2病句教学对策
3.1.1句法合格性
在病句教学中,我们对于句子分析集中在句子的成分分析,常常忽略句子的层次分析。在分析句子层次时,句中的所有语法单位是词而不是短语,每个词对应一个句子成分。句子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句法结构,只有进行句法分析,才能探究句法的合格性。
通过对句子中的语法单位逐层分析相互间的语法关系,从而划分句子成分。句子中的语法单位包括语素、词和词汇,其中语素作为构词成分,所以我们在对句子成分进行划分时,是对句中詞与词之间的成分进行分析。在划分句子成分的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句子的结构和语序,如主语和谓语、述语和宾语、修饰成分(定语和状语)和中心语、补语和中心语等等。由于独立语是特殊的句子成分,我们在病句中较为少见。
3.1.2语义情理性
语义是词在句法结构中所表达的意义,把词架空,脱离句法结构,也就不存在词的语义。所以语义关系是隐藏在句法关系之后的,我们在分析句法结构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分析语义关系。语义关系体现在句法结构中的词语与词语之间,通过分析句子中词语与客观事物的关系,认识句法结构反应的客观现象,明确语义关系,判定情理性。
a.他提出了。
b.问题提出了。
从句法结构分析例句都是主谓结构,进一步从语义判断,a句中主语“他”和谓语“提出”之间是“施事—动作”语义关系,b句中主语“问题”和谓语“提出”之间是“受事—动作”语义关系,两句中语义关系的差异,反应了两种不同的客观现象。我们多数情况下分析句子的施事和受事的语义关系。
3.1.3语用有效性
语用就是我们对于语言的实际应用,对于化解作文写作中病句问题,有着重要作用。语用是把语法从静态到动态的分析,从描写到实用的表达。
针对以上现象,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要尽量地避免语病的出现,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表达能力,就应该做到:细读范文,积累素材,熟读目标语料,进行背诵。从范文中掌握语法修辞,读出语感,选择感兴趣、新颖的素材进行积累,从熟读到背诵。在正确的基础上,大量针对性训练,养成修改的良好习惯,从小篇幅的随笔到完整的作文写作,积少成多,由量变引起质变,克服作文中病句。
参考文献:
[1] 杜志建.2007—2016年《全国统一命题卷高考语文真题汇编》 [Z].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16.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兰宾汉.现代汉语[M].邢向东.北京:中华书局,2006
[4]教育部考试中心《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