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华
摘要:在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在教学中就证明了语文诵读这一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诵读法这种方式已经被人们使用了上千年,能够流传至今,自然有其能够广为流传的优势。诵读教学法不仅符合我国汉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也符合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基本要求以及符合学生对审美的要求,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及科学性。
关键词:中职语文;诵读法;渗透;应用;
引言
经典文学作品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达了最丰富的情感,传递着语言美、文字美、人情美。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经典诵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
一、经典诵读概述
经典诵读指的是对我国的文学经典作品进行朗读。我国的文化典籍极其丰富,经典传世文学之作数不胜数,包括《论语》《道德经》《诗经》《孟子》中的名篇等,还有多种风格类型的古诗词,如唐诗、宋词等,还有四大名著、元曲等都是文学经典。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我国优秀文学作品的了解,使得经典永流传。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采用诵读法的必要性
中职语文教学和其他阶段的语文教学相比具备一定的特殊性。中职学校学生本身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对语文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教学活动较难开展。部分学生虽然在课堂上配合老师讲课,但未能从内心渴求知识,没有真正开动脑筋,调动思维,跟上课堂节奏。甚至有的学生课后也不能按照老师要求完成作业,这无疑影响了教学效果。这种背景下,中职学生素养很难得到有效提升,长此以往,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将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根据中职语文的特殊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是学校和教师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反思的问题。诵读法这一教学方式既传统又实用,可操作性强,非常适合基础比较薄弱且自律性较差的学生,让其在教师引导下感受语文知识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困境分析
(一)经典诵读兴趣不足
青少年学生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对于经典诵读对其语文素养的形成、成长的积极影响等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是感觉文字晦涩难懂,因此兴趣不足。当然,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不足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一定关系。部分教师不注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优化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氛围,而是以灌输为主,这就扼杀了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积极性。
(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给学生布置一些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搜集的任务,但对学生的实际完成情况却不重视、不关心,这就导致经典诵读教学流于形式。教师的这种态度也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另外,教师不注重向学生传授经典诵读的技巧,甚至认为经典诵读就是朗读,读出声来即可。很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经典诵读要读出节奏,诵读成韵,形成情感体验,实现语言积累,而这都离不开教师的技巧指导。
四、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对诵读法的渗透与应用
(一)教师应扩大诵读外延,加强课程考核
学生在任何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都需要重视学生考核工作,让学生能够感知到教师对自身学习的重要性,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类考核,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的考核当中了解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便于改善。中职学生应该在以往的学习经验上,对语调及语速进行调整,还需要在诵读的过程中投入学生自身感情,将文中需要的情感及意思进行表达,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诵读基础上不断提升,并且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及训练。除此之外,诵读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需要走出课本,对诵读材料进行合理选择,教师在选择过程中,应该注意精,注意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契合度。在进行教材之外的文章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弟子规》《三字经》等这类比较简单的内容引入课堂中去,这类教材内容读起来朗朗上口,且可以對其中的意思进行讲解,和学生一起讨论,利用故事进行教学,加强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渗透传统文化
教材中的经典诵读资源有限,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丰富经典诵读教学内容。例如,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学校也可以创建专门的电子教学资源库,将教师搜集的经典诵读资源分类存储,便于教师选择、使用。另外,还可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将自己收藏的适宜进行诵读的经典文学作品捐出来或暂时寄存到图书角。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换诵读这些经典作品,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经典中汲取有利于成长的“营养”。
(三)进行语文考试制度的改善,对考核方式进行优化
从目前中职学校整体语文教学形式出发,发现中职语文教学体系仍然在使用传统的教学体系开展教学活动,中职语文教学考评体系改革是目前仍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例如:可以进行演讲比赛、求职比赛模拟、诗歌演讲、应聘技巧比赛等活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普通话测试,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让学生更加自信。现代教学不提倡将成绩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判断标准,可以进行考试,但不能从考试成绩中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判断,教师需要从成绩中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改变错误的学习观念,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学习。考核是学生能力高低判断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从成绩考核上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了解自身的薄弱点,并将其作为重点改善对象,加强此部分内容的改善,教师可以针对学生问题进行教学方式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自身的薄弱点。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切不可盲目着急,对于学生未能掌握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采用指导性诵读方式让学生多读,从“读”中感悟学习方式,掌握知识,提升成绩及语文素养。
结束语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经典诵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经典诵读能够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有利于学生养成热爱文学的习惯。通过对经典的诵读,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文学经典作品的深入了解,从而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林宝如.浅谈中职语文诵读教学的重要性及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1(05):74-75.
[2]彭琼瑶,陈长君.关于诵读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华少年,2019(06):253.
[3]吴桂玲.诵读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