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类院校现代舞技术训练的课程构建

2021-10-15 06:23刘黎嫄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3期
关键词:技术训练课程构建现代舞

摘要:随着新时代艺术教育的发展,现代舞逐渐渗入高校课堂,从综合类院校中的现代舞技术训练课程切入,通过分析当今现代舞发展现状,以中国现代舞的发展为理论基础,提出综合类院校现代舞技术训练的课程构建。首先从现代舞的根源与特性等方面进行概述,其次,对20世纪30年代现代舞传入中国对中国舞蹈史的影响以及对综合类高校现代舞技术训练课程的发展现状分析。最后在发现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地面基础训练、身体局部开发、“身、心、气”综合训练三方面进行组课分析。因此,在综合类院校现代舞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的阶段性训练方法能更好的启发学生的身体与思维。

关键词:综合类院校;现代舞;技术训练;课程构建

在不同文化交流碰撞的“全球化”热潮中,现代舞作为从西方传入中国的舶来品,已经逐渐的走入中国各大院校。而在现代舞专业的学习中现代舞技术训练必不可少,中国从最初对于西方现代舞的“拿来主义”,到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并与西方现代舞的创新思维与技术训练进行了结合,我们求同存异,探索出中国的现代化训练体系。

一、西方现代舞技术训练的发展概述

现代舞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西方的一场舞蹈大革命,它所否定的对象是封闭僵化、形式单一的古典芭蕾。在西方被称为“现代舞之母”的伊莎多拉·邓肯第一个站在了与古典芭蕾对立的一面,“自由、自我、自然”是她所舞蹈的对象,这也是现代舞出现后追求自由、注重内心情感、创新多变的特性。

现代舞技术训练是对身体进行循序渐进的科学性、系统性的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来达到解开身体的禁锢,用身体去尝试更多的可能性思维目的。

现代舞具有反叛与自由的特点,它的训练技术是在延续并继承着之前的训练框架,同时冲破已有的程式化舞蹈思维,提供更多的创造性,所以在训练过程中我们会不停的去探索更多新的可能。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我们能更大的发挥自己身体与思维的能动性。

二、中国现代舞发展

现代舞能在中国从“凤毛麟角”过渡到“羽翼渐丰”不是一朝一夕,前有吴晓邦先生从现代舞的创新理念中寻找中国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后有张守和、戴爱莲、林怀民、曹诚渊等前辈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渐让现代舞这一新的舞蹈形式走进中国人民的生活,我们很难简单的去定义“现代舞”,不论是从“广义”还是“狭义”的角度,它都是向传统与标准发出了挑战,这是一种文化现象,现代舞在中国的本土化现象,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与民族精神的体现。

在大学生的群体中,现代舞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很多综合类大学建立了舞蹈系或舞蹈学院,开设现代舞基础训练这一门课程,为更多的开发大学生的“身”——身体的能动性,“心”——思维的创新性,无论是哪个流派的现代舞技术训练都有着科学、逻辑的训练方法,对于学生开拓身体潜能,发散创新思维寻找动作与身体的运动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综合类院校在现代舞技术课训练课程设置中存在着重编舞、轻技术的情况。中西方在培养现代舞人才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可见,“感知、思维、意念”是我们在培养人才方面更加注重的,而学生对身体的支配能力、身体思维的核心能力、局部肌肉的能动力是我们欠缺的。

三、综合类院校现代舞训练课程构建

1、地面基础训练

“意识”就是我们对于身体的控制和感受,通过身心合一的感觉去感知我们身体里的能量。如何能在训练中启发到“意识”,首先要从身体中最具纯粹性的“呼吸”开始,呼吸是连接身体内与外的媒介。在“林蒙技术体系”训练中何塞·林蒙继承了老师韩芙丽“倒地-爬起”技术训练,通过呼吸来推动动作,在这一基础上“林蒙技术体系”更注重于呼吸、重力、下弧线,在从空中落到地面的瞬间,强调身体运动过程中的悬挂、反弹,同时在这一系列的训练中,要求身体在地心引力所导致的自然化动作下衔接流畅。

地面动作对于学习者起到将身体的感知能力激发出来,同时激活身体肌肉群的作用。首先进入的第一个地面练习就是“感知训练”也是热身训练,学习者坐立准备,通过任何方式任何路线缓慢的去寻找身体的最高点倾向地面的过程,去感受身体的重力以及身体在接触地面的时候重力转移的过程,而呼吸在此时必须贯穿全身,身体向上时吸气,向下坠落时吐气,随后原路返回,通过这样一个“复原”的训练,引导学生用身体去接触地面,放慢这一个过程能更清晰的感知到身体与地面产生的力量。缓慢的感知了身体重力后接下来就是在拉长脊椎的基础下晃动盆骨,通过身体下沉来感知身体的重力,在这一练习中,通过呼吸的贯穿,速度的快慢来感受“反弹”的作用,随着气息的铺开与动力带动的身体能更大的活动到学习者的上肢。

在“复原”与“反弹”中感受到了身体与地面的作用力后,尝试着感受从站立到地面、从空中到地面的重力作用,要求学习者在站立的过程中就要感知自己的盆骨重量和身体的每一节脊椎,从缓慢的落地中感受盆骨力量的并同时将脊柱一节一节的由下至上呈下弧线路径卸落至地面,最后原路返回。此练习类似于多丽丝·韩芙丽的“倒地”、“爬起”训练,在这一练习中不断的加快速度破开节奏,从直立到地面由快至慢的练习,到由空中到地面的加强练习,在进行空中练习时腿部快速摆动,在空中腿部与上肢拉长呈反作用力,但呼吸贯穿全身,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落地的瞬间控制住身体的惯性,而这一技术训练强调在失重的瞬间悬挂的质量,感受身体的自然重力以及脊柱呈下弧线路径的下放,最后原路返回。在这样的练习中,感受呼吸与身体的平衡点与失衡点,更准确的认识身体重力与呼吸之间的关系,也在练习中让身体与地面的衔接更加的流畅。

2、身体解构训练

解构是在结构的基础上所发展的产物,它相对于结构但不等同于对立于结构。解构领域应用广泛,在西方古典芭蕾舞蹈中需要谨慎的束腰、足尖鞋、挺拔的后背,而现代舞的出现跳出条条框框的概念,将芭蕾舞的结构彻底打破,光脚站在舞台上演出、穿着宽松的裙子、将身体不局限在挺拔的位置,解构穿插在现代舞的发展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冲破传统舞蹈的束缚,将舞蹈动作分解开形成完全不同且风格多变的动作形式。

不能仅仅只按照传统思维下的身体来让学生认知身体美感,应该从身体内部的思维模式中给学生启发,让学生能在动作内在语言与外在视觉中做出认知,在综合类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中大都是民族民间舞、古典舞出生,所以在学习现代舞的时候身体都有着不同的記忆,在身体解构训练中会出现用已有的肌肉记忆去控制身体,这样达不到解放关节的最终目的。在解构训练中强调“放下”,放下所有学过的知识,放下已有的思维模式,在这样的一个练习中把身体与思维放空,把自己变成另一种身份。当我们不断的、重复的训练着同一个身体部位时,“怪”和“异”也许会充斥在每一个造型中,这是迈向另一种身份的一大步,抛开世俗去破开已有的规则,冲破身体的束缚就是解构主义存在的目的。

3、身、心、气综合训练

舞蹈的最终呈现是身心合一,“身”指肢体,“心”可以理解为内心、意识,而“呼吸”则是身体始动的基本。现代舞中“崇尚自然”的意识与我国哲学中“道法自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西方现代舞技术训练中将太极的气韵与现代舞融合,也是中国现代舞特色的一种创新。西方现代舞训练的动作富有顿感而中国的太极追求连绵不断、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把太极中“气”的运用方式——呼吸、吐纳运用至练习中,由丹田导气引至全身,带动肢体的行动,就像是中国书法中的“气韵生动”强调学习者的神经末梢,把中国元素“移植”到现代舞技术训练中,把顿挫有力的动作内化,由外至内的调整身体状态,练成刚柔并济的动作质感。

现代舞技术训练课程中的教学重点,是要在繁杂的组合训练中寻找最科学化、最适应学生的训练方式,无论是宏观的课程设置还是微观的组课方式,我们都要多听、多看、多做、多学,西方的现代舞教学理念给了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模型,在审视中改善自身,在中国特有的文化环境中寻找最适合的训练方法,不断的去寻求新的教育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肖继元,余梦露.看得见  摸得着  身体在现代舞技术训练中的核心功能[J].舞蹈,2017(07):56-58.

作者简介:刘黎嫄(1998年08月-)女、汉族,四川成都,研究生在读,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研究舞蹈表演(现代舞)方向

猜你喜欢
技术训练课程构建现代舞
历史尘埃:回溯中国现代舞的早期发展
乒乓球技术训练的教学探索
关注校本,有效教学
机械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机械工程标准体系》课程的构建
浅析体育教学中排球扣球技术训练之我见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构建探析
现代舞创编性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展望西方现代舞在中国发展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