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祁
摘要 :本文主要从思辨教育的意义、发展思辨教育的理论依据以及发展思辨教育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希望能给学校和老师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差异化引导
思辨性阅读主要是以学生为阅读的主体,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自主思考和探讨,这样能够让孩子们通过对文章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究,对文章中所讲的内容有自己的判断,不会盲目相信文章内容。
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思辨性阅读的必要性
1.1 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理念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现在教育的重心逐渐转向提升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过去的阅读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渐被社会所淘汰。但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离不开阅读,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选择给孩子们留出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孩子自主的思考和探索,这样也是一种核心素养的体现。现在所倡导的思辨性阅读,其根本就是在于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学会对书本的知识进行肯定和批判,避免出现对书本知识盲从的现象,能够提高孩子们的理解力和思辨能力,帮助孩子们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这正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理念。
1.2让阅读从抽象化转变为具体化
在过去的语文学习过程当中,学生们进行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考试过程当中能够取得更高的分数,孩子们对阅读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它是一种应试考试的方式,但随着思辨性阅读的普及,让孩子能够明白他们是可以从阅读当中他们是可以从中获取一些东西的,还能够理解阅读的真正内涵以及读物真正的内在,让一些抽象的东西逐渐变得具体起来,这对于孩子们的发展而言有着极大的好处。
2 高中语文发展思辨性阅读的理论依据
许多学校为了应对高考,尽可能的压缩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实施題海战术,使得阅读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一件极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此,高中的阅读就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的存在。而思辨性阅读就是一个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提倡把学生们放在学习的核心位置,逐步将形式主义变成认知主义。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老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孩子们对文章进行逐步的探索和研究,使认知主义深入人心,最终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的知识框架。
3 发展思辨性阅读的教学方法
3.1 要从根本上明白发展思辨性阅读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们会读到各种各样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特点。因此,老师们在引导孩子们进行思辨性阅读的时候,首先要思考今天文章中学生们都学到什么?要思考些什么东西?怎样思考?另外,还要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索,不会干预孩子们的思考过程,要让孩子们在思考的过程当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式,绝对不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意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例如,某中校老师在讲解《包身工》这篇文章时,就仅仅是将整篇文章的背景、作者的相关信息和创作的时间进行简单的讲解,并没有将自己对文章与时代的联系的认知讲给孩子们听,而是给他们留出充分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在根据孩子们的课堂表现进行适当的引导,关于孩子们如何理解文章与时代的联系或者能够理解到什么程度都完全依靠孩子们自身的能力,老师只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在孩子们思考结束之后,老师会对他们的思考结果进行思辨性的分析,让孩子们明白他们思考的正确与否,但是过程完全由学生们主导。
3.2 要注重引导的差异化
正如莎士比亚所言,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待其他文章也是这样,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不同、经历不同,就会使得他们对同一篇文章的感悟和分析有所不同,这并不代表不相同的观点就一定是错误的。因此,老师们在看待学生们对同一读物的不同意见时,要有包容的态度,尊重每一位同学的意见,允许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想法来对文章进行适当的解读,并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其他同学可以认真的倾听和思考别人的想法,在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和结合。这样就能够让孩子们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文章,更能够丰富孩子们的思维,更符合思辨性阅读的要求。比如:某中学老师让学生阅读《活着》这本书之前,仅仅只告诉学生这本书的背景、作者的相关信息和创作的时间,然后余下的就全部留给孩子们进行思考,到开学时让孩子们对这本书进行简单的讨论,有些孩子认为,徐富贵一生悲惨,在经历这么多挫折和磨难之后,人能够坚强的活着。是一种非常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状态。但是也有的孩子认为,徐富贵的一生与他自身的问题息息相关,得到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是他咎由自取。对这本书,孩子们有着各自的见解,最后,老师告诉孩子们,所有人的想法都没有错,阅读就是这样,它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见解不代表就是错误的想法,让孩子们最终了解思辨性阅读是具有差异化的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思辨化阅读对于孩子们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和老师应该重视这方面的发展,推动孩子们的未来的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夏玲玲.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11):60.
[2]孙艳娇.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课外语文,2019(18):50+52.
[3]俞蔚.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1(0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