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亚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着严峻挑战。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学生要开展深度学习。议题式教学是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由于教师对议题式教学实施的价值、途径理解不深,导致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方面出现了学生“不能议”“不想议”和“不会议”及“形议”“浅议”等多种问题。要优化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教师需做到:转变观念,提升“议”的高度;精选议题,拓宽“议”的空间;精设议境,点燃“议”的熱情;搭建支架,激发“议”的潜能;多元评价,保证“议”的质量。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师和智能机器有什么不同?我们教育的哪些方面是人工智能所不能替代的?新时代教师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我们应如何去培养时代新人?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如何开展才能适应时代所需?一系列的问题时刻拷问着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教师。
一、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意蕴
对于深度学习这一概念,很多专家学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郭华教授的观点: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必然选择。
议题式教学是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郭华教授的深度学习理论,对我们把握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意蕴具有借鉴意义:第一,从教学目标来看,不能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认知方面发展,而应促进学生高级认知和高阶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第二,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交互方式,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而不应仅仅是教师单向对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第三,从学生知识的形成来看,学科知识不是教师“砸”给学生的,而是通过“议中学”活动,学生自己主动建构形成的。简言之,知识就是在活动中动态生成的。第四,从教学的结果来看,要使学生知识得以生成、创造和迁移转化,高阶思维得以培养,各方面能力得以提升,核心素养得以养成。
二、 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困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政治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了很大改变,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组织形式,较为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但由于教师对议题式教学实施的价值、途径理解不深,导致他们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出现了学生“不能议”“不想议”和“不会议”及“形议”“浅议”等多方面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议题式教学陷入重重困境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笔者认为其中两个原因不可小视。第一,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发展,教师需要适应期。教育教学改革是一种辩证否定,是对原有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的颠覆,教学改革打破了一线教师固有的舒适区域,教师们从心理上难免会有排斥和不适应。第二,教师对议题式教学实施的价值、途径理解不深。从教学设计方面来看,在教学议题方面,存在着议题和主题、话题、问题混为一谈、议题设置价值不高等问题;在教学情境方面,存在着情境浅表化、抽象化,缺乏精细化、生活化等问题;在活动任务方面,存在着活动任务过多、过泛,缺乏结构化和序列化等问题;在活动的评价方面,存在着观念滞后、评价指标功利化、评价形式单一化等问题。可见,如何构建活力课堂,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焕发活力,是我们思想政治教师面临的现实课题。
三、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优化路径
(一)转变观念,提升“议”的高度
要想突破议题式教学的困境,提升“议”的高度,教师必须突破旧理念、旧框架的束缚,学会用新理念来武装自己。首先,要转变课堂教学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课堂教学只关注教案的观念,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新观念。其次,要转变教师角色观。教师这个角色不能被固化为“蜡烛”“春蚕”,教师固然要奉献教育事业,但更要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再次,要转变学生角色观。学生不是被动的接收器,他们应是学习的主人,还应是自觉、主动自我规划人生的主人。最后,要转变教学目标观。思想政治课程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但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增长,更应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精选议题,拓宽“议”的空间
教学议题是议题式教学纽带。议题关系着“议”的走向,关系着“议”的深度,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一个不恰当的议题往往会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参与议题的讨论,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故教师需要精准化设计教学议题。议题是“议”和“题”的深度融合。一方面,议题也是“议之题”,议题应具有价值引领功能,体现政治学科特点,目标瞄向学科核心素养,围绕教学目标,“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另一方面,议题是“题之议”,应是可议之题,具有开放性,是需“商议”、有“争议”、待“评议”、可“建议”的问题。唯有这样的议题,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可能彰显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以笔者参加的浙江省公开课“伟大的改革开放”为例,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改革开放的背景、进程和意义。新课标的要求是“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由此可见,这一课的重点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改革开放的背景、进程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都应围绕着伟大意义展开,所以笔者把这节课的议题设为“改革开放何以伟大?”引导学生从改革开放的过程和结果两个方向去探究改革开放为什么是伟大的。这个议题符合“题之议”和“议之题”的设置要求,既有“长度”,即对教学内容具有统领作用,能把教学推向深入;又有“宽度”,具思维的开放度和思维的张力;还有“高度”,具有价值的引领性,符合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