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方法,引着学生走进寓言世界

2021-10-14 20:15邢月月
陕西教育·教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寒号鸟喜鹊寓言

邢月月

统编版教材中的寓言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小故事,角色形象鲜明让人印象深刻,语言朴实无华却又让人回味无穷。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从寓言故事的特征入手,巧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寓言故事、读懂寓言故事,读透寓言故事。下面就以二年级上册《寒号鸟》一文为例,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以及收获。

一、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图文并茂,精彩的画面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图文结合的方法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引领学生走进寓言世界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图文的功能。

上课伊始,我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寒号鸟住处的特征。在学生说出“寒号鸟住在崖缝里,窝里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以后,我出示 “一堵石崖”“一道缝”两个词,让学生根据图意理解“堵”和“缝”两个字。然后,让学生观察喜鹊的住处有什么特征,学生说出了“喜鹊的窝搭在杨树上,窝里有很多保暖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观察图上喜鹊在干什么。在学生说出“喜鹊衔来枯草忙着搭窝”以后,我相机出示“衔、枯”两个字指导学生识记。通过看图的方法来学习生字,学生就能既快又准确地记住。最后,让学生比一比两个窝的不同之处,为后面喜鹊和寒号鸟在严冬中的不同命运埋下伏笔。

二、逐层提问,厘清顺序

启发式提问是课堂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关键在于问得巧妙,问得有法。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吃透教材,提炼出课文的主要线索,让学生厘清寓言故事的叙述顺序,迅速掌握主要内容。

《寒号鸟》教学时可以用四个话题来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先是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弄清课文中主要讲的是谁和谁在干什么,整体感知寓言内容;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喜鹊和寒号鸟的做法截然不同,到底谁做对了,谁做错了”;再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喜鹊的做法是对的”,引导学生探究出“因为喜鹊勤劳,早做准备才能使自己安全度過严冬”;最后作一个大胆的设想“怎么做就不会被严寒冻死呢”。层层深入的提问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让学生厘清了寓言故事的来龙去脉,很快地掌握了主要意思。

三、细读对话,品味语言

寓言故事一般都比较短小,故事情节生动,语言富有活力,其中角色之间的对话尤为精彩。细读寓言中的对话,细细品味,就能读出寓言故事中蕴含的独特魅力。

《寒号鸟》一文中,喜鹊和寒号鸟一共有两次对话。第一次对话是在冬天刚到的时候,喜鹊让寒号鸟“赶快做窝”,简短的语言明确指出了寒号鸟应该马上干什么;而寒号鸟在回答时的声调是懒洋洋的,不但躺着说话,还说喜鹊傻,可见它从心里就压根儿不认可喜鹊的做法。朗读时要读出喜鹊的担心和寒号鸟的无动于衷。第二次对话是在寒冬腊月的时候,喜鹊在行动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变化,由原来的“说”变成“劝”,不但告诉寒号鸟该干什么,还告诉它为什么要这么做,这说明喜鹊已经非常着急,也暗示了寒号鸟再不听劝告后果将会很严重。在朗读时要求学生把自己设想成喜鹊,想象自己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去劝说寒号鸟,说话时的心情又会怎样,要尽量用声音表现苦口婆心劝说时的情感,而寒号鸟依旧没有重视喜鹊的话,“伸伸懒腰”说明它对喜鹊的劝告还是无动于衷,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已经无需多说就已经让人知晓。在品味语言中,学生对寒号鸟“得过且过”的思想也就有了深刻的体会,感悟到了课文中揭示的寓意。

四、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在学生弄懂了寓意后,还得指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从而让学生真正明白寓言故事蕴含的人生哲理,实现语文的教育功能。

当寒号鸟在崖缝里被严寒冻得直打哆嗦的时候,每次都说“明天就做窝”,可是为什么到了第二天太阳一出来,它就忘记昨天的痛苦,不再搭窝了呢?学生很快在课文中找出“得过且过”这个词,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寒号鸟“得过且过”的行为以及带来的后果,最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寒号鸟的这种“得过且过”的现象。学生在反省自己的做法以后,马上感到自己应该比寒号鸟聪明,只要马上改正缺点,就不会让寒号鸟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学生用寓言中饱含的深刻哲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说明他们已经真正走进了寓言故事。

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觉得寓言教学一定要摈除以前那种读寓言背寓意的机械化学习模式,要结合寓言故事的特征和小学生的思维特征,积极探索寓言教学的切入点,巧用方法,引领学生品味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真正领会寓意,并用寓意指导自己的生活,在寓言世界中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寒号鸟喜鹊寓言
《寒号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叽叽喳喳的小喜鹊
花喜鹊
解救寒号鸟
被误会的寒号鸟
时装寓言
寒号鸟
喜鹊搬救兵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
A FABLE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