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听课议课落到实处

2021-10-14 01:10杨晓蓉
陕西教育·教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研讨课堂教师

杨晓蓉

听课议课是学校的常规教研工作,学校、教师均已习以为常。但正因为习以为常,所以也很容易按部就班,缺少反思和改进。戴顺良老师说听课议课活动是“校本教研中最薄弱的环节”,细细回想一下,不是没有道理。很多时候,听课议课活动远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研修效能。

一、听课议课中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

问题一:关注教的内容,忽视学的过程。

大多数教师听课时更关注的是教的内容——这节课有几个教学环节,完成了哪些知识点的教学,突破了哪些重点问题等,而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他们是怎么学的,学的状况如何等。下面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台阶》一课听课记录的片段:

(前面两个环节略去)

三、精读课文

1.重温小说三要素

2.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父亲为什么要建一栋有高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阶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3.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父亲用一辈子的时间来造一栋有高阶的屋的故事。

4.凝望台阶,感受父亲

——针对不同的自然段进行分析。

5.攀登台阶,理解父亲

四、朗读,回顾整体

全班同学配乐齐读第八段,找出感受最深的词语。

……

从听课记录中,能看出课堂抛出的问题(或任务点),但就这些任务,学生是怎么完成的?是独立完成,还是合作完成?用了怎样的方式?学习的状态、效果怎样?基本看不出来。

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听课时只关注内容,连教学是怎么实施的也很少留意。如下面这位教师对于高中政治课《居民消费》一课的听课记录:

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2.重要因素:居民收入

……

二、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分别记录了“消费与生活、消费与生产、消费与新发展理念、消费观念与经济发展”等几个方面,记录方式同于上面内容。

这位教师在听课时只记录了知识点,教者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过程一概没有。诚然,我们是要考查教师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否准确,但在课堂上,我们更应该观察、研究教师是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完成这些内容的学习的,即“怎么教”的。

问题二:重视“听”而淡化“议”。

听课是为了研究课堂。那么就需要在听完之后好好地议一议。因为时间有限,议课活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要突破的主题是什么、议的方式是什么、后续有怎样的延伸活动诸如此类,往往不作具体策划。重复发言多,讨论不深入,议完即完,无任何后续改进安排。

因为议课没有具体的任务,那么听课也就没有压力。这导致有的教师听课不认真,甚至有的教师边听课边闲聊或者刷手机,听课记录本上寥寥几点,极其简单。

二、从促进研修的角度把握听课议课活动

站在促进教师研修的高度,把握并设计好听课议课活动,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听”是基础,“议”是核心

听课议课活动的基本路径是:参与者先对课堂进行观察,收集相关信息,然后围绕这些信息进行集中研讨,在研讨中求得改进。因此,“听”是基础,是为“议”收集、感受、整理信息,而“议”才是核心。只有在充分的研讨、碰撞中,教学理念才得以明晰,课堂改进的思路才会形成,教师的思想才会逐渐成熟。

2.平等对话是“议”的保障

佐藤学说:“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在这里,他主要强调了两个意思,一是“敞开”——敞开教室大门,敞开课堂,敞开思想和见解;二是“相互”——要不断地相互观摩、相互讨论、相互协作提升。那么,要“开”得透亮、“讨论”得深入,和谐、平等的氛围很重要。因此,在议课活动中,必须实现包括执教者在内的所有参与者都敞开思想、敞开言论,平等交流、真诚碰撞。如此,教师才能够真正实现在探讨中思考,在交流中提升的目的。

3.激发教师自我反思是重点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的陈大伟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案例:在一次观课议课活动中,先由一位教师上课,然后由专家进行指导。教师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改,第二天重新上一次。專家指导得很好,但第二天这位教师的课依旧是老样子。他在课后的交流中逐条反驳了专家的意见,然后说:“一线教师要走自己的路。”

这个案例有它极端的一面,但也说明一个问题,专家的引领再好,也是外因,要使研修真正发生,教师的自觉内省才是关键。因此,在组织听课议课活动时必须坚持“师本”原则,教师是任务主体,要进行课堂观察、收集相关信息,并围绕问题开展积极的探讨,在行动中进行研究。

三、帮助教师更好地听课议课

课堂教学其实是教师组织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完成任务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导”——激发、组织、点拨。无论是听课还是议课,都必须树立这样的生本理念,在这一理念支撑下观察课堂、评议教学。

(一) 听课“听”什么

1.对比观察教师的导、学生的学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组织、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上。因此,听课时,要对应起来认真观察两条“线”:教师的导“线”和学生的学“线”。一方面,记下教师利用什么时机导、怎么导;另一方面,记录学生在教师导引下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的内容、形式、状态等,也就是看教师的教学策略在学生身上产生了怎样的效应。

2.记清学生的学习行为及过程

这里,还是想用一位教师的听课记录来做例子。

小学语文《方帽子》听课记录片段

(前面内容略去)

二、精读课文

1.指导读好第二自然段

(1)齐读。(2)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3)请说一说: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这个问题好,较为发散,方便学生回答。】(4)再齐读一遍。【充分让学生读,并引导他们读后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有利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

2.请学生根据下面的表格,理清故事情节(对于长文章的学习,我们要学会把握故事情节)

过程:(1)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回查看。【教室比较安静,教师不打扰学生。】(2)分小组交流表格填写情况。(3)指名分享,其他学生补充,先分享的学生再说。【老师很有心,有的学生刚开始时说得不准确,老师让其他学生补充后,让该学生再说一次。】(4)依次指名分享不同的内容,学生补充。

【自学—合作—分享,组织学生学习的思路很好!】

这是渭河小学党清娟老师听课记录中的一个片段。她很清楚地记录了课堂上教师导引,尤其是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学的行为是读、填写表格,还是发表见解;是独立学,还是合作交流,她都记了下来。更为可贵的是方括号中那些她在听课时随手写下的思考和感悟——这才是真正的读懂课堂,必然对她日后的教学设计大有帮助。

3.围绕主题,收集好信息

尤其是研讨课,必须围绕研究的主题,设计观察量表,并在听课时收集好观察所得。这无疑是最有针对性和研究价值的一种“听课”行为。这里想说的是,观察量表的设计一定要适切。第一,要紧紧围绕研讨的主题来确定观察点;第二,避免高深复杂,要是教师能操作得了的;第三,观察的“核心点”在学生,要从学生学习的参与情况、投入程度、学习方式、学习效率等,来反观教师的教学行为。

4.画出课堂的“路线图”

所谓“路线图”,其实就是课堂教学的思路。好的课堂简洁清晰,给人一气呵成之感。那么如何练就这样的教学设计的能力呢?建议在听课结束时,教师用一种很简单的“线条式”,画出该教学推进的“路线图”。它能帮助你跳出来,从整体上把握该节课的教学。长此以往,以后设计教学时,就会变得整体性强、“大气”起来。

(二)议课怎么“议”

课的类型不同,“议”的侧重与方式不同。

1.研讨课:追问中寻求改进

研讨课的听课以课堂观察为主要方式。依据观察所得进行议课,决不能只停留在“怎么样”及“说明了什么”上,重点是在研讨中寻求改进的办法。完成课堂观察后,要进行不断追问:整理、分析现象,追问中发现问题;透过问题,追问中分析原因;针对问题及原因,反复追问中探求最佳解决策略;将改进策略用于课堂实践,再研讨并形成定案。

2.示范课:对比中摸“门道”

在观摩名师示范课时,不妨先作一个构想:若是我来上,将怎么上。带着这样的构想,在听课结束后,将你的构想、名师课的重点进行对比:(1)教学目标的确定有何不同?(2)教学思路有何不同?(3)课的导入、衔接,有何不同?(4)在组织学生完成具体学习任务时,策略有何不同……并在对比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探求名师教学背后的理念,求得“真经”。

3.随堂听课:问询中促思考

随堂听课,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及时改进。我们可以变“居高临下”的反馈为问询的形式,以激发执教者主动思考。诸如“你这节课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课堂上是如何落实这些目标的?达成情况如何?”“整节课上,学生学习的状态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等,这样的问题,能够“倒逼”执教者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并引发其自觉改进。

问询结束后,还可让执教者根据问询结果进行整理,完成一份本次教学的反思,并对这节课的教学方案进行修改或重新设计,在整理与反思中,教师不仅对本次执教的课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思考,重要的是会触及他的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艺都会有一次大的提升。

教师的專业化发展,是永恒的话题。我们不应把听课议课当作一项简单的教学教研常规来随意应对,而要充分认识并挖掘它的研修功能,用心设计,加强指导,引领教师把听课议课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的目的。

作者单位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研讨课堂教师
欢乐的课堂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