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 吴丽萍
[摘 要]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双一流”建设项目的实施,地方高校应把握时机,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跻身“双一流”建设队伍。文章针对“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深入剖析了问题的形成原因,并从加大高水平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加大人才引进宣传力度以及建立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地方高校;优势学科;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0-0196-03
“双一流”建设的提出给地方高校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1- 3]。地方高校发展长期以来普遍受到资金短缺、教育资源短缺的制约,但是大部分地方高校都有一些优势特色学科,“双一流”建设的提出给地方高校带来新的机遇,以前无法入选国家各种工程建设项目的地方高校,可以抓住机遇争取国家“双一流”建设工程。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出台了高等学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方案。一流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内容,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是拥有一支教学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无论是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还是省一流学科建设都离不开师资队伍建设。地方高校只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提高学科和学校的知名度。
一、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不足
虽然地方高校近年来大力引进优秀人才,但由于地域和人才待遇方面的原因,其人才引进存在一定的困难,高层次科研人员的数量仍然偏少,具有跨学科交叉和综合创新能力的优秀骨干不足[4-5]。地方高校严重缺乏具有跨学科交叉和综合创新能力的优秀青年人才,这就严重影响到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很多地方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上不尽合理,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盲目增设一些好就业的专业。好就业就会好招生,某些专业由于招生规模急剧扩大,致使生师比严重失衡,比如有些专业本科生几百人,而专任教师的数量还是个位数,从而导致大部分教师整天忙于上课,根本没有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尤其是到了指导毕业设计时期,每个教师指导十几个学生甚至更多。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教学工作任务的繁重,将会导致学生培养质量的下滑,学生质量的下滑将会引发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从而得不偿失。
(二)科学研究水平不高,缺乏对外交流和合作
地方高校教师整体科研水平不高,发表的高水平文章数量不足,能够对生产力产生明显推动作用或对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科研成果数量不多,且国家发明专利的数量较少,能够转化的专利数量更少。这跟教师的自我认识水平和自我要求不高,缺乏科研动力有关。此外,地方高校缺少对外交流和合作,由于资金有限等原因,地方高校承办的学术会议较少,且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的次数和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的次数也较少。
(三)人才引进宣传力度不够
对于人才引进宣传,大部分地方高校的做法往往只是将人才招聘信息发布到学校人事部门的网站上,而很多博士毕业生关注更多的是新媒体平台发布的招聘信息,或者只关注重点院校的官网发布的招聘信息,从而造成地方高校的官网点击率低。此外,一些地方高校人事部门网站还设有访问权限,这就使得博士毕业生与地方高校失去了一些双向选择的机会。
二、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对策建议
(一)加大高水平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
其一,重视高水平人才引进。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引进政策招才引智,优先引进在学科建设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才,鼓励以团队形式引进,为他们提供优厚的待遇与良好的工作条件;对于一些不能脱离企业岗位的工程人才,热情邀请他们担任校外导师。制定特殊人才引进政策,引进本学科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教授特别是有“长江学者”“杰青”等学术称号的高层次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带领本学科青年教师在教學与科研等方面迅速发展。同时,注重与外校加强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合作,提升学科整体研究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其二,重视本学科内部人才的培养。发现并尽快培育新的学科带头人。对于科研基础较好、科研工作成绩较为突出的青年教师,要创造各方面条件,使其尽快成长并能担当一面。在本专业、学科内部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鼓励支持专业、研究方向相近的教师建设科研团队,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学校和学院应大力扶持非优势学科,并给予资金或者其他方式的支持,明确和凝练研究方向,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教学氛围,建立良性运转机制,增强教师科研的主动性。鼓励教师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提高本学科的科研水平,做到快出成果、出好成果。配合学校做好基金申报的宣传工作,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资助项目。对于业绩突出的科研工作成果,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种类型的省部级科学技术奖项,使其尽快成长,能够担当起学科带头人的重任。对于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学术水平高的教师,学校与学院应当给予支持,通过学校、学院出面做些必要的工作,使其具有相应的学术头衔或人才称号以及能够担当一些国内外主要学术兼职工作,能够成长为符合学科评估条件的学科带头人。同时,加大对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工程项目学习的资助力度,实行有效的知识更新机制。
(二)进一步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其一,加强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审查力度。指导教师是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领路人,他们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掌握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活跃在科研的第一线,才能给予研究生有效的指导。因此,做好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查十分重要。首先,选聘的指导教师应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扎实的专门知识,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其次,选聘的指导教师还应有协助指导研究生的经验,熟悉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要求与规律,能够为研究生开设专业必修课或反映本学科领域前沿动态的选修课。最后,选聘的指导教师要具备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条件,有能力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和完成其他培养工作。学校每年对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招生资格进行审查,建立相关动态管理机制。同时,学校每年度对研究生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等进行审核。指导教师要能够严格执行学校相关文件规定,为所指导的学生提供智力支持,保障培养质量。
其二,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是科学研究的生力军,在高校的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水平,才能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地方高校应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学校应设立研究生项目基金,鼓励研究生参与项目竞争,提高研究生的研究热情,保证研究生的精力投入和时间投入。开设研究生讲堂,要求研究生毕业前至少作1次学术报告。重视从制度上保障增强研究生的研究意识,提高其研究水平。
其三,提高本学科的国际影响力。本学科鼓励教师开展学科前沿领域研究,提高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质量,积极争取ESI收录,为提高本校和本学科ESI排名作出积极贡献。鼓励和支持本专业教师加强对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研究,鼓励和支持导师指导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及时关注与把握学科领域的发展前沿。针对科学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鼓励本学科师生勇于探索,并及时归纳和总结科研过程中形成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积极申报国家专利,促使知识产权的有效形成和保护;鼓励且要求本学科教师积极申报国家及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并以此为依托加深对学科领域科学问题的认识。进一步加强与地方企业的联系,加大与企业的技术和需求交流,积极搭建校企联合技术研发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地方经济发展、产业振兴不断作出贡献。
其四,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和交流。鼓励本学科教师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科研合作,鼓励本学科教师与国内外著名学者联合发表学术论文。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本学科师生提升学术水平以及拓宽科研视野和科研思路,另一方面对多角度、大范围提升本学科的学术声誉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鼓励且要求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等教师参加国内外重要的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拓宽科研工作视野,追踪学科前沿热点问题、研究方向,在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通过各种会议展示本学科的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提高本学科在本领域的知名度和认可度,积极加强与专业学会之间的交流,为争取主办或协办国内外学术会议奠定坚实基础。加大对研究生导师的管理力度,提高对导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要求,促进导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扩大导师的影响力,增强导师的凝聚力和提升其知名度,吸引优秀学生,提高学科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产出量。
(三) 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宣传力度
人才引进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切实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应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可由学院组建招聘团队向兄弟院校宣传本学科的办学优势与良好的发展前景。进一步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防止人才流失,同时建立人才引进奖励机制,落实责任,明确指标。通过大力宣传以及加强自有师资队伍建设,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其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做好网络宣传。借助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对本学科人才引进的专业、方向和待遇等内容进行宣传。该项工作主要由人事处和二级学院共同负责。同时,及时对学校官网、人事处网站和二級学院网站进行更新,完善人才引进相关信息,进一步提升人才引进宣传工作质量。
其二,做好人际媒体宣传。人事处和二级学院确定人才引进方案,通过本学科教师和在高校工作的优秀校友进行宣传。首先,充分利用本学科教师的人力资源,为每位教师确定目标联系院校,比如本学科教师的毕业学校和原工作单位。其次,充分利用高校校友对即将毕业的优秀博士毕业生进行宣传和推荐。此外,与国内本学科和本专业的其他高校建立联系,每年度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到兄弟院校进行人才引进宣传工作,宣传本学科的科研情况和研究生的培养情况,积极建设优秀人才引进基地。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本学科的知名度和声誉,而且可以达到加强人才引进宣传的目的,一举两得。
(四)建立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
其一,建立人才引进贡献奖励机制。为提高广大教师对人才引进宣传和推荐的积极性,学校应制定相应政策,对在引进高层次人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教师个人和二级单位给予适当的奖励,被推荐的高层次人才被正式录用,办理完所有报到手续,且3个月试用期考核合格后,学校依据所引进人才的层次对推荐人或二级单位给予相应奖励。
其二,设立本学科实验室开放基金。鼓励外校本学科教师参与项目竞争,提升本学科知名度。与国内高校的本专业和本学科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应届和往届优秀博士毕业生、博士后应聘到本学科。用实验室开放基金优先资助引进人才,在职称评审中可作为校级纵向科研项目进行认定,为本学科师资队伍科研水平的稳步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结语
“双一流”建设的实施,给地方高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地方高校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充分利用信息时代新媒体平台的宣传作用,积极创造各种便利条件,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保驾护航,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争在“双一流”建设中赢得一席之地。
[ 参 考 文 献 ]
[1] 石海燕,柳军.“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1):118-121.
[2] 杨炯,吴鹏.“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48-51.
[3] 杨凝晖.“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机遇与挑战[J].继续教育研究,2018(12):25-29.
[4] 余燕,黄胜开,乐长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71-76.
[5] 柳洁.“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12):121-122.
[责任编辑:庞丹丹]
[收稿时间]2020-06-20
[基金项目]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安全科学与工程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2020 Y20)。
[作者简介]刘明(1986-),男,黑龙江拜泉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安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