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武
張同武
“粉汤羊血”是一道西安传统深厚的、“土著”意味较强的小吃,之所以墙里开花墙外还不够香,原因可能与“大肉泡馍”“梆梆肉”“卤汁凉粉”等一样,由于“卖相”或称谓的缘由,所以尚未被更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其实,更多的原因是多数人对它还不够了解,不了解就产生不了尝试的欲望,从而使得这种美食的拥趸还只限于西安本地人、抑或本地人中的年龄稍长者。
之所以说“粉汤羊血”的土著意味更强一些,缘于它一不是舶来品,二来口味的麻辣咸香几乎是西安本地口味的原版。这种小吃食材简单便宜,价格亲民公道,在一定意义上是地地道道的平民美食。早有记载,百十来年前,它就是西安有夜市雏形的时候的一个主打品种。据一位年过八旬的老者回忆,当年他还是小伙子的时候,时不时会在晚上去南院门夜市和一些同样收入不高的小伙伴们去解馋,当然,除过“粉汤羊血”,他的记忆里还有津津乐道的“辣子蒜羊血”。
说起来,这道小吃的主打食材是带有“下水”意味的。一只羊宰杀了,富人吃羊肉,一般的人吃羊杂,收入最低的人则吃羊血。这像极了火锅兴盛的重庆,当年那些纤夫们吃的就是人们弃之不用的肠肠肚肚。但劳动者不独伟大,而且聪明智慧,他们在生存条件艰难的情况下,刮起自己的头脑风暴,把一些原本可能零落成泥的东西化腐朽为神奇,从而不但能够果腹,而且创制出了让许多人都趋之若鹜的美味,看看今日吃火锅的一众食客的普遍喜好,就足以印证这一事实。
“羊血”性平、味咸、入脾经,有活血、补血、上血化瘀之功用。曾经的医学经典里有许多药用的记载,也有食疗的先例。但把它作为一种食物,则是后人们据此而后大胆琢磨尝试,进而创制的结果。
先说“制血”,那是把刚宰杀羊的新鲜羊血趁热箩滤去杂质后,再倒入同量的精盐水中搅匀,待凝固后用刀划成块,再倒入开水锅中用小火熬制至凝固如嫩豆腐时为止。加盐再加火熬制,不独促起凝固,更有杀菌除腥的考量,所以这东西在出锅时就是洁净的。
再说“制汤”,有了洁净的食材,如何依着食材的性征,调制出可口的味道来?这是最能体现制作者的智慧的。这智慧里有对食材的准确认知和把握,有对营养口味的精准思量。调制“羊血”这种食材,首要的是“重口味”。大凡烹饪之中,对一些新鲜的鲜嫩的食材等,处理起来一般是“轻口味”,所用调料简单,一般也都选取“清蒸”“水汆”等轻熟的技法;而对深加工的或“深层次”的食材,尤其是动物“下水”之类,则几乎无一例外是浓墨重彩的“重口味”。比如重庆火锅涮制下水一定是麻辣,比如北京的“卤煮”一定是调料味很足,甚至如安徽的“臭鳜鱼”、湖南的“臭豆腐”,无一不是料重味浓。那么,西安人在制作“羊血”时的考量也是循着这一思路的,要想让羊血好吃,就得熬制一锅调料众多且滋味浓厚的热汤——
先是用十几种香料配制调料,首要的是花椒与小茴香,其次是桂皮、八角、草果等十几种。先将花椒、小茴香放入干锅里加温,去潮焙干,碾成细面。其他十几种调料混合后碾碎成面,过箩后与花椒、小茴香面搅拌均匀,这就是一锅调料汤的主要成分了。但另外还有一个几乎不为人知的环节,那就是“腊汁油”,其制法:将上述调料制成调料包放入清水中,煮至出味后取出调料包,然后倒入猪油继续熬煮,直至水分蒸发完,调和味浸入猪油里,即成“腊汁油”。这“腊汁油”也是“羊血”的重要调料,是“画龙点睛”之笔。上述这些调料、包括“腊汁油”制好后,“羊血”调制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接下来熬制“羊血”的一锅汤:锅内添清水,水开后先加精盐,再加调和面,保持汤锅微开,到了这一步,就可以静等食客上门了。
当然,一味地单吃“羊血”肯定单调了些,智慧的厨师们选用了两样宝物,一个是粉丝、一个是老豆腐,它们与羊血共同组成“粉汤羊血”的阵容。开水泡好粉丝,另将老豆腐水煮后切片。
再把气味浓烈的香葱、蒜苗切成末,还有无论如何不能或缺的油泼辣子。
粉汤羊血
看看上面这些食材的阵容,都出自平民,但各有滋味,或浓烈刺激,或中庸平和,或鲜艳夺目,或色彩平静,它们的搭配组合配伍适当,互相成就,将会共同奏响一碗美味的交响乐。
“来了,坐!”守着一大锅热腾腾香喷喷的调料汤,架板上码放着暗红色的羊血条、淡白色的豆腐片、碧绿的葱蒜末、艳红的辣椒油,还有那醇香的“腊汁油”,这样的准备,让店家底气十足,热情四射。等着,放心!肯定会给你烹制出一碗乾坤蕴藏、丰富多彩的好饭来!
西安人但凡手里有碗汤,第一反应就是泡馍进去,“粉汤羊血”概莫能外,所以一般的“粉汤羊血”吃法就是“粉汤羊血”泡馍——
食客们领到两个烙熟的略显梆硬的坨坨馍,端来个老碗,便开始先“掰馍”,这馍虽不似羊肉泡要求得那么细碎,但也请控制在指头蛋大小,而且一定是要匀称。掰好馍了,自己送去给大师傅或是请服务员转交均可,但一定要交代清楚:“辣子多!”喊出这样的话来,自己都觉得豪迈,师傅和旁人也会觉得这是“吃家子”;当然也可以说“辣子正常”,咱是常人么,辣子不多不少的“正常”,也是中庸之道;至于也有人会说“辣子少”,那声音兀自就小了下去,似乎辣子少了就对不起这碗饭一般。丰俭由人,各取所需,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当然如果有说“不要辣子”的,那是极个别,听到这样的招呼,师傅和一众食客都会侧目,虽然不会言语,但心里都在嘀咕:“吃这饭不要辣子倒吃啥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