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伟,刘兵兵,陈云昭,梅红彬,赖卓琪
1.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病理系,新疆 石河子 832000;2.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体检科,新疆 库尔勒 841000;3.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病理科,江苏 苏州 215004
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EC)是全人类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消化道高侵袭性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所有肿瘤中位居第六[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食管癌在全球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居第8位和第6位[2]。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发病率排全球前五,远高于亚洲和世界平均水平[3-4]。食管癌患者早期缺乏相应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且预后差,主要是因为初诊时临床症状并不显著,从而当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时,患者都已无法治愈,而且食管癌5年总生存率低于20%[5]。因而,考虑如何降低食管癌死亡率成了一直以来最大的难题,通过研究,确定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并减少接触这些因素(一级预防),或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症(二级预防)来实现[6]。常见的食管癌在早期表现为食管上皮基底细胞的异常增生,而基底细胞过度增生、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为其形态学上表现,它们则是食管鳞癌最常见的癌前病变。由于很大部分食管癌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又缺乏敏感的早期诊断指标,一旦出现症状而前来就诊,往往已是中晚期,这也是导致其死亡率显著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将在本科室前期所开展进行的早诊早治工作基础上,加强对已知病例的流行病学等相关因素的搜集和整理,利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回顾性的对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病因学进行调查分析,以期能为食管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最直接有效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病例搜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0年-2018年完成的早诊早治筛查项目,其中经过胃镜筛查共30 000例,从中挑选40~80岁有明确做过内镜下检查+碘染色且有明确病理诊断和完整调查信息表的筛查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224例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阳性病例患者,108例食管正常或是黏膜慢性炎的阴性病例患者作为其对照组,共332例。
在经过研究对象同意的情况下,对其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从而保证患者信息的隐私性。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等,生活习惯方面如饮水饮茶、饮酒吸烟、饮食习惯、消化道病史及肿瘤家族史,其他的如病理诊断、身高、体重、血压等。
食管内镜用碘溶液活检。当发现阳性病变时,就进行活检。最后,由组织病理学的结果来判断病变的性质。受试者三次口服5~6 ml 1%利多卡因。一旦内窥镜通过口腔插入,就会缓慢进行。注意食管黏膜的微小变化,重点关注食管和心脏两个部分。应对食管和贲门两个部位进行重点观察。用20 ml针管抽取1.2%碘10 ml对全部食管进行染色,对所见阳性区域进行记录、描述、照相或录像,并取活检。
取活检标本后,应立即将活检组织平展,使基底黏膜层粘于滤纸上,置于10%~13%福尔马林或80%固定酒精下放置6~48 h。取下滤纸,将组织切片垂直放置,连续切片6~8个组织面,并使用常规HE染色,封片。并由具有受过专业培训的病理科医生进行双盲诊断。
应用Microsoft Excel 2020建立数据库,并认真核对和查阅原始调查表对数据库进行校对及修改,在质量控制人员的共同监督下,整理成最终的数据库。应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两组率的比较,并对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1可知,本研究共对332人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其中病例组人数224例,对照组人数108例,见表1。不同性别(χ2=10.717,P=0.001)、民族(χ2=14.973,P=0.002)、教育程度(χ2=21.410,P<0.001)、家庭人口(χ2=16.171,P=0.013)、人均年收入(χ2=20.955,P<0.001)、吸 烟 是 否(χ2=11.169,P<0.001)、饮 茶 是 否(χ2=12.143,P<0.001)、新鲜蔬菜(χ2=21.153,P<0.001)、新 鲜 水 果(χ2=24.251,P<0.001)、肉 蛋 奶 类(χ2=11.939,P=0.008)、豆类食品(χ2=24.293,P<0.001)、腌晒食品(χ2=7.996,P=0.018)、油炸食品(χ2=12.832,P=0.002)、烫热食品(χ2=17.816,P<0.001)、霉变食品(χ2=12.250,P=0.002)和消化系统疾病(χ2=17.121,P=0.009)等生活方式的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续)
表1 食管癌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基本情况的比较 例(%)
由表2可知,本研究对食管癌发病危险多因素分析发现,民族、吸烟、食油炸食品、腌晒食品、烫热食品、霉变食品是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高教育程度、性别、新鲜蔬菜水果、食豆类食品则是保护因素。
表2 食管癌发病危险多因素分析
我们国家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河南医科大学病理科教授沈琼运用“双管腔气囊”研究食管剥脱的病因[7]。自此,人们开启了对食管癌的早期的认知。2005年,卫生部将早期食管癌诊断和治疗项目列入中央对地方特定公共卫生基金的公共补贴申请。同年,经财政部批准,并于2006年实施[8]。2019年2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坚持预防,推进癌症防治和早期诊断治疗,努力降低死亡率”。由于食管癌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了解,高危地区仍缺乏有效的一级预防方法。在上消化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采用“内镜观察+指示性碘活检染色”技术。并制定出固定的筛查和随访制度,对项目地区40~80岁人群进行的癌症筛查中,建立资料库,并定期观察和随访,至今,已取得了一定得成绩[9]。再此种种历史背景及中央大力支持的大方向潮流趋势下,各地的相关学者和工作人员也提升了对早期食管癌诊断和治疗的认知,并逐步有序建立完善的早诊早治工作项目,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研究借助“国家早诊早治示范平台(石河子市)”构建了回顾性的观察队列,搜集来自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2018年间开展的早诊早治项目中332例有完整调查资料且有持续随访患者进行了流行病学等相关因素的分析,并简单的对疾病的进展率以及死亡率做了统计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喜食油炸食品、霉变食品、腌制食品、烫热食品以及有吸烟史是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由结果可得,不良的饮食习惯将会成为食管癌的患病危险因素之一[10]。而吸烟的消费量与上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风险呈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11],有文献报道,吸烟者食管癌的发病风险较不吸烟者增加了约3.14倍[12],这可能与男性和女性性别个体的差异有关,如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来说更喜欢抽烟,因此相对来说,危险因素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已有研究表明,热烫饮食、快食、进食不规律等不良饮食习惯也是促进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13]。有实验表明,70摄氏度以上的食物会对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周期产生严重影响,而长期反复的热刺激以及物理刺激也会促使食管产生癌变。而对于喜食腌制食品来说,食腌制食品可使人体内的亚硝酸盐含量增高,从而增加了人体内消化道肿瘤包括食管癌的发病几率。而从饮食方面来讲,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可以对食管癌起到一定预防作用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胡萝卜素、叶酸、纤维素等,它们都可以起到降低食管癌发生的作用[14-15]。而在本研究中,对于新鲜蔬菜、水果的食用统计均是保护因素,另一方面,本研究发现受过高等教育则是食管癌的保护因素,这可能与其所接受教育的多少以及对疾病的认知、预防有关,具体则需要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长期吸烟以及饮食油炸、腌制、烫热、霉变食品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都会增加罹患食管癌的风险,而高等学历、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等因素则对降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起到积极的意义,具体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因此,应该提倡戒烟,并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类,且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一定程度上预防和防控食管癌的发生发展。
目前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都居高不下,而在其患病的背后,则是高昂的医疗费用,以及因患病不治而带来的支离破碎的家庭,其无论是小至对家庭,大至对社会都造成了极大地经济负担和负面影响[16]。由于大部分患者,发现疾病时候已是中晚期,并且治疗费用昂贵且不理想,给家庭乃至身心都造成了极大地痛苦。据文献报道,如果能早期诊断,早期规范化治疗食管癌,5年的生存率可达83%~90%,而当其进展至进展期食管癌,则预后急剧下降,5年生存率仅为10%~15%[17]。因此,从各方面的反应来看,都需要全面有效开展相关预防诊治工作,这将成为目前早期食管癌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更好的做好食管癌的二级预防[18],将更有助于提高食管疾病的发现,从而真正的实现其意义价值,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