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理解新媒体中多模态阅读文本和培养学生具体阅读兴趣的需要,使得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策略让学生具有多元识读能力,应该被高职英语教师重视起来。本文着重探讨了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多元识读能力的必要性和策略。只有意识到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具有多元识读能力的重要性,并且采用适合高职学生的培养策略,才能使高职英语阅读教学迈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高职英语阅读教学; 多元识读能力
【作者简介】季彦君,广东省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大学英语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及语言测试。
一、引言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使这个世界呈现出信息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随着互联网、多媒体以及手机等个人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话语意义的构建也呈现出多模态化的趋势。多模态化的语言交流方式逐渐取代了过去单一的语言交流方式,这也促进了语言识读的多模态化和多元化。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应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高职英语的阅读教学也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
二、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英语的阅读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通过讲解英语课文,尤其重点讲解课文中的单词、语法结构等,教师指导学生不断地对课文中词汇、句子结构等进行重复性的操练,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水平和英语阅读能力。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词汇量少,语法知识不全,教师对所学课文的详细讲解,以及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词汇、句子,让学生不断进行重复性操练,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增加词汇量,补齐短板,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英语阅读水平和能力。但是,这种比较单一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也会造成学生对老师过分依赖,学习英语较为被动,难以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对英语文章的阅读也难以产生兴趣。并且,英语阅读时仅仅只是注重学习课文中的语法和词汇等,也忽略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而且,这种仅仅培养学生具有单一的传统线性识读能力的教学方法,也不能适应当今社会语言识读的多模态化以及多元化的变化趋势。
三、多元识读能力的含义
20世纪90年代,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11位语言学家组成的新伦敦小组(The New London Group)提出了Multiliteracies的概念。对于Multiliteracies 的翻译,国内语言学家有不同的译法。胡壮麟和韦琴红把Multiliteracies翻译为多元识读能力。而朱永生和张德禄的论文中则把Multiliteracies译为多元读写能力,认为这样能兼顾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而本文着重探讨关于高职英语的阅读教学,所以本文采用第一种翻译法,即多元识读能力。
针对多元识读能力的含义,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说法。Williamson认为多元识读能力是指能够理解和阅读各种媒体和多种模态所发出的不同信息的能力。Gnetle, Knight& Corrigan认为多元识读能力由五种模态构成,即语言模态、视觉模态、听觉模态、姿态模态和空间模态。国内著名语言学家胡壮麟最早提出了多元识读能力,同时指出多元识读能力应该包括文化识读能力和技术识读能力。胡壮麟从具体九个层面指出多元识读能力是学习者在信息环境下能够检索寻找信息,并能批判性地管理和汇总信息和知识,与他人协作,发表自己的意见的能力。学习者不仅能识读语篇信息,也能理解和解释符号和图像,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建构意义、与他人互动。学习者还应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朱永生指出多元识读能力(文中称多元读写能力)不仅包括传统的语言读写能力,还涉及“人类的多模态接受系统”,尤其是包含“媒体转换”过程,并且,多元识读能力还与人们对最新的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和人们的动态信息的交流能力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张德禄(2012:9-14)提出多元识读能力由三种类型的能力组成,即第一种为语言识读能力,这里要求学习者不仅要有传统的阅读能力,还要认识和掌握各种模态的意义范围和特点,并在不同语境下能运用语言各种模态,且能够让各种模态相互协同和搭配的能力。第二钟社会交际能力,具体表现为文化、政治识读能力。还有批评读写能力,第三种则是技术和媒体的识读能力。
如上文所述,笔者认为多元识读能力是指在信息化背景下,学习者能够阅读各种媒体包含报纸、互联网和微博等和理解各种模态包括视频、音频、图像、印刷品等传递的语篇信息以及非语言的符号信息,并能够把这些各种媒体和模态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汇总和管理。学习者还应该能够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完成意义的构建,并且也需具有批判性思维,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在理解多元文化基础上与他人互动。
四、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接下来,本文将从下面三方面探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多元识读能力的必要性。
1.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设备的普及,世界呈现出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特点,英语也成为全球最广泛使用的通用语言。而且英语也是互联网上使用较为频繁的语言,互联网上用英语存储的信息占80%,由于计算机是多模态的,而网络文本也应该是多模态的。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互聯网文本对于当今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经常阅读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们面临着在今后工作中经常接触英语的互联网文本的可能,而互联网英语文本具有多模态的特点,而且,高职院校学生们还有可能在今后工作中以互联网或者网络社交媒体等媒介为基础与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进行线上的交流互动,这要求在学校英语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多元识读能力,以应对时代变化的需要。
2.理解语篇的需要。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具有多元识读能力,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还是语篇理解的需要。根据上文所述,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高职学生在工作中接触到互联网英语语篇或者社交平台英语语篇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互联网或者社交平台的语篇作者常常不用单一的传统的表达手段,而是借助多媒体和多模态,例如数字化文字材料、图片、视频、音频、图表、动画等,在语篇中呈现出自己要表达的意义。而且,这些语篇作者在单一的模态无法表达自己意义的时候,更多地利用另一种模态与其他模态进行配合来传递自己要表达的意义。另外,语篇作者也会使多种模态之间起到相互强化、补充和协调的作用,以便使语篇作者能更充分完成意义构建。而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多元识读能力,有利于高职学生更好理解多媒体多模态的语篇,也有利于高职学生在新媒体中通过撰写多模态语篇与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互动。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需要。正如前文所述,在当今信息化背景下,在新媒体中阅读多模态文本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高职学生需要掌握的职场技能。高职英语课程目前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教学,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过于单一,且只注重文本中语法和词汇的操练,而忽视了文本的社会文化语境,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高职学生误以为高职英语阅读仅仅是学习语法和记词汇,以至于高职学生对高职英语的阅读课程和所要阅读的文章都不感兴趣,并且认为英语的阅读只是为了应试。王慧萍认为,高职阅读教学教材中书面的阅读文章基本是视觉模态,而书面语篇除了语言文字外还包括非语言成分。语篇通过语篇的设计排版等能表达语篇作者的意图,图标和图像也可以与语篇中言语相配合来构建附加意义。张义君,徐巧林认为阅读文本与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文本所包含的意识形态不能被忽略,文本不仅包括印刷文本还包括新技术和新媒介中的多模态文本。而文本阅读是動态的实践过程。根据以上学者所述以及多元识读能力的定义,多模态文本的阅读是培养高职学生具有多元识读能力的重点。高职学生通过理解多模态文本中语言以及非语言的符号,还有理解语篇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观点等,不仅能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还能增强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因为在高职学生阅读多模态文本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文本的相关主题,使得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课堂,甚至对新媒体中与阅读课文主题相关的英语文章也非常感兴趣,从而课后加强对这方面文章的阅读。当然,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也能逐步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五、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时代的发展,技术的革新使得培养多元识读能力成为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运用什么策略来培养高职学生具有多元识读能力则是高职英语课程阅读教学中面临的又一问题。接下来,笔者将从语言、技术和文化三个层面来探究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策略。
首先,从语言层面来说,高职英语阅读教学需改变过去单一的只重视阅读文本中语法和词汇的讲解的模式,应该致力于高职英语阅读课的多模态化。英语教师在高职英语阅读课堂中构建多模态课堂话语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由英美澳大利亚等11位语言学家组成的“新伦敦小组”指出,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必须设计和改造多模态语篇,创造多模态的语言教学环境。学者张曼提出英语教师应该扮演意义设计者的概念,通过多种模态间相互配合协同,提升多模态课堂话语的质量,构建良好的多模态英语课堂环境。胥国红通过对大学英语精读课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尤其通过观察和记录英语教师精读课堂上的非语言行为,发现英语教师课堂上的非语言行为包括手势、头部动作、站姿、面部表情等,这些非语言行为与英语教师的课堂语言形成有效互补,并且,教师课堂上的非语言行为还起着支架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在为学生提供帮助时起到互补性支架作用。而英语教师需利用各种交际资源,成为多模态交际能手,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递进式支架帮助”和情感支架帮助,使学生在英语阅读的学习中摆脱对教师的依赖,逐渐能独立完成各项任务,进一步提升英语语言能力。
其次,从技术层面来说,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仅需要注重对课本中书面印刷体式阅读文本的教授,还需要注重对书面传统印刷文本外的多媒体技术以及多模态资源的运用。英语教师应该通过利用多媒体背景图片、音视频还有互联网平台等先进技术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真实情景实践活动。具体来说,英语教师可以根据书本阅读文本的主题,运用先进的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完成相应的英语阅读任务,熟练掌握调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位理解阅读文本的能力。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中通过体验阅读背景环境,刺激了多种感官,引起了对高职英语阅读文本的注意,从而更深入理解和记忆阅读文本中的语言点,不仅如此,还能激发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学生通过完成英语阅读课的真实情景实践活动,还能充分地提高运用多种模态资源构建意义的能力。另外,课后,英语教师也应该运用互联网教学平台、网络社交媒体等工具,布置学生阅读多模态网络文本,并通过社交媒体与学生进行互动,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再次,从文化层面来看,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不能脱离社会,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对阅读文本的社会文化意义和意识形态意义的理解,包括识别阅读文本的立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作者的写作目的等,并且,高职学生也应该具有对阅读文本进行再现式批评分析的能力。学者宋庆伟提出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的英语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是值得被重视的。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在高职英语阅读课中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让学生阅读具有中国文化特色或者中国政策背景的多模态阅读文本,给学生提供支架帮助,使学生能深入理解文章的社会文化意识,并让学生总结文章所传递的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完成意义的重构。教师也应该为学生创设再设计的环境,让学生改变阅读课只能被动接受的观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重构意义。另外,学生通过对阅读文本的社会文化的理解,甚至是文章立场的识别和分析,逐步具有批判性思维。对新媒体中英语阅读文章的理解力和判断力提高,不仅让学生更了解和热爱中国文化,更是有助于学生在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士交流时,能坚定政治立场,这也使高职英语阅读课培养层次提高。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理解新媒体中多模态阅读文本和培养学生具体阅读兴趣的需要,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策略让学生具有多元识读能力,应该被高职英语教师重视起来。教师应该意识到只有学生具有多元识读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新媒体中的多模态文本,以至于在了解多国不同文化的前提下,更好地进行意义的重构,在跨文化交际中,做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参考文献:
[1]张德禄.多模态学习能力培养模态探索[J].外语研究,2012(2):9-14.
[2]张曼.基于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11):189-191.
[3]宋庆伟.多模态化与大学英语多元读写能力培养实证研究[J].外语研究,2013(2):55-59.
[4]王惠萍.英语阅读教学中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 2010(5):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