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松 韩炳华
【摘 要】读后续写是江苏英语高考回归全国卷后出现的新题型。故事思维可以创造续写内容,指导学生通过仿写来模仿范文的语言风格,以此帮助他们有效完成读后续写。文章基于故事思维,从分析故事情节、模仿语言风格、续写生成评价三个维度开展读后续写教学,从内容推测到语言形式,从策略指导再到成品展示,呈现一个完整的“阅读—分析—写作”的读写过程以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读后续写;故事思维;范文仿写
【作者简介】陈玉松,高级教师;韩炳华,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
【基金项目】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师教学研究专项立项课题“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D/D/2020/03)
一、引言
2021年高考,江苏结束了单独命题模式,重新回归全国卷。其中,英语学科最重要的试题变化就是读后续写题型的出现。该题型的使用,是基础英语教学进入“重阅读、强输出、讲思维”时代的标志[1]。读后续写是一种将语言输出与输入紧密结合、旨在加速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2]。该题型中,读是基础,写是主体。学生需根据自己对材料的解读展开合理想象,构建故事的结尾,因此学生对材料的解读程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续写效果。同时,续写内容要创造,语言要模仿[3]。模仿与创造,可以提高续写与原文语言风格的协同,实现读后续写的拉平效应[4]。学生续写时要在语言的形式、风格、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模仿,实现文本整体的协同。显然,该题型对学生英语语言学习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查,包括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在教学中,教师不妨尝试通过培养学生的故事思维创造续写内容,指导学生仿写范文来模仿语言,以此帮助学生有效完成读后续写。
故事思维是运用故事元素进行思考和设计,以求解决某种问题,达到特定处理效果的一种思维[5]。祝荣泉认为,故事思维是人类日常普遍运用的一种思维模式,人们习惯在已经获得的故事中提取经验;这也是一种指向创新的高阶思维模式,是人们在故事与故事的碰撞和交融中,获得新的信息和认知的策略[6]。将故事思维运用到读后续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相关的技能,在阅读材料时引导学生捕捉构成故事的基本元素,再根据这些元素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合情合理地进行推测,创造有理有据又富有个性的故事结尾。
二、基于故事思维的读后续写教学设计
本文读后续写的题例选自“扬州教育讲坛——2021高中英语专场”的一节读后续写示范课。文本讲述了傍晚去看望朋友的Becki没能够及时回家,作为母亲的“我”梦见Becki在回家的路上被不明身份的卡车车主挟持,一时惊恐异常。“我”打电话给Becki的朋友,却被告知Becki早已离开。“我”担心不已,但除了等待别无他法。45分钟后,一辆汽车出现在门外,但这明显不是Becki的车,所以此时的“我”紧张万分。故事情节虽稍显曲折,但语言难度不大,学生很容易读懂。根据续写两段的首句,学生需要续写的内容包括Becki回家后,“我”的所做、所感、所思和所言;Becki回家前的经历;“我”对女司机的态度或言行等。
这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记叙文一般话题贴近生活、上下文连贯性较强、语言难度易把握,常被选为读后续写的体裁[7]。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体裁,简单地说就是讲故事的文章。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故事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利用故事的各个元素合理推测故事的结尾,同时利用材料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分析其语言风格、句式、情感流露方式等并进行仿写。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45分钟),授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依托故事思维帮助学生解读材料,引导他们对故事结尾展开合理推测,再分析材料的语言特征,指导学生利用范文仿写,最后根据评价标准对续写进行评价。整个教学流程分为三个部分:分析故事情节——写什么;模仿语言风格——怎么写;续写生成评价——写得怎么样。
(一)分析故事情节,预测续写内容
所有的故事都有相同的元素——人物、情节、环境、矛盾、事件的解决等,一个完整的故事离不开这些元素。开展读后续写的前提是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出故事的主要元素,即学生全面了解故事梗概,再根据续写段落首句展开合理推测。此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梳理文本,获取故事的基本信息并概括故事的来龙去脉,为故事结果的推测打好基础。
[教学活动1]Fill in the table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 word.
[教学活动2]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the story and ge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Part 1(para1-3) :I had a dream that Becki was kidnapped.
Part 2(para4-9):I was sleepless after finding Becki neither came home nor stayed with her friend.
Part 3(para10) :A strange car came to our house.
[教学活动3]Reread the story and guess what might have happened to Becki and her car.
上述設计中,通过第一个教学活动,学生可以了解故事的基本情况,包括人物、时间、地点、故事的起因与经过等,快速掌握故事梗概。第二个教学活动则指向故事的结构安排和情节设置,由噩梦的导入到作者发现女儿失联,再到陌生汽车的到来,材料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惊恐又真实的故事。第三个教学活动则要求学生重读故事,回顾故事发展脉络,再根据续写两段的首句进行合理推测,为续写创造故事结尾。三个教学活动一脉相连,层层递进,在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框架和逻辑的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故事结尾的猜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学生多次研读材料,确保学生读懂故事,为合理续写创造条件。
(二)模仿語言风格,保持语言协同
范文仿写是指对范文进行模仿写作[8]。读后续写试题中,学生的续写故事若要与原材料在语言上保持协同,学生就必须对原材料的语言特征、语法、呈现方式等进行分析并模仿。读后续写题的语言准确顺畅,故事情节清晰严谨且难度适中,只不过结尾被掐掉,要求学生补充以实现内容的完整。从这个角度来说,试题材料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仿写范文。
1.从心理刻画到动作描写和人物塑造
短短的故事既展现了作者丰富且真实的情感体验,也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情感的变化往往是故事发展的暗线,预示着故事发展的多种可能。学生需要切身体会并感悟,才能在续写时注意情感在文本中的自然流露,使续写合情合理。此外,作者还借助相关动词的使用,间接刻画了一位担心孩子安全的母亲形象。
[教学活动4]How did I feel when these things happened?
[教学活动5]教师要求学生阅读下面两组句子,探究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变化的。
I woke up in a cold sweat,alarmed.
I stood in horror trying to think why she had not come home.
The voice on the other end began to reflect my own panic.
I alternated between lying in pray and pacing the floor in anxiety.
I jumped from my bed and ran to her room.
I raced to the phone and dialed a number.
My face pressed against the window and I found it hard to breathe.
[教学活动6]教师要求学生阅读第一、第二部分并回答问题。
How did the author tell us that Becki hadn't come home,by narration or by dialogue?
以上几个活动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厘清明暗两条故事主线:Becki没有回家是故事的主线,而“我”的情绪变化则是故事发展的暗线。笔者将体现情绪的单词标出帮助学生理解,说明文章以明暗线交错的方式勾勒出故事的发展方向。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通过陈述和对话两种形式向读者呈现Becki既没有回家也不在朋友家的事实。在学生阅读时,教师既要指导学生辨识出故事的基本要素,还要弄清楚作者是如何向读者展现这些要素的,即作者的写作手法。这样学生在续写时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呈现故事的结尾,以实现语言形式的协同。
2.从环境描写到主题揭示和结局点题
原材料通过心理刻画、对话、动作描写、面部表情、细节描写等方式使故事生动真实,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续写时选取某个或几个方式加以强化,对文本语言进行模仿。根据续写第二段的内容提示可知,Becki是由一位女司机护送回家的。根据故事中“我”的情绪变化,我们可以推测出文章的意图是表扬女司机的善举,并呼吁大家做好事。
[教学活动7]In what aspects does the writer make the story rich and vivid?
[教学活动8]We should end the story with a positive or a negative theme?
[教学活动9]The purpose of the story is ________________
A.to describe a terrible experience
B.to present readers with good and evil
C.to praise an act of kindness
D.to show a mother's selfless love
主题是语篇的核心,贯穿于语篇的全部内容,是文章的核心、灵魂和统帅[9]。把握好故事主题,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可以帮助学生在续写时紧扣原文主题,保证故事情节不偏离以致于产生天马行空的后续展开。上述选择题的设计就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不偏离主题而设计的。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见解,但只要合情合理,教师应鼓励多样化的创作。
(三)续写生成评价,提高写作有效性
故事续写的教学可以省去如时间、地点等因素的讲解,适当加入对人物情感和言行举止的分析。通过分析原文的句子结构,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句式,丰富续写语言的表达形式和句式的多样,有效提高续写的质量。在阅读教学中,设计符合学情、紧扣文本主题且逻辑严谨的问题链对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而在读后续写题型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设计符合情节发展且逻辑顺畅的问题链来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续写。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自己的“下水作文”让学生检验这篇文章是不是按照课上指导的策略写出来的,再让他们根据读后续写评价标准(见表3)对“下水作文”进行点评,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续写第二段。
[教学活动10]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材料的第五段,分析该段落中的句子种类和句型结构。
①I stood in horror trying to think why she had not come home. ②As the mental fog began to lift,I remembered she was visiting her friend that evening. ③Perhaps she stayed there for the night. ④It was 1: 30 am,but I raced to the phone and dialed a number.
[教学活动11]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故事续写首段第一句后,利用问题链帮助学生构建续写段落的具体内容。
Q1:Who got out of the car?
Q2:How did I feel seeing Becki return home safe?
Q3:What did I do when seeing Becki/the driver?
Q4:What did I say when seeing Becki/the driver?
…
[教学活动12]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读后续写评价标准并展示教师的“下水作文”,要求学生按照评价标准加以点评。
上述活动设计,从内容推测到语言形式,从策略指导再到成品展示,教师向学生呈现了一个完整的“阅读—分析—写作”的读写过程,通过展示写作成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评价教师的“下水作文”让学生从评价者的角度审视写作的有效性,这样可以督促他们学习评判标准,努力对照标准完成自己的续写。
三、教学启示
1.故事思维的构建需发挥学生想象力
最好的故事,是讲一半,留一半——留的一半属于读者。英语读后续写的命题机制基于故事思维的培养,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大致的方向和细节暗示,要求学生为故事编造一个合理的结尾。教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能力,在所提供材料的基础之上,提升编写故事后续的思维能力,通过给出具有特色、情节合理的故事结尾,让学生的思维在真实的故事情境中得以发展和训练。
2.多角度解析文本是模仿写作的前提
对材料进行多角度的解析是学生续写成功的前提。从评分角度来看,学生除了要在续写内容上保证故事的完整性和整体情境的一致性,还要考虑原材料的语言表达和整个故事的篇章结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分析,帮助学生寻找续写的“发力点”和“着力点”。如在本课中,授课教师从心理刻画、动作描写、情感的表露等人物塑造方面以及直接引语、句型选择的角度指导学生探究原作者的写作风格。学生在写作时也应相应地从不同层面进行模仿,以实现与原文各方面的协同。
3.充分分析试题指导学生写作
教师要充分利用读后续写题型先读后写的考查特征,在阅读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故事思维,根据故事的基本元素续编故事,在写作教学阶段训练学生的仿写能力,依据材料的语言特点进行续写。在材料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搜寻故事的基本元素,并结合阅读材料和续写段落的首句,明确故事的叙事线索和情感线索,推斷故事的后续发展,使故事续写有理可依、有据可循。在策略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的方向和模仿的落脚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作业布置后,要让学生明确写作的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确保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凌勇.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5):31-35.
[2]王初明,亓鲁霞.读后续写题型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5):707-716.
[3]王初明.内容要创造 语言要模仿[J].外语界,2014(2):42-48.
[4]王彦鹏.例谈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1(3):18-21.
[5]马雅君.浅谈如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故事思维[J].课外语文(下),2019(7):21-22.
[6]祝荣泉.故事思维:每个教师都该具备的素养[N].中国教育报,2020-09-16(9).
[7]刘庆思,陈康.关于一年两考高考英语试卷中读后续写设计的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1-5.
[8]张炜,黄媛媛.范文仿写对初中英语写作语言质量的影响[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8(12):209-215.
[9]张秋会,王蔷.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1):11-16.
[10]陈玉松.通过问题链设计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20(11):18-22.
(责任编辑:周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