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甘霖,董理权,刘志红,何艳
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北京市 100050
辅助技术是健康技术的分支,涵盖辅助器具(简称“辅具”)以及相关的系统和服务[1],又称康复辅助技术,是康复的三大手段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认识不断提升,辅助技术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也进一步凸显。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 岁以上老年人为2.64 亿;我国现有8500 万残疾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约4063 万[2];此外,我国还有大量伤病人。老年人、残疾人、伤病人等功能障碍者可以借助辅助技术维持或改善功能活动和独立性,进行康复、教育、就业和参与生活,减少对常规卫生服务、支持性服务以及长期照护的需求,促进卫生和福利费用的合理化,过上健康、富有成效、独立和有尊严的生活[1,3]。辅助技术也可用于预防损伤和继发性健康状况。总之,我国对辅助技术的需求巨大。
日益增多的辅助技术需求对专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出新的要求。专业人才队伍是获得辅具服务的关键,辅具适配的专业性决定了构建辅具适配体系必须依靠专业人才[4]。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指出,应当配备多学科的康复人力资源,在健康服务体系中实施作为多学科健康服务的康复,需要与高等教育部门合作,确保留住人力资源并形成进一步发展的机制[5]。2020 年初,人社部设立了多个新职业,其中就有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是康复人力资源的重要部分,需要开发制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开展职业教育培训、进行人才技能评价,以规范人才职称晋升路径,促进专业人才培养。
本研究根据WHO《增进获得辅助技术》《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及行动指南要求,践行《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理念,回顾我国辅助技术服务模式变迁和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分析多种相关职业的现状和问题,梳理北美地区、日本近似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内容、要求、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认证方法,提出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的定位、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构框架和内容建议。
从1991 年“八五”计划开始,经过30 年的发展,我国辅助技术服务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与辅助技术服务模式的变化相适应,并助推服务模式的发展和创新。我国康复辅助技术服务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商品销售服务模式阶段、配发服务模式阶段、评估适配服务模式阶段[6],未来应向评估-适配-训练-回访等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模式发展。综合服务模式以功能障碍者为核心,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ICF 的现代残疾观,以面向功能障碍者提供辅助技术服务为功能导向,从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四个维度帮助选择适用的辅具,整合社会资源帮助辅助技术的获得,开展心理疏导、激发功能障碍者潜能。
我国辅助技术服务专业人员的培养以专业教育为支撑,发展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并开展多种职业和技术培训。从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辅助技术服务相关专业学历教育体系正在不断完善。目前,我国有30余所大学开办辅助技术相关专业,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开设了康复辅具应用与服务专业,于2012 年开始招生,2015 年更名为“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归属健康管理与促进类(6208),专业代码为620809,目前有5 所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还有康复治疗技术、康复工程技术、临床工程技术、假肢与矫形器技术、老年服务与管理(健康管理与老年关怀)、社区康复、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儿童康复等[7-8]。
“十二五”以来,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推动全国辅助技术服务网络的建设,已初步形成“国家中心领头、区域中心示范和辐射、省级中心工作统筹、市县级发挥服务主体作用”[9]的辅助技术服务网络,从事辅助技术服务的机构达到3000多个。伴随机构建设,为提升我国辅助技术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2011年起,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与人社部联合开展辅助技术工程师岗位能力培训(包括肢体、视力、居家等方向),累计培训近万人次,人才队伍服务能力大有提升;通过邀请国际专家讲课和出国学习等形式,培养辅助技术学术带头人和高端人才,逐渐向国际较高水平接轨;此外,针对基层辅助技术服务人员(如残疾人专职委员、社区康复协调员)的培训也得到组织。
尽管如此,我国辅助技术专业人才仍然匮乏。2018 年,残联系统辅具机构在岗人员7972 人,平均每个机构4.13人,业务人员占比44.37%,每万名持证残疾人和每千平方公里分别拥有2.24 人和0.83 人,为功能障碍者提供辅具和无障碍改造的咨询、适配、使用指导等专业服务的人员远远不足,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10-11]。
由于辅具种类繁多,涵盖12 个主类,131 个次类,945 个支类[12],辅助技术是多学科、跨专业的服务;与之相应,辅助技术服务专业人员有多种职业类别,如假肢师、矫形器师、假肢装配工、矫形器装配工、助听器验配师、听力师、眼视光师等,主要针对辅具产业中相对成熟的假肢、矫形器、助听器、光学/电子助视器等小部分辅具开展专业服务,这些职业在2015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已经设立。而需求量大的移动、护理床、沟通、转移、无障碍改造等辅助技术服务,并未纳入职业分类范畴。
我国现有辅助技术专业服务人员队伍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假肢师、矫形器师、助听器验配师等适配人员的学历普遍较低;②从事轮椅、助视器等辅具服务的人员没有正式职业称谓;③康复医学评估人员的辅具知识、理念、技术匮乏[6];④由于缺乏职业体系支撑,培养路径不清晰,导致现有辅助技术专业服务人员技能不足且大量流失,基层服务人员多为兼职,缺乏系统性培训,流动性大,影响服务质量。
2018年起,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联合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等推动“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的设立。2020年2月25日,人社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了16个新职业,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13],职业编码4-14-03-06。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是指根据功能障碍者的身体功能与结构、活动和参与能力以及环境等因素,综合运用康复辅助技术产品,为功能障碍者提供辅助技术咨询、转介、评估、方案设计、应用指导等服务的人员[14]。设立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职业是我国辅助技术作为新业态、新动能蓬勃发展的侧面写照,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WHO 康复指南提倡培养多学科康复人力资源,加强和推广辅助技术是目标之一[15]。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作为适应综合服务模式的新职业,侧重于响应需求者的咨询和康复辅具产品的评估、适配、出具方案、训练指导等,是多学科康复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是职业大典已设几类职业的补充,既从事泛辅助技术服务工作,也能在必要时转介给已设职业人员,将成为残疾人服务,社区、特教、养老等机构专业服务人员的主流职业,社会需求极大,发展前景光明。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提出的综合性水平规定,是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技能鉴定评价的基本依据[16]。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作为新职业公布后,需针对康复辅助技术服务从业人员现状,借鉴国内外相关职业体系构建经验,尽快出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推进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规范化、职业化发展,引导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评价,为实现技能就业和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健康范畴的辅助技术服务包括残疾人辅具评估适配服务、老年人照护支持、伤病人急性期康复支持、无障碍环境建设等。WHO 全球辅助技术合作计划认为,人们根据他们的健康和老化轨迹,需要不同的辅具产品和服务;要获得高质量、可负担的辅助技术应从6 个要素优先着手:用户、场所、政策、产品、供应、人员。其中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尤其态度方面存在巨大差距。有多种途径可让专业人员掌握、提高技能并取得评估和认可,包括正式资质路径和继续教育(涵盖跨专业教育)、非正式路径以及资格认证和能力认可[3]。根据不同职业分类,途径不一。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发展较早,辅助技术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较为成熟,具有成熟的专业人员资质认证体系。梳理其从业人员的工作内容、从业人员要求、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及认证,有助于制定我国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职业技能标准,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国际劳工组织将完成工作的任务和职责所需技能相似性作为分类原则,建立了一个包括全部文职人员所从事职业的系统分类结构,即国际标准职业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s,ISCO)。ISCO 展示所有职业分类的构成和定义,主要基于技术水平和技能专业化进行分类[17]。根据现行ISCO-08 版,与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相关的职业分类有普通全科医生、执业专科医生、护理专业人员、社会工作和咨询专业人员、物理治疗师、听力师和语言治疗师、其他健康相关专业人员等[18]。制定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职业技能标准需考虑这些职业,从职业功能上形成互相支持和衔接。
北美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学会(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and Assistive Technology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RESNA)对辅助技术服务人员资质认证的专业性受到国际公认。1995 年,RESNA 启动对辅助技术从业者(Assistive Technology Practitioners,ATP)和辅助技术供应商(Assistive Technology Suppliers,ATS)的资质认证。2009 年,ATP 和ATS 被合并为辅助技术师(Assistiv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ATP)认证。2010年初,对那些专注于坐位、摆位和移位辅具的专业人员推出坐姿和移动专业人员(Seating &Mobility Specialist,ATP/SMS)的资质认证[19-20]。
ATP 的工作内容包括:辅具的选择、安装、调试与适配,辅具定改制与维修保养,辅具使用指导与随访等。ATP 应能深度服务于辅助技术服务全流程,不涉及前期的简单咨询转介。申请ATP 的从业要求见表1,对专业范围与教育层次要求相对较低,对辅具实际服务经验要求较高,缺乏专业背景的申请者则需经不同时长的专业培训,RESNA 提供认证与继续教育。满足从业要求的人员经过ATP 考核后取得认证,考核内容包括辅具需求评估、制定干预策略、干预措施实施、干预与专业行为评价等。
表1 ATP从业要求
1987年,日本政府颁布《社会福祉士及介护福祉士法》,实行辅具咨询师(福祉器具相谈员,后更名为福祉用具专门相谈员)、护理员(介护士)等国家资格认证考试[21-22],并据实际需求多次修订。日本辅具咨询师通过提出适合用户身心状况和生活环境的辅具建议,帮助用户选择合适的辅具,主要工作内容涵盖选择咨询、制定计划、调试调整与使用指导、跟踪回访,具体包括:根据老年用户的身心状况和使用环境,帮助选择适合的辅具,制定使用计划,调整辅具并进行使用指导,定期回访。满足从业要求的人员须参加由都道府县指定培训公司的培训课程不少于50 h,结束时通过1 h书面评估后方可取得资格。可通过“辅具咨询师培训点制度”进行后续技能提升,这与我国执业医师的继续教育积分制度类似。具备辅具知识并具有保健师、护士、助理护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社会工作师、介护师、假肢师等国家资格的人员,即便没有完成培训课程,也可担任辅具咨询师[22-24]。辅具咨询师资格对专业教育要求较低,宽进严出,依靠职业培训与工作实践经验积累进行人才培养。2017 年,日本有辅具咨询师2.7 万余人,平均每个辅具租赁和介护险销售处有从业者3.7 人,约80%辅具咨询师完成了50 h的指定培训课程[25]。
基层调研表明,功能障碍者及家属对需要什么样的辅具、如何获得辅具最为关注。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是国内第一个与辅助技术服务相关的职业,根据当前残联、民政等系统专业机构及第三方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水平,准入门槛不应太高,职业定位紧扣“咨询”;从接待-评估-适配-训练-跟踪全服务流程来看,他是辅助技术服务团队中的灵魂人物,也是第一责任人,主要职责为“评”,同时承担“练”;居中把控整个辅助技术服务,知道什么情况应该找什么职业的专业人员提供服务或协助。面对辅具需求者,进行服务咨询和应用评估,制定方案、选择相应的辅具类别,对情况复杂的需求者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一步判断身体状况;向医生等解释需要评估哪些身体结构功能,或者将需求者转介到其他服务机构接受服务;指导进行辅具适应性训练并进行跟踪随访、效果评价。
以康复辅助技术服务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进行专业层次和最小功能模块分析,科学划分等级,梳理、编制康复辅助技术服务咨询师的职业技能标准,突出整体性、等级性、规范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精准定位,以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在大健康的时代背景下,明确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要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辅助技术服务专业人才;立足国情,以难度区分专业水平,综合考虑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从业年限,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面至专,理顺分级逻辑,建立清晰科学的分级标准。
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职业技能标准的研究制定,兼顾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团队既有职业院校,也有辅具岗位工程师培训单位,同时邀请辅助技术领域专家和辅助技术服务一线资深专业人员参与其中。将职业能力分为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并体现在职业活动或工作任务中,把职业标准中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转化为任务技能清单,分析康复信息收集模板中有关辅助技术产品、服务问题清单折射出的对专业水平的要求[26],提出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构建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职业技能标准。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职业技能标准的结构由四个部分组成: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权重表[16]。
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共设五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要求逐级提升,高级别覆盖低级别。
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要求受教育程度起点为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本专业和相关专业设置参考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与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2021 年发布的《新职业信息与培训项目(专业)对应指引》[27],与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有强或较强对应关系的专业见表2。不同等级的申报条件既考虑专业学历教育,也考虑从业年限、相关职业认证。基本知识涵盖辅助技术概述、医学、工程学、社会工作学、辅具等方面基础知识,也包括服务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
表2 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强/较强对应关系专业一览表
辅助技术咨询师应能为功能障碍者提供辅助技术相关的服务咨询、服务转介、应用评估、方案制定、应用指导、效果评价、专业培训等。各技能等级的工作要求是整个职业技能标准最核心的内容,须以熟悉掌握为功能障碍者解决辅助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基础,辅以对不同辅具的熟悉程度,承担不同技术难度的服务内容。
五级(初级工)为技术难度最小、最基础的技术等级,属于入门级,须具有能够承担服务咨询、服务转介、基本保养维护、跟踪随访等技术能力。四级(中级工)和三级(高级工)为开展评估、出具方案、研究服务对策的主力级别,除具有五级技术能力外,还须具有能够承担对功能障碍者活动参与、功能、环境和辅具产品的评估,出具报告,会商研究,制定方案,适合性评价及使用效果评价等技术能力,其中三级开展评估、研究和制定方案的技术能力要求高于四级。二级(技师)和一级(高级技师)作为高级别专业人员,除了具有其他低等级技术能力,还要具有能承担培训专业人才,解决复杂、高难度案例的技术能力。
随着健康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增长,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折射出人口结构变化、快速老龄化与大健康发展对社会提出的服务新需求,以及功能障碍者和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8]。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是在辅助技术岗位工程师培训基础上发展而来,将与康复技师、医师、健康管理师、假肢师、矫形器师、假肢装配工、矫形器装配工、助听器验配师、听力师、眼视光师、特殊教育教师等职业一起,形成辅助技术服务的跨学科专业队伍。职业技能标准应反映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在我国的整体状况和水平,兼顾不同地域差距,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相适应,现有从业人员经过一定努力后,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争取达到目标等级要求。
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职业技能标准草案编制遵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规程要求,酌情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水平,兼顾地域差距,以期将当前辅助技术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技术服务水平和提升趋势进行平衡,明晰咨询师的工作领域、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等,与我国辅助技术从业人员整体水平相适应。
草案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权重表四个部分。职业概况包括职业名称、编码、定义、技能等级、环境条件、能力特征、普通受教育程度、培训参考学时、技能评价要求等。基本要求包括职业道德和基本知识,如辅助技术概述、辅具、基础医学和康复医学、生物工程学、社会工作学等知识。工作要求将职业功能拆分为服务咨询、服务转介、应用评估、方案制定、应用指导、效果评价、专业培训七个功能模块,对各个等级的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知识要求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权重表则分配了从五级到一级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各部分的占比。
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应能全面、客观反映为功能障碍者提供辅助技术服务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对从业人员提升技能水平有实际指导和帮助,便于人员培训和技能等级认定。
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发布后,将围绕标准建立职业教育培训、技能鉴定体系,有助于解决目前康复辅助技术专业服务人员不足、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水平不足、专业技术提升难等诸多问题,是推进康复辅助技术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工作人员专业性、提高服务质量、使该新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康复服务人力资源配置的有力构成。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