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课证融通路径探索
——以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0-11 11:09张雪雨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证会计专业证书

张 莹,程 婧,张雪雨

(云南开放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一、课证融通的背景和意义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下称职教20条)启动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该方案“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1],这是国务院首次发文明确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是从国家层面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指导性政策。《职教20条》提出高职学生必须掌握一门职业技能,实现高职毕业生毕业时取得“双证书”的目标,即学生毕业后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部推行的“1+X”证书,由在财会领域有多年社会服务经验的企业提供平台,学生通过学习、考试后可以获得“1+X”证书,有助于学生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可以帮助学生缩短进入社会后的适应时间,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顺利。

二、对会计专业“1+X”证书的内容及试点情况的分析

(一)对会计专业“1+X”证书内容的解读

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专业人才,而技能型人才对实操要求比较高,“1+X”证书的推出就是为了解决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证书标准是由企业会同部分双高院校教师编写的,对应的岗位技能和考核内容是企业对会计岗位的现实要求。

截止目前教育部已经推出了五批“1+X”证书,从第二批开始有和会计专业相关的证书。经过梳理和归纳,从内容上看,与会计专业有关的“1+X”证书主要涵盖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和税务会计四个方向,另有一些证书实现了“多方向融合”,属于综合性质的证书。证书面向专业方向见表1。

表1 会计专业“1+X”证书按专业方向分类

从深度上看, 与会计专业有关的“1+X””证书均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对应的工作职业技能覆盖了从会计入门知识技能到集团企业财务知识技能。

根据调查和已有研究结果,会计专业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主要是会计类基础岗位,随着职业能力的提升,部分人才可以达到中层岗位,能进入高级岗位的人才数量较少。因此,我们重点研究会计专业“1+X””证书标准对应的初级和中级职业技能,将适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区分为基础岗位技能和中层岗位技能。证书对应岗位分析层次见表2。

表2 会计专业“1+X”证书对应岗位层次分析

(二)部分院校开展“1+X”证书试点情况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试点的情况,我们开展了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为各高职院校,发放方式为问卷星,共有33所高职院校的39位教师参与调查,问卷主要从开展证书考试情况、证书课程如何融入已有课程和证书课程教学方式等方面对不同院校开展了调研。

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1.证书选择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在考的证书中,“智能财税”排名第一,共36人次选择;其次是“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共11人次选择;“财务共享服务”和“财务数字化”并列第三,各有8人次选择。准备选择的证书中,排名第一的仍然是“智能财税”,有18人次选择;其次是新道公司开发的“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和“财务数字化”,分别有18人次和11人次选择。对于证书等级,大部分学校的选择初级或者初级和中级一起考。

2.课证融通方式

参与调研的33所院校中,有30人次选择把证书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也就是大部分学校都把证书融入到了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方式有两种,主要的方式是调整课程内容,另一种是把“1+X”证书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没有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学校,也选择了把证书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

对于如何选择融入的课程,有31人次选择把“1+X”证书融入到《会计信息化》这门课程中,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是选择融入到《企业财务会计》和《税费计算与申报》课程,分别有19人次选择;排名第三是融入到《会计基础》,《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课程,分别有12人次选择。

选择融入的课程与“1+X”证书本身的内容是高度相关的,由于《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专业教学标准中规定的课程,且大部分学校在《会计信息化》课程中使用“用友”或“金蝶”软件(目前中小企业的常用财务软件),“X”证书的考试内容与这两个软件有相似之处,因此,绝大部分学校选择将“1+X”证书融入到《会计信息化》课程中。

3.教学方式选择

在证书课程开设方式选择上,参与调研的学校多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有22人次选择单独开课,20人次选择融入课程教学中,还有7人次选择学生自学。参与调研的大部分老师都认为应该更新课程体系,将“1+X”证书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同时增加实训课时。

从证书选择看,由于“智能财税”(中联公司)是第一批推出的会计专业相关的“1+X”证书,存在“先发优势”,大部分学校都选择学习并参加“智能财税”的考试。由于新道公司长期与院校合作,如新道公司的U8系统在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里使用,所以,由新道公司开发的相关证书,如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财务数字化也被大部分学校认可,参与新道公司开发证书考试的学校仅次于选择中联公司开发的“智能财税”证书。

从证书内容看,大部分学校选择的“1+X”证书偏向于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方向,这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吻合的。在“1+X”证书试点初期,由于“1+X”证书涵盖的知识点通常超出了一门课程的范围,大部分学校不是马上调整课程内容,而是考虑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把“1+X”证书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

三、对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情况的分析

(一)会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课程内容难以与时俱进。由于会计准则及法律、法规变化很快,课本内容存在滞后性、实操软件不可能随时更新,导致目前的学校教育滞后于实务发展,无法满足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二是新技术的发展对会计工作、学历教育提出了挑战。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大智移云”已经改变了传统会计人员的工作模式,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可以由财务机器人完成,会计核算职能将逐渐弱化,但是,会计工作要求的职业判断在进一步强化。

因此,我们认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需要与时俱进,对原有课程进行调整革新、开展课证融通势在必行,从而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企业需求与信息技术时代的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置情况

根据教育部会计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学校会计专业开设的专业课主要有:会计基础、企业财务会计、成本计算与分析、管理会计、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税费计算与申报、经济法、审计学基础、税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政府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其中会计基础、企业财务会计、成本计算与分析、会计信息化、税费计算与申报等课程为理实一体化,即理论课与实训课同时开设。除此之外,还开设有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出纳业务操作、ERP沙盘模拟实验、网中网手工账实训、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等实训课。

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各类中小微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专业人员职业群,能够从事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会计专业现有课程设置虽然满足该标准,但存在着前述不够与时俱进、滞后于新技术发展与时代要求的问题。

(三)就业情况分析

学校会计专业群有三个专业,分别是会计、审计与会计和统计与会计,我们对最近5年的毕业生(2013级~2017级共1796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我们按就业岗位和会计相关程度,把就业岗位分为五类。第一类为单位与会计专业直接高度相关,就业单位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财税类政府部门(如税务局、财政局/所等)、财务公司、财务代理记账公司等。2013级~2017级毕业生就职于该类单位的人数分别为:18人、25人、20人、17人、4人。第二类为单位与会计专业相关,主要包括银行、保险等金融类公司。2013级-2017级毕业生就职于该类单位的人数分别为:3人、7人、5人、1人、4人。第三类为商业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公司(约97%)和少量经营部(约3%)。个体工商户等经济组织没有统计在第三类中。2013级~2017级毕业生就职于该类企业的人数分别为:233人、241人、150人、117人、141人。第四类为政府非财会类部门,教育相关单位(包括公立学校、教育类培训机构),医疗单位。2013级-2017级就职于该类单位的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7人、44人、14人、27人、21人。第五类就业单位为提供加工、修理的企业、组织、工厂等,2013级~2017级毕业生人数分别为:5人、8人、2人、1人、2人。

根据统计,就职于第一类、第二类单位的毕业生人数较少,学校会计类专业毕业生进入第三类“商业企业”工作的人数是最多的,占当年会计类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78.98%、65.67%、40.65%、37.86、30.92%,可以代表大多数会计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我们对该大类商业企业按照行业类型进行了进一步细分,五年来各细分行业的就业人数分别为:贸易、百货、商超相关企业共141人,生活服务类企业(如酒店、餐饮、旅游等)共71人,建筑工程类企业共73人,物流类企业共15人,广告类企业共6人,其他商业企业从业人员共560人,在第三类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中,既包含了从事财务会计职位的毕业生,同时也包含了从事除财务会计岗位之外的其他岗位的毕业生。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会计专业群毕业生就业选择大多数集中在商业企业中,且多数为中小企业,由于学历(专科)和学校层次的限制,大多数毕业生无法进入到大型企业工作,只能在小型企业谋求发展。

四、“1+X”证书制度下会计专业课证融通建设路径

通过对“1+X”证书标准的分析及对其他院校的调研,同时结合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情况,我们认为,借助国家大力推广“1+X”证书的契机,把证书中代表会计专业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内容融入到已有课程中,对会计工作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根据时代要求进行动态调整,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助于帮助毕业生打造更强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一)课证融通的基本原则

1.证书选择应具有针对性和先进性

目前推出的“1+X”证书涉及到企业会计工作的多个领域,如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和税务会计,每一领域都有多个证书可供选择,我们在选择证书时,应该选择通用性强、能满足将来学生就业方向岗位技能要求、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证书。同时,随着财务机器人的出现,标准化的基础会计核算工作将被机器替代,智能会计必然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在选择证书的时候要选择代表未来会计发展方向的证书。

2.课证融通要有动态性和持续性

会计工作是以准则和法规为依据,近几年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变动较快,且内容变动较大。选择证书时需要与时俱进,要选择反映最新政策、法规的证书学习,并根据政策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3.课证融通要兼顾可行性与前瞻性

课证融通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过程。通过对比原有课程内容和选择融入证书的内容,在保持原有课程设置框架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强化、合并、新设和删改,逐步过渡、逐渐调整。同时,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提升,以便教师能够尽快胜任新课程新要求。强化校企合作,检验课证融通的效果。

(二)课证融通的具体路径

1.证书选择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考虑选择中联公司的“智能财税”证书和新道公司的“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证书,两个证书均选择初级和中级。两个证书对应的能力要求均满足小微企业和代理记账公司会计核算岗位的要求。“智能财税”两个层次的证书包含的内容如表3所示。

表3 智能财税初级、中级证书考证内容[2]

“智能财税”初级证书与中级证书包含的业务是完全不同的,内容差距较大。初级只是涉及到小微企业常见的会计业务和代理记账公司的简单代理业务,中级代理业务比初级要更复杂,涉及到了企业的特殊业务,不仅涉及到企业初始成立业务,还包含单独岗位业务外包。“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初级与中级证书包含的内容如表4所示。

表4 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证书考证内容[2]

“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证书主要针对中小型企业会计核算人员,初级侧重于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中级则要求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初步维护,根据企业要求做出职业判断,并选择适合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中级证书是在初级证书的基础上对各项业务朝管理方向深入。

2.基于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整合与重构

“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证书与我们已开设的《会计信息化》课程内容基本相同,平台相同(新道公司提供的用友U8-10平台),证书要求比大纲要求更深。因此,对该证书的融入只更多的是在“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对考证内容进行强化。

“智能财税”证书涉及到多门课程,并且有些内容是我们的课程不要求的,因此,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补充或者强化。根据学校开设课程和证书课程的情况,分别对不同模块采用不同的融通方式,见表5。

表5 智能财税证书模块与现有课程对应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要让学生取得智能财税初级和中级证书,我们需要对课程进行补充和强化。

(1)强化财务会计,打造好专业核心课

根据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就业情况,我们认为虽然管理会计是会计的发展方向,但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在专科阶段把会计核算部分学透更为重要,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方面的课程。

目前财务会计课程于第二学期开设,周学时为7,其中4学时为理论课,3学时为实训课,但课时依然比较紧张。成本计算与分析第三学期开设,周学时为5,其中3学时为理论课,2学时为实训课,成本计算与分析主要是制造业企业的核算职能,上课的时候很多时间都花在计算上,其实原理并不是很复杂,未来的趋势也是更重视思路和原理而不强调计算,因此,可以把两门课合并为一门《财务会计》,在课程讲授中把证书内容里有关会计核算的部分作为案例题融入课程,把小微企业会计核算常见业务讲清讲透,打造会计专业核心课程。

(2)整合优化传统、过时内容,由“手工账”向智能会计转变

目前财务会计的实训还是偏重于手工账,分析原始凭证,填写记账凭证等等,虽然开设了多门实训课,但从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到网中网手工帐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都是以手工账为主,内容重复较多,没有本质区别,我们的实训课程内容和智能会计差距较大,通过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证书智能会计相关内容,例如从凭证扫描到分录、报表自动生成,让学生学会信息技术时代的会计核算方法。

财税不分家,企业的会计人员必须要懂税法,目前,学校的税法课强调各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对税收征收管理涉及较少,尤其是企业成立的各项涉税事务没有相应的实训课程,无法满足“1+X”证书考证要求。因此,需要补充《税费计算与申报》及配套实训课《纳税岗位实训》相关内容,把智能财税证书中涉税实务部分内容列入《纳税岗位实训》课程教学大纲,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用证书相关模块直接作为实训内容。

《会计信息化》虽然与“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使用相同的软件,但是,教学大纲要求比证书考试标准略低,尤其是中级证书涉及到供应链部分,且要求会计职业判断,因此,为了实现课证融通,可以通过学分银行,把初级证书考试成绩直接兑换为课程成绩,同时增加教学内容,增加供应链部分的课时,以满足考中级证书的要求。

(3)增设新课,实现课证衔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了解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下更加强调对业务流程的熟悉,而两个证书设计的业务均有内部控制方面的内容。增设新课《企业内部控制》,课程开设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对后续的审计基础、管理会计的学习也有帮助,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与证书内容进行衔接。

增设大数据相关课程,强化学生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按照教育部最新公布的专业目录,会计专业已经改名为大数据与会计。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必须要增设数据处理工具类课程(如Python、R、Power BI等)以及开设大数据财务决策方面的课程。数据工具类课程的内容不需要太深,只需要让学生会用工具来处理数据,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即可。

高职会计专业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教育部的《职教20条》对改革方向和路径指明了方向,“1 + X”证书制度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举措,通过把证书内容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实现课证融通,利用证书助力学校会计专业的发展,搭建学校教育和就业市场需求之间的桥梁,培养适应“大智移云”时代发展的高质量复合型会计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课证会计专业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课证融合背景下智能交通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CSCD收录证书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本刊核心证书
收录证书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